澎湖鄉土教材線上藝廊


首頁 :: 登入
相簿目錄 :: 最新上傳 :: 最新留言 :: 熱門圖片 :: 最高評分 :: 我的最愛 :: 搜尋

類別 相簿 圖片
澎湖鄉土教材幻燈片
8 600
01澎湖的海洋生物


1-1-78.jpg

80 張影像, 最新影像於 十二月 26, 2006

02澎湖的地理景觀


1-2-55.jpg

100 張影像, 最新影像於 十二月 30, 2006

03澎湖的植物


1-3-66.jpg

70 張影像, 最新影像於 十二月 27, 2006

04澎湖的文石特產


1-4-46.jpg

50 張影像, 最新影像於 十二月 26, 2006

05澎湖的鳥類


2-5-40.jpg

40 張影像, 最新影像於 十二月 26, 2006

06澎湖的名勝古蹟


2-6-96.jpg

100 張影像, 最新影像於 十二月 27, 2006

07澎湖的傳統建築


2-7-80.jpg

100 張影像, 最新影像於 十二月 27, 2006

08澎湖的宗教信仰


2-8-60.jpg

60 張影像, 最新影像於 十二月 27, 2006

8 個相簿,共 1 頁

600 張影像於 8 個相簿及 1 個類別, 有 0 個留言, 被觀看 396735

隨機圖片
2-8-09.jpg
王爺       地點:外垵溫王宮2304 次觀看王爺,俗稱為「千歲爺」、「千歲爺公」,亦稱「代天巡狩」。澎湖百姓大多簡稱為「王爺」或「千歲」。
關於「王爺」的由來,傳說龐雜,莫衷一是,但是澎湖流傳較廣的是:唐玄宗開元年間,道士張天師(漢朝張道陵的後裔代代稱為天師),道號「真人」,精通咒語符法,無邊法力名聞遐邇。唐明皇(玄宗)特召進京,為試其虛實,預先安排三百六十名當科進士,在御花園地窖裡吹笙奏樂,然後對張天師說:「這些怪異之聲音,請施法化解之。」張天師掐指一算便知因由,立刻回答說:「這既不是妖,也不是怪,皇上可用腳尖往地上一點,便知分曉。」皇上於是用腳一跺,頓時地窖崩塌,可憐三百六十文武進士,全部一命嗚呼。玄宗為悼念這些冤魂,並懼其作祟討命,令天下建廟供奉祭拜,並各封為「王爺」,遊府吃府,遊縣吃縣。
  另一傳說則是:明朝末年,三百六十名及第進士由於不願在滿清統治下為官,皆自縊身亡,其靈魂升天之後,「玉皇大帝」憫其忠烈,一一賜封為王,授命下凡,稽察人間善惡,其王府稱為「代天府」,巡境稱「代天巡狩」。所以澎湖各村里「王爺」誕辰慶典,抬神轎遊行,叫做「出巡」,也就是取「代天巡狩」之意,而其他神明遊行只能稱做繞境。
  據傳:這三百六十位王爺,計有一百三十二姓,台澎地區的王爺則佔其中的一百零六姓。澎湖的廟宇有的奉祀為主神,有的恭迎奉祀為「客神」,這些客神快的三、五年即需送走,慢的二、三十年才送走,由於不是長久鎮殿的神祇,神像都用紙糊塑造,又稱為「紙王爺」。一般廟宇多以王爺數尊合祀,常見的是三、五、七尊合祀,稱為三府千歲、五府千歲或七府千歲。
  澎湖地區奉祀「王爺」為主神的廟宇,計有馬公北甲北辰宮、馬公南甲海靈殿、火燒坪靈光殿、重光威靈殿、安宅周王廟、桶盤福海宮、東文溫極殿、菜園東安宮、前寮朱王廟、石泉朱王廟、興仁懋靈殿、井垵吳府殿、風櫃溫王殿、太武玄靈殿、龍門安良廟、中西代天宮、沙港廣聖廟、東石泰靈殿、岐頭鳳儀宮、小赤崁蜩鳴宮、通樑保安宮、小門震儀宮、合界威揚宮、林投鳳凰殿、二崁二興宮、內垵內塹宮、外垵溫王宮、赤馬赤樊桃殿、風櫃金王殿、水垵李王宮、東安中宮廟、西安后寮宮、東吉啟明宮、將軍永安宮、東嶼坪蕭府廟、中社五府千歲廟、海豐吳府宮等。
2-5-40.jpg
赤腹鷹382 次觀看在澎湖屬於過境鳥,為猛禽類,夏季在高緯度地區繁殖,秋天以台灣為其落腳
的中繼站,在休息後往更南方的地區渡冬,是鳥類食物鏈的頂端,身長約30公
分,公鳥眼睛為深邃的紅棕色,體型較為削瘦,雌鳥體積較大,眼睛為黃色。
澎湖以西嶼靠丘陵地植被茂密之地較為常見。出現季節為每年三、四月北返期
與九、十月南下期。
2-7-19.jpg
柱 地點:後寮威靈宮502 次觀看除了龍柱外,一般廟宇的金柱,都會雕刻對聯,但衙署內的柱子有的是不留任何字跡。柱子的材質,早期除了木柱外,以玄武岩柱及花崗岩柱居多;六十年代時,則以水泥柱或大理石柱居多,近期則又為青斗石柱所取代。至於形狀,則有圓形、四方形、六角形、八角形、梭形等。
1-2-38.jpg
假整合 地點:竹灣318 次觀看此假整合是玄武岩流在覆蓋之前,位於其下面的沈積岩層已曾露出陸上,並受到侵蝕作用,也經過了紅土化之改變,但上下地層的層理仍是相互平行或者近於平行的,宛若是整合的樣子。
2-7-92.jpg
辟邪物 地點:二崁陳家古厝466 次觀看 這是二崁陳家古厝二進墀頭上的花瓶,象徵的是祈求平安。
2-6-18.jpg
霧炮488 次觀看海上濃霧時,發射霧炮警告船隻
2-7-09.jpg
石獅 地點:竹灣542 次觀看澎湖廟宇及衙署門口的石獅,早期大都採用澎湖出產之玄武岩打造,由於產地的因素,部分地區的石獅顯得比較嬌小,又由於匠師技法的不同,有的石獅造形與表情,讓人深覺憨厚而可愛。
1-2-25.jpg
鐵質石英砂岩 地點:西嶼321 次觀看此砂岩全由石英砂和褐鐵礦膠結而成,顏色呈棕褐色,其中白色者即為石英砂粒,其厚度最可達2公尺左右。由於膠結非常堅固,常被挖掘當作房屋建築及防風牆圍築的材料。

最新上傳
1-2-55.jpg
鐵質石英砂岩 地點:西嶼752 次觀看此砂岩全由石英砂和褐鐵礦膠結而成,顏色呈棕褐色,其中白色者即為石英砂粒,其厚度最可達2公尺左右。由於膠結非常堅固,常被挖掘當作房屋建築及防風牆圍築的材料。
十二月 30, 2006
2-7-80.jpg
剪黏 地點:後寮威靈宮916 次觀看 剪黏又叫「剪花」,其製作過程是先以鐵線為骨架,再以灰泥塑雛形,然後剪裁各種顏色的陶瓷片黏貼在造形上,若是人物則臉部另以陶土捏塑燒好後才嵌上。
近年來,彩色玻璃也加入剪黏的行列,色彩於是更加豔麗。近期重建的廟宇,廟頂上是花團錦簇,亮麗非凡,可說都是剪黏的功勞。
十二月 27, 2006
2-7-79.jpg
交趾陶 地點:澎湖天后宮904 次觀看 這是澎湖天后宮三川步口的虎堵,也是澎湖所見最大的交趾陶,小虎抬腳逗著老虎玩,老虎微露嘴巴,露出兩顆牙齒,所以稱為「露齒虎」。畫面構圖簡潔,老虎造形樸拙有趣,虎腳下的土坡以火山渣綴飾,極具鄉土氣息。十二月 27, 2006
2-7-78.jpg
泥塑剪黏 地點:澎湖天后宮926 次觀看 這是日據時(民國十二年),澎湖天后宮重建的龍堵作品。先以灰泥在牆上塑造大龍、小龍、龍珠和雲層,大龍在雲端裡鑽進穿出,故稱為「穿雲龍」;然後再在龍身上,貼上用綠色瓷碗剪成的鱗片,用色簡單,線條簡明,極具巧思。十二月 27, 2006
2-7-77.jpg
泥塑 地點:二崁陳家古厝917 次觀看 泥塑是以灰泥塑形後,在表面上塗漆、洗石子或以線畫修飾的建築裝飾作品。由於造價不高,作品尺寸也可隨需要而調整,因此在澎湖地區廣受歡迎,無論廟宇、傳統民宅或西式洋樓,都常見其蹤影。
這是二崁陳家古厝仿巴洛克式風格的泥塑,正中央安置了一個時鐘,在民國元年的當時是極為先進的。
十二月 27, 2006
2-7-76.jpg
交趾陶 地點:澎湖天后宮1064 次觀看 交趾陶也常稱做「交趾燒」,是一種多彩軟陶,其材料可塑性大而造形生動,又多在釉藥中添加鉛做為助熔劑,燒成的溫度甚低,因此色彩亮麗,光澤動人。但因表面含有鉛毒,故不宜把玩。
這是澎湖天后宮三川殿下脊前面的人物交趾陶,正脊上面的「龍馬負圖」則屬於泥塑剪黏。
77泥塑 地點:二崁陳家古厝
十二月 27, 2006
2-7-85.jpg
彩磚 地點:大赤崁880 次觀看 這是果類及花卉造形的彩磚,尤其中間的果類造形,有壽桃及石榴,壽桃象徵長壽;石榴則象徵著多子,符合了屋主的期許心願。十二月 27, 2006
2-7-84.jpg
彩磚 地點:東吉930 次觀看 彩磚在澎湖的老房子上,出現的頻率相當高,其瑰麗的色彩、多變的樣貌、討喜吉祥的題材,頗受民間普遍的喜愛。因此,大多用以裝飾門面,不論是傳統樣式的合院建築或日式的洋樓,均曾大放過異彩,彩磚也成為澎湖民宅建築中的另一個特色。
這是洋樓上成列的花卉彩磚,色彩瑰麗,爭奇鬥豔。
十二月 27,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