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鄉土教材線上藝廊


首頁 :: 登入
相簿目錄 :: 最新上傳 :: 最新留言 :: 熱門圖片 :: 最高評分 :: 我的最愛 :: 搜尋

相簿首頁 > 澎湖鄉土教材幻燈片

01澎湖的海洋生物


1-1-78.jpg

80 張影像, 最新影像於 十二月 26, 2006

02澎湖的地理景觀


1-2-55.jpg

100 張影像, 最新影像於 十二月 30, 2006

03澎湖的植物


1-3-66.jpg

70 張影像, 最新影像於 十二月 27, 2006

04澎湖的文石特產


1-4-46.jpg

50 張影像, 最新影像於 十二月 26, 2006

05澎湖的鳥類


2-5-40.jpg

40 張影像, 最新影像於 十二月 26, 2006

06澎湖的名勝古蹟


2-6-96.jpg

100 張影像, 最新影像於 十二月 27, 2006

07澎湖的傳統建築


2-7-80.jpg

100 張影像, 最新影像於 十二月 27, 2006

08澎湖的宗教信仰


2-8-60.jpg

60 張影像, 最新影像於 十二月 27, 2006

8 個相簿,共 1 頁

隨機圖片 - 澎湖鄉土教材幻燈片
2-5-34.jpg
澎湖小雲雀576 次觀看本種是澎湖唯一之特有亞種鳥類,最近又選為澎湖縣之縣鳥,身長約15公分
,與台灣之雲雀有羽色較深之差異,在四、五月求偶期,會在開闊之草地上空
放聲鳴唱,久久不已,故又有半天鳥之亞號。頭頂上有一冠羽,是其最大特徵。
1-1-33.jpg
邵氏寒鯛1027 次觀看屬隆頭魚科,俗稱石,頭部及體側上部藍灰色,腹部硫黃色,上頜較短,向後不達眼前緣;上下緣各具四犬齒,眼眶前後有數條藍紋。本種魚棲息在沿岸相當深的暗礁區附近。主要是以甲殼類及卷螺為食,它的犬齒以輕易咬碎貝類的硬殼。寒鯛類在夜間都有睡覺的習慣,匿於岩蔭或躲入岩穴之中,所以夜釣不可能捕獲。
1-4-06.jpg
米粒石 地點:赤崁694 次觀看米粒石是因岩石由米粒般的顆粒所組成而稱之,出產於大赤崁。近年被發現後,由於結晶個體很大,可以雕刻較為大型的神佛人物及文玩器皿,加上顏色甚為古典,所以也受大家喜愛。
2-6-84.jpg
由海上觀看吉貝海上樂園276 次觀看
1-2-20.jpg
灘岩 地點:小白沙嶼314 次觀看主要成份為珊瑚碎屑及貝殼碎片,膠結程度非常良好。但長期的海浪侵蝕後,又被割切得支離破碎,加上人為的破壞,整個景觀顯得非常零亂,相當令人惋惜。
1-1-76.jpg
海蘋果995 次觀看他其實是一種叫做光參的海參,外型跟一般人印象中的海參相差很大,光參身形比較短,甚至有點胖,所以看起來像顆蘋果。
1-1-25.jpg
黑帶金鱗魚928 次觀看屬金鱗魚科金鱗魚亞科,俗稱鐵甲兵,全長可達二十七公分,魚體紅色,體側有十一條白色粗縱。胸鰭基底黃色,背鰭、臀鰭、鰭條及胸鰭及尾鰭略為黃色,且背鰭和臀鰭鰭條前方紅色,金鱗魚因鱗片大且櫛粗,有些被俗稱厚殼丁,背鰭及臀鰭的硬棘極粗硬,在釣獲時應小心,以免被刺傷。時常棲息於較淺的岩礁區,屬肉食性,以甲殼類、魚類等為食。
2-6-14.jpg
觀音亭夕照569 次觀看夕陽浪花晚風,足以拂去人們一身的疲勞,所以每當黃昏的時候,此地便成了居民、觀光客的最佳去處了,夕陽西下於此觀景,落霞滿天,是澎湖美景之一。

最新上傳 - 澎湖鄉土教材幻燈片
1-2-55.jpg
鐵質石英砂岩 地點:西嶼717 次觀看此砂岩全由石英砂和褐鐵礦膠結而成,顏色呈棕褐色,其中白色者即為石英砂粒,其厚度最可達2公尺左右。由於膠結非常堅固,常被挖掘當作房屋建築及防風牆圍築的材料。
十二月 30, 2006
2-7-80.jpg
剪黏 地點:後寮威靈宮880 次觀看 剪黏又叫「剪花」,其製作過程是先以鐵線為骨架,再以灰泥塑雛形,然後剪裁各種顏色的陶瓷片黏貼在造形上,若是人物則臉部另以陶土捏塑燒好後才嵌上。
近年來,彩色玻璃也加入剪黏的行列,色彩於是更加豔麗。近期重建的廟宇,廟頂上是花團錦簇,亮麗非凡,可說都是剪黏的功勞。
十二月 27, 2006
2-7-79.jpg
交趾陶 地點:澎湖天后宮871 次觀看 這是澎湖天后宮三川步口的虎堵,也是澎湖所見最大的交趾陶,小虎抬腳逗著老虎玩,老虎微露嘴巴,露出兩顆牙齒,所以稱為「露齒虎」。畫面構圖簡潔,老虎造形樸拙有趣,虎腳下的土坡以火山渣綴飾,極具鄉土氣息。十二月 27, 2006
2-7-78.jpg
泥塑剪黏 地點:澎湖天后宮888 次觀看 這是日據時(民國十二年),澎湖天后宮重建的龍堵作品。先以灰泥在牆上塑造大龍、小龍、龍珠和雲層,大龍在雲端裡鑽進穿出,故稱為「穿雲龍」;然後再在龍身上,貼上用綠色瓷碗剪成的鱗片,用色簡單,線條簡明,極具巧思。十二月 27, 2006
2-7-77.jpg
泥塑 地點:二崁陳家古厝865 次觀看 泥塑是以灰泥塑形後,在表面上塗漆、洗石子或以線畫修飾的建築裝飾作品。由於造價不高,作品尺寸也可隨需要而調整,因此在澎湖地區廣受歡迎,無論廟宇、傳統民宅或西式洋樓,都常見其蹤影。
這是二崁陳家古厝仿巴洛克式風格的泥塑,正中央安置了一個時鐘,在民國元年的當時是極為先進的。
十二月 27, 2006
2-7-76.jpg
交趾陶 地點:澎湖天后宮1023 次觀看 交趾陶也常稱做「交趾燒」,是一種多彩軟陶,其材料可塑性大而造形生動,又多在釉藥中添加鉛做為助熔劑,燒成的溫度甚低,因此色彩亮麗,光澤動人。但因表面含有鉛毒,故不宜把玩。
這是澎湖天后宮三川殿下脊前面的人物交趾陶,正脊上面的「龍馬負圖」則屬於泥塑剪黏。
77泥塑 地點:二崁陳家古厝
十二月 27, 2006
2-7-85.jpg
彩磚 地點:大赤崁838 次觀看 這是果類及花卉造形的彩磚,尤其中間的果類造形,有壽桃及石榴,壽桃象徵長壽;石榴則象徵著多子,符合了屋主的期許心願。十二月 27, 2006
2-7-84.jpg
彩磚 地點:東吉891 次觀看 彩磚在澎湖的老房子上,出現的頻率相當高,其瑰麗的色彩、多變的樣貌、討喜吉祥的題材,頗受民間普遍的喜愛。因此,大多用以裝飾門面,不論是傳統樣式的合院建築或日式的洋樓,均曾大放過異彩,彩磚也成為澎湖民宅建築中的另一個特色。
這是洋樓上成列的花卉彩磚,色彩瑰麗,爭奇鬥豔。
十二月 27,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