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鄉土教材線上藝廊


首頁 :: 登入
相簿目錄 :: 最新上傳 :: 最新留言 :: 熱門圖片 :: 最高評分 :: 我的最愛 :: 搜尋

類別 相簿 圖片
澎湖鄉土教材幻燈片
8 600
01澎湖的海洋生物


1-1-78.jpg

80 張影像, 最新影像於 十二月 26, 2006

02澎湖的地理景觀


1-2-55.jpg

100 張影像, 最新影像於 十二月 30, 2006

03澎湖的植物


1-3-66.jpg

70 張影像, 最新影像於 十二月 27, 2006

04澎湖的文石特產


1-4-46.jpg

50 張影像, 最新影像於 十二月 26, 2006

05澎湖的鳥類


2-5-40.jpg

40 張影像, 最新影像於 十二月 26, 2006

06澎湖的名勝古蹟


2-6-96.jpg

100 張影像, 最新影像於 十二月 27, 2006

07澎湖的傳統建築


2-7-80.jpg

100 張影像, 最新影像於 十二月 27, 2006

08澎湖的宗教信仰


2-8-60.jpg

60 張影像, 最新影像於 十二月 27, 2006

8 個相簿,共 1 頁

600 張影像於 8 個相簿及 1 個類別, 有 0 個留言, 被觀看 396561

隨機圖片
2-8-40~0.jpg
營頭       地點:講美899 次觀看  這是講美龍德宮所設置之「石雕五營」中的南營。這些石雕元帥每尊高約一尺左右,身穿鎧甲,手執兵器,造形威神勇,該廟曾經用心考究各營元帥的姓氏和圖像,再由當地石匠用玄武岩雕製,並依各方位顏色裝飾,不但別緻而且頗富特色。
2-7-48.jpg
彎枋 地點:馬公城隍廟589 次觀看位於兩木柱或斗栱間,呈圓弧板狀。因為構建所在位置而有正弧形和左右弧形之別。題材則有花鳥、獸類、水族等。
這裡所見頂部上下兩兩相疊的彩繪花鳥、書法,形狀呈圓弧形的就是彎枋。
2-6-52.jpg
大小貓嶼由遠處看形似相對而蹲的貓兒407 次觀看
1-3-08.jpg
澎湖金午時花:錦葵科 澎湖固有植物800 次觀看我是以澎湖命名的四種植物中的一種,名叫澎湖金午時花。我的全株被星狀毛,葉的兩面也都有毛,葉基是心型的。接近中午時我開著小黃花,小黃花有著細細的長柄。我喜歡趴地、喜歡長在日照充足的地方。
2-8-49.jpg
入神       地點:中屯永安宮1202 次觀看  神像俗稱為「金身」,一金身必先「入神」,神靈才能威嚇。入神又叫「開光點眼」,必須依據一定的儀式辦理,開光的人則由道士、大法師、小法均可,開光的部位有額頭(腦)、雙眼、雙耳、鼻、口、軀幹、雙手、雙腳等。開光需用新毛筆一支、鏡子一面,用毛筆沾雞冠血加辰砂,點在開光的部位,並有一定的祝詞,一面點一面唸。這是永安宮關聖帝君開光點眼的儀式。
2-5-04.jpg
小燕鷗458 次觀看身長約28公分,是澎湖能觀察到的夏天燕鷗中,體型最小的,而且 來到本地
繁殖也是最早的,往往在三月底就可以陸續看到牠們的蹤跡,本縣以澎澎灘與
小白沙嶼為繁殖地,因近來棲地被遊客破壞,牠們來澎湖的數量也漸減少。
1-2-73.jpg
海蝕洞 地點:大貓嶼347 次觀看這是大貓嶼的一個海蝕洞。
2-6-12.jpg
位於興仁里進士第公園內的蔡廷蘭銅像607 次觀看

最新上傳
1-2-55.jpg
鐵質石英砂岩 地點:西嶼752 次觀看此砂岩全由石英砂和褐鐵礦膠結而成,顏色呈棕褐色,其中白色者即為石英砂粒,其厚度最可達2公尺左右。由於膠結非常堅固,常被挖掘當作房屋建築及防風牆圍築的材料。
十二月 30, 2006
2-7-80.jpg
剪黏 地點:後寮威靈宮916 次觀看 剪黏又叫「剪花」,其製作過程是先以鐵線為骨架,再以灰泥塑雛形,然後剪裁各種顏色的陶瓷片黏貼在造形上,若是人物則臉部另以陶土捏塑燒好後才嵌上。
近年來,彩色玻璃也加入剪黏的行列,色彩於是更加豔麗。近期重建的廟宇,廟頂上是花團錦簇,亮麗非凡,可說都是剪黏的功勞。
十二月 27, 2006
2-7-79.jpg
交趾陶 地點:澎湖天后宮904 次觀看 這是澎湖天后宮三川步口的虎堵,也是澎湖所見最大的交趾陶,小虎抬腳逗著老虎玩,老虎微露嘴巴,露出兩顆牙齒,所以稱為「露齒虎」。畫面構圖簡潔,老虎造形樸拙有趣,虎腳下的土坡以火山渣綴飾,極具鄉土氣息。十二月 27, 2006
2-7-78.jpg
泥塑剪黏 地點:澎湖天后宮926 次觀看 這是日據時(民國十二年),澎湖天后宮重建的龍堵作品。先以灰泥在牆上塑造大龍、小龍、龍珠和雲層,大龍在雲端裡鑽進穿出,故稱為「穿雲龍」;然後再在龍身上,貼上用綠色瓷碗剪成的鱗片,用色簡單,線條簡明,極具巧思。十二月 27, 2006
2-7-77.jpg
泥塑 地點:二崁陳家古厝917 次觀看 泥塑是以灰泥塑形後,在表面上塗漆、洗石子或以線畫修飾的建築裝飾作品。由於造價不高,作品尺寸也可隨需要而調整,因此在澎湖地區廣受歡迎,無論廟宇、傳統民宅或西式洋樓,都常見其蹤影。
這是二崁陳家古厝仿巴洛克式風格的泥塑,正中央安置了一個時鐘,在民國元年的當時是極為先進的。
十二月 27, 2006
2-7-76.jpg
交趾陶 地點:澎湖天后宮1064 次觀看 交趾陶也常稱做「交趾燒」,是一種多彩軟陶,其材料可塑性大而造形生動,又多在釉藥中添加鉛做為助熔劑,燒成的溫度甚低,因此色彩亮麗,光澤動人。但因表面含有鉛毒,故不宜把玩。
這是澎湖天后宮三川殿下脊前面的人物交趾陶,正脊上面的「龍馬負圖」則屬於泥塑剪黏。
77泥塑 地點:二崁陳家古厝
十二月 27, 2006
2-7-85.jpg
彩磚 地點:大赤崁880 次觀看 這是果類及花卉造形的彩磚,尤其中間的果類造形,有壽桃及石榴,壽桃象徵長壽;石榴則象徵著多子,符合了屋主的期許心願。十二月 27, 2006
2-7-84.jpg
彩磚 地點:東吉930 次觀看 彩磚在澎湖的老房子上,出現的頻率相當高,其瑰麗的色彩、多變的樣貌、討喜吉祥的題材,頗受民間普遍的喜愛。因此,大多用以裝飾門面,不論是傳統樣式的合院建築或日式的洋樓,均曾大放過異彩,彩磚也成為澎湖民宅建築中的另一個特色。
這是洋樓上成列的花卉彩磚,色彩瑰麗,爭奇鬥豔。
十二月 27,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