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鄉土教材線上藝廊


首頁 :: 登入
相簿目錄 :: 最新上傳 :: 最新留言 :: 熱門圖片 :: 最高評分 :: 我的最愛 :: 搜尋

相簿首頁 > 澎湖鄉土教材幻燈片 > 08澎湖的宗教信仰

標題  +   - 
檔名  +   - 
日期  +   - 
位置  +   - 
2-8-01.jpg
天上聖母       地點:澎湖天后宮2333 次觀看天上聖母俗稱「媽祖」或「媽祖婆」,是台澎地區民間信仰最虔誠的神祇之一。在各地奉祀的媽祖中,有「湄州媽」和「溫靈媽」及「銀同媽」的分別;由於塑像著色的不同,又有「紅面媽祖」和「烏面媽祖」的區分,然而信徒皆尊稱為「天后」。
  媽祖姓林名默娘,福建省興化府莆田縣湄州嶼人,生於宋代太祖建隆元年(西元960年), 三月二十三日,因為生下整整一個月裡,不曾聽到她的哭聲,所以其父林愿為女取名叫「默娘」。
  媽祖年少時天資聰明,喜歡誦經禮佛,十三歲時獲傳「玄微秘法」;十六歲時得仙人傳授銅符,於是潛心研究,學得一身法術,靈通變化,驅邪救厄,她常施展法力,救護鄉里的人,深為鄉里所愛戴;拯救遇難船隻,救護無數生靈,各地村民感恩載德,稱誦不已。
  宋太宗雍熙四(西元987年 ),媽祖二十八歲時,那年九月九日登上湄峰,如履平地,眨眼之間,便鑽入雲端,遙閒仙樂驟起,笙歌嘹喨,仙童玉女簇擁她昇天了。媽祖昇天後,常在大風浪中出現「紅光」(俗稱媽祖火),救護及指引海上船隻於危難之中,因此被航海者供奉為「海上保護神」,湄州居民感念媽祖恩澤,特立廟宇祭祀,尊之為「通賢靈女」。
  媽祖自白日昇天成道以後,威靈顯赫,上為國家保衛社稷,下為生民拯溺濟困,聖德昭彰,宋、元、明、清各朝代的皇帝均有褒封,其封號自「夫人」、「妃」、「天妃」、「聖妃」、「天后」至「天上聖母」等;也由於清聖祖在康熙廿三年封為「護國庇民妙靈昭應仁慈天后」,所以現在供奉天上聖母為主祀神的廟宇,以稱為「天后宮」的較多。
  澎湖地區民間奉祀「天上聖母」為主神的廟宇,計有澎湖天后宮、馬公提標館、東衛天后宮、湖西天后宮、將軍天后宮,望安西安天后宮及沙港天后宮等。
2-8-02.jpg
觀音佛祖       地點:馬公觀音亭1613 次觀看觀音佛祖,其「觀音」二字是法號,「佛祖」是台澎民間對佛的尊稱。「觀音」法號原是「觀世音」三字,由於唐代避太宗李世民名諱而修改的。
  觀音佛祖完成救苦救難十八大願,世人感佛慈悲無邊,上尊號為「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民間則有「觀音媽」、「南海觀世音」、「聖宗古佛」、「妙善夫人」、「送子觀音」、「千手千眼觀音」、「白衣大士」、「觀音大士」、「觀世音」、「觀自在」、「觀音菩薩」及「觀世音菩薩」等的稱呼。
  台澎地區民間所信奉的觀音佛祖與佛教經典所說的,在本質上是不相同的。台澎民間所供奉的觀音,就是妙莊王第三公主妙善;也有人說觀音佛祖的前身是男的,因為觀音佛祖就是慈航尊者轉世,這位慈航尊者在大羅天宮逍遙自在,一天坐在八寶金蓮上展開慧眼,遙望東土眾生耽溺酒色,爭逐名利,生活於罪惡中不能自拔。於是大發慈悲憫人之心,得瑤池金母、無極天尊的允許,投胎降生為興林國妙莊的第三公主。由於妙善公主酷愛誦經禮佛,到白雀寺出家為尼,觸怒了父王,於是被父王處死。死後妙善的靈魂周遊陰府,回陽後被太白金星指點到大香山苦心修練,終成正果,道成昇空出現千手千眼靈感觀世音奇妙寶相之奇跡。至於觀音佛祖是男身或為女身,應無需爭執的,因菩薩有三十二應身,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所以觀音佛祖尋聲救苦,看過顯聖的人,對象不盡相同,有的看的是男的,塑像就作成男像,有的看的是女的,塑像也就作成女像了。但台澎民間各地寺廟或家庭所供奉的觀音,不論是畫像或塑像都是女性的,此乃以觀音即是妙善公主的一種感覺。
  觀音佛祖在台澎民間的心目中,是位救苦救難大慈大悲的菩薩,因此香火獨盛。澎湖地區奉祀「觀音佛祖」為主神的寺廟計有十八座之多,有馬公觀音亭、馬公澄源堂、馬公太和堂、鎖港坤元寺、虎井大音宮、龍門觀音宮、葉靈法寺、池東西峰寺、青螺眾善寺、許家港元寺、潭邊愛蓮寺、吉貝觀音寺、赤馬西巖寺、外垵慈航寺、合界觀音寺、馬公坤儀堂、七美西湖玉蓮寺、尖山烏泥法興寺等。
2-8-03.jpg
水仙尊王       地點:馬公水仙宮1925 次觀看水仙尊王俗稱「水仙王」,為航海者之守護神,素為沿海民眾、漁民、貿易商人所崇信。
  一般水仙宮所供奉的水仙尊王神像有五尊,據省縣志乘所載,其中可肯定身分的有大禹、伍員、屈原三位,另有二尊神像各志書及文獻則以項羽、李白、魯班、奡、伯益、冥、王勃等輪遞,其中除魯班外,餘均與水及舟有關。
  郁永河在「海上紀略」說:「水仙者,洋中之神」,而洋神即海神。台澎地區居民,以水仙為海王,帆船在海中遇到暴風時,如「划水仙」就可以脫離險境,平安登岸。所謂划水仙即是當船在驚濤駭浪中無法登岸,大伙兒敲鑼打鼓發出巨聲,每人手中拿一根筷子,虛空做划船模樣的一種儀式。事實上每條船的能夠化險為夷,也等於都是得到「水仙王」的鼓勵,因為精神上有了寄託,人人振奮,自然齊心合力的排除危難了。因此「划水仙」也就是求救於水仙的意思。所以從前的舟子和郊商,都信奉「水仙王」,而以「水仙王」當作航海守護神,在主要港口,建立廟宇,奉祀「水仙王」。
  臺澎地區的水仙王廟,奉祀的都以「大禹王」為主神,有的單純一尊神像供奉之,也有並祀五尊神像的,其面貌和裝束各不相同,其他四尊神像中,若是屈原、伍員、李白、王勃的話,則四人皆因溺死於水中,或死後屍體拋落水中,都和水有關,因為奉為水神,配祀於水仙宮廟之內。
  澎湖地區奉祀「水仙王」為主神的廟宇計有馬公水仙、裡水仙宮、潭邊水仙宮、大倉水仙宮等四座。
2-8-04.jpg
玄天上帝        地點:山水上帝廟1865 次觀看玄天上帝又稱「北極大帝」、「真武大帝」、「開天大帝」、「開天仙帝」、「北極佑聖真君」、「真如大師」、「北極聖神君」、「元武神」,俗稱之為「上帝公」、「上帝爺」或「帝爺公」。
  玄天上帝本係自然崇拜的星宿神,即北極星所擬人化的神祇,屬於天神,為道教崇拜的神祇,神格僅次於玉皇大帝,與三官大帝同為方位之神,據說其職責是把守北天門,多奉祀在北極殿,法力高強,能驅邪治病,稱號為「佑聖真武玄天上帝」。而儒教亦尊他為天神,即北方黑帝,並且也給與「皇天上帝北極神明」之尊稱。
  然而玄天上帝究竟是怎樣的神明呢?
  胡建偉在「澎湖紀略」一書中云:「北極真武元上帝,乃北方元武之神,元武屬水,水色黑,故帝衣服旗幟俱黑,即所謂元冥乘坎而司冬,稱冬帝曰黑帝是也,神為五行之一,五行之祀,載於月令,此天地之正氣也。」在圖誌上也說:「真武為淨樂王太子,修練於武當山,功成飛昇,奉上帝命鎮守北天門,披髮跣足、建皂纛旗。」在神異傳裡也說:「真君仗劍,追天關地軸之妖,冠履俱喪,伏而收之,故塑像猙獰,冠裳不整,座下伏龜、蛇各一,龜,天關也,地軸,蛇也。」
  臺澎民間更有許多的傳說,今擇一、二分別敘述如下:
1、玄天上帝足踏龜蛇,右手執劍,左手印訣,龜蛇乃其胃腸所化成。在隋文帝開皇元年三月三日,從母親左脅下生出,當生之時,瑞氣飄揚,異香芬芳。但「上帝公」前身為屠夫,深感殺生太多,罪孽深重,內心愧疚,一旦了悟,決心修道,擬將屠刀拋入江河,又恐誤傷水族,加添罪孽,便舉刀切腹淨體,把腸肚棄於江河,以贖前愆,不料空中忽降萬道金光護體,一點真靈竟脫殼而昇化,逕飛武當山潛修,真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2、明太祖朱元璋起義時,鄱陽湖之役落敗,隻身逃到武當山,發現一座荒廢的「上帝公廟」,他立刻挑開蜘蛛網,隱藏進去,祈「上帝公」保佑平安,禱告之後,蛛網又重復原狀,化除危險。明太祖得天下之後,報答神恩,重修此廟,並敕封上帝公為「玄天上帝」,御題「北極殿」匾額一方。
  現今澎湖地區奉祀「玄天上帝」為主神的廟宇,計有馬公東甲北極殿、西衛震威殿、案山北極殿、鎖港北極殿、山水上帝廟、井垵上帝廟、沙港東社北極殿、鼎灣永安宮、葉北極殿、城北北極殿、青螺真武殿、紅羅北極殿、西溪北極殿、大池治安宮、竹灣上帝廟、鼎灣開帝殿等十六座。
  
2-8-05.jpg
關聖帝君       地點:馬公銅山館2616 次觀看關聖帝君,一般國人尊稱「關公」,其別稱特別多,信佛教者稱之「護法爺」、「伽藍神」、「蓋天古佛」。信道教的稱「天大帝」、「翊漢天神」、「武安尊王」、「崇富真君」、「三界伏魔大帝」和「恩主」,信儒教的稱「山西夫子」、「文衡聖帝」、「關聖帝君」。其他尚有俗稱諡號,如「關帝爺」、「關二爺」、「關壯繆」、「武聖人」、「武聖帝君」等,是人人敬奉的神祇之一,特別是商人信仰最虔誠。
  關聖帝君姓關名羽,字雲長,本字長生,河東解良州常平村寶池里下馮村人氏。自幼和其祖父苦讀「易傳」和「春秋」,薰育了忠義之氣,容貌偉岸,威武逼人,令人肅然起敬,誠是雄姿英發。他係三國時代蜀國的武將,曾和劉備、張飛在桃園結義,誓願「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願同年同月同日死」。曹操攻打小沛,劉備受挫,公守下邳被俘,只得暫降曹操,其間雖受曹操禮遇,然而其志不改,忠義大節甚為後世所敬仰。
  關公一生以「仁、義、禮、智、信」五德著稱,千里尋兄曰「仁」,華容放曹曰「義」,保嫂秉燭達旦曰「禮」,水淹七軍曰「智」,單刀赴會曰「信」。歷代皇帝都把他看做武人的典範,加以封贈。如宋徽宗初封「忠惠公」;元世祖封贈「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聖大帝」;明清也封贈有加,至清光緒五年又加封,此時關帝之廟號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綏靖翊贊宣德關聖大帝」。
  關帝自唐德宗貞元六年(西元785年)列入武廟從祀起,經清代尊為武聖。其間歷久不衰,且與孔聖文廟並稱。道教並奉為玉皇大帝的近侍,稱為「天大帝」掌管天界的行政機構「南天門」。
  商人奉祀關聖帝君為保護神,不僅因商人合營企業,以義相結,又慕關公之義。加上傳說關帝生前精於理財之道,長於算數記帳,發明「原、收、出、存的記帳法」,被尊為會計專家,商業的守護神。
  澎湖地區以「關聖帝君」為主神的廟宇,計有馬公銅山館、朝陽里武聖廟、光復里一新社、西文里聖真寶殿、烏崁靖海宮、湖東聖帝廟、葉聖帝廟、中屯永安宮、城前明新宮、港子保定宮、瓦硐武聖廟、瓦硐南天宮、吉貝聖帝廟、竹灣大義宮、合界后螺龍慶宮、池西關帝廟等十六座。
2-8-06.jpg
哪吒太子       地點:大赤崁龍德宮2733 次觀看哪吒太子即為「中壇元帥」,或稱為「大羅仙」、「太子元帥」、「金環元帥」、「金康元帥」、「羅車太子」、「玉皇太子爺」,民間一般簡稱「太子爺」,俗名李哪吒,為托塔天王李靖的第三個兒子,所以又稱「哪吒三太子」。
  哪吒太子傳說是靈珠降世,其父李靖為陳塘關守將,母親姚氏懷胎三年六個月才生下了一個肉球,剖開肉球竟然是個俊美男嬰,便取名為哪吒。長大後拜乾元山金光洞「太乙真人」門下,學得一身非凡的武藝,具有隱身土遁等法術。曾與東海龍王三個太子戰鬥,哪吒法力高強擊敗龍王太子,敖丙並被打死抽了筋,自認犯了滔天大罪,為了不連累父母,自己剖腹剔腸還給其母,剜骨刻肉還其。了結生命後,靈魂無依,四處飄泊,其師太乙真人心生憐憫,以「蓮花化身」術,重生其命。後協助武王伐紂,幫姜子牙進軍殷都朝歌,完成周朝大業,功勳斐然。
  傳說哪吒太子也是玉皇上帝駕前的神將大羅仙,統帥天上東、西、南、北、中五營,所以又稱「中營神將」或「中營大將軍」。玉皇上帝為鎮壓人間妖魔鬼怪,特派他降世為李靖的第三子,當哪吒降妖時,馬上變成一尊三頭九眼八臂,身長六丈的神,頭冠金環,口吐青雲,足踏風火輪,騰雲駕霧,呼風喚雨,神力無邊。
  一般廟宇中,哪吒太子神像以站姿居多,一腳站立,一腳踩著風火輪,身穿鎧甲,配著一條混天綾,左手握著乾坤圈,右手提著火尖槍。除了廟宇的主神外,也是所有廟宇的從祀神。
  澎湖地區奉祀「哪吒太子」為主神的廟宇,計有大赤崁龍德宮、潭邊東明宮、鎮海福安宮、員貝龍興宮等四座。
2-8-07.jpg
清水祖師       地點:文澳祖師廟2491 次觀看清水祖師又稱「麻章上人」,閩南多稱為「烏面祖師」台澎民間通稱為「祖師公」。而清水祖師的分身,則有別稱「三代祖師」、「蓬萊大祖」、「顯應祖師」、「昭應祖師」、「輝應祖師」、「普庵祖師」,更有稱為「落鼻祖師」的。
  清水祖師俗姓陳,名應,或曰昭應,法名普足,宋仁宗慶曆四年(西元1043年)正月初六日,誕生於福建省永春縣小姑鄉。幼出家於大雲院,隨後拜大靜山明松禪師參讀釋家經典,悟道後遷居麻章,施醫濟藥,建橋修路,求雨奇靈,鄉人德之,時祖師住蓬萊山石室,鄉人醵金構築精舍,名為「清水巖」,在此修行達十九年之久。在宋徽宗大觀三年(西元1109年)五月十三日,於說偈中端坐而逝,享年六十五歲。
  清水祖師何以又稱「烏面祖師」?相傳祖師居清水巖時,有畬鬼穴其中(畬為蠻族之稱,為古時散居浙閩內的一部分猺民),相約鬥法,鬼置祖師於穴中,大薰七日夜而不死,鬼服其神功,遂聽命於祖師,亦即所謂張、黃、蘇、李四大將軍,今之祖師神像,所以面黑如鐵,即為鬼火所薰之故。另一說為祖師之嫂生產,炊煮不便,祖師代為燒煮,柴盡則以雙足代柴,炊畢,從煙筒昇天化神,今之烏面,煙筒灰也。
  相傳祖師生前求雨得雨,濟醫救世,安溪饑荒,祖師將自石穴中流出的白米濟人,救活無數,圓寂之後,由大弟子楊道為傳人,有司以其靈跡顯著而上聞,敕賜「昭應人師」封號。
  祖師又稱「落鼻祖師」的傳說,相傳祖師的神像,在一次廟宇被山寇襲劫時,鼻子被削掉,後雖經和尚修復,但每逢天災地變,祖師鼻子便會自行掉落,暗示災禍的前兆,所以有落鼻祖師之稱。
  澎湖地區供奉「清水祖師」為主神的廟宇,計有西文祖師宮和鐵線清水宮二座。

2-8-08.jpg
三官大帝       地點:風櫃三官廟1584 次觀看三官大帝乃是天、地、水三官之合稱,臺澎地區俗稱「三界公」,也就是「上元賜福天官一品紫微大帝」、「中元赦罪地官二品清虛大帝」和「下元解厄水官三品洞陰大帝」的總稱。三官大帝的神格,為道教中僅僅次於玉皇上帝的神祇,是奉玉皇上帝的旨意,分別監察人間善惡,保護眾生的,極為民間所崇信。
  三官大帝又以堯帝至仁為「天官」,舜帝墾地為「地官」,禹帝治水為「水官」,合稱為「三官大帝」。神仙通鑑這本書說:「天官堯也,地官舜也,水官禹也」。並說因堯定天時,以齊七政(日、月、金、木、水、火、土),故為天官,舜畫十二州,以安百姓,故為地官,禹治洪水,以尊民居,故為水官。
  三官大帝居於東天,主司考核諸真昇降,分錄善惡、劫厄、吉凶、存亡、賜福,分別坐鎮於紫微宮、清虛宮及青華宮。三官大帝的誕辰祭祀,「天官一品紫微大帝」是在正月十五日,這天清晨,家家供拜牲醴,祈求賜福;「地官二品清虛大帝」是在七月十五日,一般都併同中元節統一祭祀;「水官三品洞陰大帝」是在十月十五日,也是戶戶備牲醴香花供祀,以上三界公的誕辰祭祀,供奉的虔敬也僅次於玉皇上帝。
  澎湖地區民間奉祀「三官大帝」為主神的廟宇,計有馬公三官殿及風櫃三官殿二座。
2-8-09.jpg
王爺       地點:外垵溫王宮2157 次觀看王爺,俗稱為「千歲爺」、「千歲爺公」,亦稱「代天巡狩」。澎湖百姓大多簡稱為「王爺」或「千歲」。
關於「王爺」的由來,傳說龐雜,莫衷一是,但是澎湖流傳較廣的是:唐玄宗開元年間,道士張天師(漢朝張道陵的後裔代代稱為天師),道號「真人」,精通咒語符法,無邊法力名聞遐邇。唐明皇(玄宗)特召進京,為試其虛實,預先安排三百六十名當科進士,在御花園地窖裡吹笙奏樂,然後對張天師說:「這些怪異之聲音,請施法化解之。」張天師掐指一算便知因由,立刻回答說:「這既不是妖,也不是怪,皇上可用腳尖往地上一點,便知分曉。」皇上於是用腳一跺,頓時地窖崩塌,可憐三百六十文武進士,全部一命嗚呼。玄宗為悼念這些冤魂,並懼其作祟討命,令天下建廟供奉祭拜,並各封為「王爺」,遊府吃府,遊縣吃縣。
  另一傳說則是:明朝末年,三百六十名及第進士由於不願在滿清統治下為官,皆自縊身亡,其靈魂升天之後,「玉皇大帝」憫其忠烈,一一賜封為王,授命下凡,稽察人間善惡,其王府稱為「代天府」,巡境稱「代天巡狩」。所以澎湖各村里「王爺」誕辰慶典,抬神轎遊行,叫做「出巡」,也就是取「代天巡狩」之意,而其他神明遊行只能稱做繞境。
  據傳:這三百六十位王爺,計有一百三十二姓,台澎地區的王爺則佔其中的一百零六姓。澎湖的廟宇有的奉祀為主神,有的恭迎奉祀為「客神」,這些客神快的三、五年即需送走,慢的二、三十年才送走,由於不是長久鎮殿的神祇,神像都用紙糊塑造,又稱為「紙王爺」。一般廟宇多以王爺數尊合祀,常見的是三、五、七尊合祀,稱為三府千歲、五府千歲或七府千歲。
  澎湖地區奉祀「王爺」為主神的廟宇,計有馬公北甲北辰宮、馬公南甲海靈殿、火燒坪靈光殿、重光威靈殿、安宅周王廟、桶盤福海宮、東文溫極殿、菜園東安宮、前寮朱王廟、石泉朱王廟、興仁懋靈殿、井垵吳府殿、風櫃溫王殿、太武玄靈殿、龍門安良廟、中西代天宮、沙港廣聖廟、東石泰靈殿、岐頭鳳儀宮、小赤崁蜩鳴宮、通樑保安宮、小門震儀宮、合界威揚宮、林投鳳凰殿、二崁二興宮、內垵內塹宮、外垵溫王宮、赤馬赤樊桃殿、風櫃金王殿、水垵李王宮、東安中宮廟、西安后寮宮、東吉啟明宮、將軍永安宮、東嶼坪蕭府廟、中社五府千歲廟、海豐吳府宮等。
2-8-10.jpg
保生大帝       地點:後寮威靈宮2067 次觀看保生大帝在台灣間俗稱「吳真人」、「吳真君」、「真人先師」、「大道公」、「英惠侯」等,所稱不一,一般人認為他是一位醫術高明的神醫,由於尊崇其醫德,乃將其人格轉化為神格,人人敬奉,醫生和藥商祀奉尤為虔誠。
  保生大帝原姓吳,名本,字華基,別號雲東,宋太宗太平興國四年(西元979年)三月十五日,出生於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白礁村,父吳通,母黃氏,因避戰亂從河南臨漳南遷福建,因而在白礁漁村定居下來。有一天晚上其母親夢見北斗星君帶領紫微星來投胎,因此有孕。十七歲那年在崑崙山見西王母,留宿七日,授以神方濟世驅魔逐邪之術,遂能覺悟修真,在漳澄邑大雁東山隱居參道,獨契太上玄機妙道,深明三五飛步之法,故修身養性,以贊元功,得刀圭術,療如神,煮丹砂以濟世,施符法以救人,靈通三界,威伏群魔。終能在明朝仁宗皇帝洪熙元年,晉封為「昊天金闕御史慈濟醫靈妙道真君萬壽無極保生大帝」,保生大帝的名稱就自此開始,一直流傳到現在,成為正式的稱呼。
  點龍目和醫虎喉是保生大帝的靈醫傳奇,所以有人戲稱他也是一位獸醫。有一次一隻巨龍因嚴重眼疾,化身為老人求醫,被吳真人慧眼識破之,經巨龍苦苦哀求,以符水治癒眼疾,巨龍萬般感謝,乘雲化做原形離去。又有一次,為一隻因吞食一個壞心婦人,被一根髮簪刺住咽喉,痛苦萬狀的老虎醫治,那隻白額金睛老虎為答謝救命之恩,創傷痊癒之後寸步不離,要求保生大帝收錄為坐騎,後來老虎也被超度成了神,目前各廟宇案桌下供奉的這尊「虎爺」,又稱為「黑虎將軍」的,就是這隻老虎。
  有關保生大帝的傳說很多,但被流傳最久的是大道公和媽祖婆的鬥法。起因於大道公對媽祖婆的美麗和仁慈甚為讚賞,漸漸萌生愛意,但為媽祖婆給拒絕,因此在農曆三月二十三日媽祖誕辰之日施法下雨,讓媽祖面上的胭脂花粉沖掉。媽祖知道這是大道公的傑作,也在次年三月十五日,大道公生日時,施法刮風,將大道公的烏紗帽吹落溝底。從此大道公與媽祖婆間都會在誕辰祭典上互相作祟,也就是農曆三月十五日會刮風,三月二十三日會下雨。
  澎湖地區奉祀「保生大帝」為主神的廟宇,計有五德威靈殿、南寮保寧宮、北寮保安宮、後寮威靈宮、講美保安宮等。
2-8-11.jpg
濟公活佛       地點:興仁濟公廟1706 次觀看  濟公活佛也有稱作「濟顛和尚」、「濟公聖佛」、「濟公禪師」、「濟顛僧」,一般簡稱濟公,農曆二月初二生。
  濟公活佛是宋代浙江天臺人,俗姓李,名道濟,父親李茂春,母親王氏,夢見吞日光而生下濟公。十八歲時,父母雙亡而投入杭州西湖靈隱寺,剃度為僧。濟公為了便於渡世,當假裝顛狂,所以大家又稱他為濟顛和尚。
  當濟公住在淨慈寺時,寺院不幸被火燒毀,需要大批木材重建。濟公來到嚴陵(浙江富春山)化緣,施法把袈裟罩住山頭,便將所有的巨木都拔了起來,隨著江水流到杭州,告訴寺中和尚,木材運抵香積井了,大家都不相信,前往觀看,果然有六個壯漢從井中將木頭吊出,這六個壯漢據說就是六甲神。有關濟公的神跡流傳很多,民間刊行的「濟公傳」一書中有許多神話傳說的記載。
  濟公在宋嘉定年間坐逝,安葬在杭州大慈山虎跑寺塔中,當他臨終前曾做了一首偈陀說:「六十年來狼藉,東壁打倒西壁,於今收拾歸來,依舊天青水碧。」濟公寂滅之後,曾有和尚相遇於錢塘江邊的六和塔。特別託他們帶一封書信回寺,信中寫道:「憶昔面前當一箭,至今猶覺骨毛寒,只因面目無人識,又往天臺走一番。」大家咸認濟公乘願再來。
  台灣奉祀濟公,相傳始於光緒七年(西元1881年)中法戰爭前,由增援臺灣的淮軍部隊奉靈而來的。
2-8-12.jpg
釋迦牟尼佛  2245 次觀看  釋迦牟尼佛是佛教的教主,備受世人尊敬,一般都尊稱為「釋迦牟尼」,或「釋迦如來」、「釋迦世尊」、「釋迦佛祖」,民間簡稱為「佛祖」、「佛陀」或「釋迦佛」。「釋迦」是北印度的種族名,是能仁的意思,「牟尼」則有寂靜的意義。
  釋迦牟尼佛本名薩婆悉達多,是西元前一0一六年,即周昭王二十六年四月八日,生於中印度的迦毗羅衛城,父為淨飯王,係城主,母是摩訶摩耶王后。「釋迦佛」生下不久就能步行,走了七步,喃喃指天宣誓說:「我是人中最偉大而最尊貴的覺者,我要廣渡救濟眾生。」話畢之後,天上忽然如瀑布般瀉下兩股淨水,一股溫和,一股清涼,給王子沐浴,眾天神騰雲駕霧於天空奏樂張蓋,慶祝王子的誕生。因此佛教徒訂這一天為「浴佛節」,每年此時隆重慶祝「釋迦佛」的誕生。
  釋迦牟尼佛出生後不久,母親病逝,由姨母撫育長大,並接受名師教育,成為允文允武的青年,十七歲與耶輸陀羅公主結婚。二十九歲時,一日驅車出城遊玩,目睹路旁屍骨橫陳,引發憐憫人類生、老、病、死的苦痛,深悟世間之無常,決意離家修道,隱居苦行林,達六年之久,仍無法證果。後來移至伏樓頻螺村的菩提樹下,敷草結跏趺坐,誓言「不成正覺,終不起坐」。禪定之後,綜合歷年所學,理出一個體系,於四月十五夜,忽見一顆明星而大悟,成為大覺世尊,時年三十五歲。
  釋迦牟尼以其所領悟的「諸行無常,諸法無我」的真理,來普度眾生,赴印度各地傳教,佛教徒人數與日俱增,並建立竹林精舍,為佛陀及諸弟子住宿場所,這是佛教最初的「伽藍」,即是今天所稱的寺院。
  佛陀率團不斷在恆河周圍講道,直到七十九歲,才結束四十四年的佈教生涯,圓寂(逝世)於金河的婆羅雙樹之下,時為周穆王五十三年(西元前949年)二月十五日。
  佛教在東漢明帝永平十年(西元65年)傳入我國,臺澎之佛教,係自明鄭時代傳入,目前澎湖地區以「釋迦牟尼佛」為主神的寺廟,計有朝陽潮音寺、朝陽菩提寺、安宅彌陀寺、東文明見寺、光復法界寺、鎖港善導寺、裡普德寺,光明信願寺、西溪西泉寺、城北圓通寺、紅羅開蠻寺、港子眾安寺、山水西佛寺、東衛海天佛剎等。
60 張圖片,共 5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