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別 |
相簿 |
圖片 |
|
8 |
600 |

|
600 張影像於 8 個相簿及 1 個類別, 有 0 個留言, 被觀看 361681 次 |
隨機圖片 |

礫灘 地點:七美361 次觀看在七美牛母坪及小台灣間的海灘,除了有玄武岩的礫灘外,還有砂岩的礫灘,其大小不同的砂岩塊中,常含有全新世的貝殼化石,膠結程度十分良好。
|
|

玄燕鷗418 次觀看全身黑黝,不同於本縣所能觀察到的夏天燕鷗,身長約39公分,喜 歡在峭壁
上築巢,本縣以貓嶼為最大棲地,每年皆有上千隻繁殖的記錄。
|
|

文石眼 地點:將軍736 次觀看此一文石眼的同心圓層次,厚度和顏色,深深的吸引了賞析的目光,真的令人愛不釋手。其顏色由棕黃、金黃、棕紅、墨綠、灰黑、黃色等,配合得相當耀眼與突出;一圈圈的同心圓猶似以圓規畫出的一般,叫人嘆為觀止。
|
|

邵氏寒鯛1000 次觀看屬隆頭魚科,俗稱石,頭部及體側上部藍灰色,腹部硫黃色,上頜較短,向後不達眼前緣;上下緣各具四犬齒,眼眶前後有數條藍紋。本種魚棲息在沿岸相當深的暗礁區附近。主要是以甲殼類及卷螺為食,它的犬齒以輕易咬碎貝類的硬殼。寒鯛類在夜間都有睡覺的習慣,匿於岩蔭或躲入岩穴之中,所以夜釣不可能捕獲。
|
|

紅燕鷗451 次觀看身長約31公分,為夏候鳥,喜歡在有些許草的地方產卵繁殖,一窩約生2~3
枚蛋,在澎湖以雞善嶼為頗大量的繁殖棲地。
|
|

林投公園─安靈祠384 次觀看六角形斜尖頂建築,上題「浩氣長存」四字,是當時的國防部長俞大維所提。抗日英雄吉星文及國軍將領趙家驤、章傑等八二三砲戰殉職者,亦寄靈於此。
|
|

南洋銀漢魚827 次觀看屬於銀漢魚科,俗稱定鱗,體延長呈柱形略側扁,背部寬厚,腹部稍狹。吻短鈍、眼大、上側位。暖性小型魚類,棲息於河口半淡鹹水域及沿岸內區。以動物性浮游生物為食,為食用魚。
|
|

福德正神 地點:竹灣福德廟1688 次觀看福德正神即為「土地公」。臺澎民間也稱「福德爺」、「土地公伯」、「伯公」、「后土」,或者簡稱「土地」的。福德正神係福祿神祇的意思。土地公乃是古代社稷崇拜的變體,目前本省守護墓地的土地公則也稱為「后土」。
關於土地公是人鬼的傳說很多。一說土地公係周代一位上大夫的家僕,名叫張明德。因其主人在遠地擔任官職,張明德陪伴主人愛女尋父,中途遇到大風雪的侵襲,他為挽救受凍小女主人的生命,自己反而凍死了。臨終時,空中忽然出現「南天門大仙福德正神」九個大字。後來這位上大夫因感念忠僕捨身成仁的忠義,為他塑像建廟供奉,周武王也封贈「后土」。又有孟姜女挽老翁為她丈夫守墓而成為「后土」的傳說。
土地公的信仰和農業社會實有密切的關係,民間祭祀土地公,目地在求風土、農作等的豐富,因此土地公廟到處可見。土地公的神格不高,但是他被視為造福鄉里、施德萬民的「福德正神」,土地公廟一般由於規模不大,但數量卻多的無法統計,用「田頭田尾土地公」的俗語來形容,倒也十分恰當。
臺澎民間十分重視土地公的祭祀,把祭祀土地公叫做「做牙」,每逢農曆初二、十六生意人都要拜拜,而以農曆二月二日土地公的生日叫做「頭牙」及十二月十六日的祭拜稱做「尾牙」最為隆重,足見這福祿慈祥的土地公,在民間心目中的地位。
澎湖地區「福德正神」的廟宇,比較有眾多信徒的,計有啟明里的福德祠、中央里的景福祠、鳥嶼福德宮、竹灣福德祠、竹灣福德廟、池西福德廟、合界福德宮、吉貝福德宮等。
|
|
最新上傳 |

鐵質石英砂岩 地點:西嶼695 次觀看此砂岩全由石英砂和褐鐵礦膠結而成,顏色呈棕褐色,其中白色者即為石英砂粒,其厚度最可達2公尺左右。由於膠結非常堅固,常被挖掘當作房屋建築及防風牆圍築的材料。
十二月 30, 2006
|
|

剪黏 地點:後寮威靈宮857 次觀看 剪黏又叫「剪花」,其製作過程是先以鐵線為骨架,再以灰泥塑雛形,然後剪裁各種顏色的陶瓷片黏貼在造形上,若是人物則臉部另以陶土捏塑燒好後才嵌上。
近年來,彩色玻璃也加入剪黏的行列,色彩於是更加豔麗。近期重建的廟宇,廟頂上是花團錦簇,亮麗非凡,可說都是剪黏的功勞。十二月 27, 2006
|
|

交趾陶 地點:澎湖天后宮859 次觀看 這是澎湖天后宮三川步口的虎堵,也是澎湖所見最大的交趾陶,小虎抬腳逗著老虎玩,老虎微露嘴巴,露出兩顆牙齒,所以稱為「露齒虎」。畫面構圖簡潔,老虎造形樸拙有趣,虎腳下的土坡以火山渣綴飾,極具鄉土氣息。十二月 27, 2006
|
|

泥塑剪黏 地點:澎湖天后宮867 次觀看 這是日據時(民國十二年),澎湖天后宮重建的龍堵作品。先以灰泥在牆上塑造大龍、小龍、龍珠和雲層,大龍在雲端裡鑽進穿出,故稱為「穿雲龍」;然後再在龍身上,貼上用綠色瓷碗剪成的鱗片,用色簡單,線條簡明,極具巧思。十二月 27, 2006
|
|

泥塑 地點:二崁陳家古厝845 次觀看 泥塑是以灰泥塑形後,在表面上塗漆、洗石子或以線畫修飾的建築裝飾作品。由於造價不高,作品尺寸也可隨需要而調整,因此在澎湖地區廣受歡迎,無論廟宇、傳統民宅或西式洋樓,都常見其蹤影。
這是二崁陳家古厝仿巴洛克式風格的泥塑,正中央安置了一個時鐘,在民國元年的當時是極為先進的。十二月 27, 2006
|
|

交趾陶 地點:澎湖天后宮1001 次觀看 交趾陶也常稱做「交趾燒」,是一種多彩軟陶,其材料可塑性大而造形生動,又多在釉藥中添加鉛做為助熔劑,燒成的溫度甚低,因此色彩亮麗,光澤動人。但因表面含有鉛毒,故不宜把玩。
這是澎湖天后宮三川殿下脊前面的人物交趾陶,正脊上面的「龍馬負圖」則屬於泥塑剪黏。
77泥塑 地點:二崁陳家古厝十二月 27, 2006
|
|

彩磚 地點:大赤崁817 次觀看 這是果類及花卉造形的彩磚,尤其中間的果類造形,有壽桃及石榴,壽桃象徵長壽;石榴則象徵著多子,符合了屋主的期許心願。十二月 27, 2006
|
|

彩磚 地點:東吉870 次觀看 彩磚在澎湖的老房子上,出現的頻率相當高,其瑰麗的色彩、多變的樣貌、討喜吉祥的題材,頗受民間普遍的喜愛。因此,大多用以裝飾門面,不論是傳統樣式的合院建築或日式的洋樓,均曾大放過異彩,彩磚也成為澎湖民宅建築中的另一個特色。
這是洋樓上成列的花卉彩磚,色彩瑰麗,爭奇鬥豔。十二月 27, 200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