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機圖片 - 澎湖鄉土教材幻燈片 |

晶洞 地點:大池角660 次觀看晶洞就是礦物結晶的洞穴。玄武岩岩漿從地下噴出後,由岩漿中的氣體所形成的孔洞,不論是在陸地上或是在海水中,都是次生礦物沈澱結晶的地方。這個晶洞中,是由方解石或霰石的結晶所充填,也許尚在發育之中,所以尚未被其他氧化物入侵。
|
|

沙灘 地點:林投303 次觀看沙灘是海積地形之一,由碎屑的珊瑚、貝殼、有孔蟲殼及少量的石英砂、玄武岩碎屑、土等所組成。這是林投公園的沙灘,其潔白的細沙與湛藍的海水,形成秀麗的風景,這也是澎湖最讓遊客流連忘返的地方。
|
|

無刺仙人掌的肉質莖互相連生,很神奇吧!478 次觀看
|
|

屏堵 地點:澎湖天后宮615 次觀看這是澎湖天后宮正殿前的屏堵,這六片木雕門扇的雕工與構圖都十分精彩,並且極富書畫氣息。其身堵雕刻的主題分別是「楒下三燕迎春風」、「鳳凰富貴長春圖」、「花中君子喜鴛鴦」、「秋深百舌弄蜻蜓」、「雪中小萼見英雄」、「雪落蒼松鶴步遲」等。
|
|

千枚岩 地點:花嶼312 次觀看這是在花嶼的千枚岩脈。
|
|

林投公園─臺灣省澎湖軍人公墓405 次觀看這是祀葬歷年來為國捐軀的忠骨英魂。
|
|

板狀裂理玄武岩 地點:池西580 次觀看澎湖的柱狀玄武岩常可見到近乎水平的裂理(或與柱狀節理近於直角的方向),過去常稱做板狀節理,其實大部份都是板狀裂理。這是後來由於風化作用的影響而發育的裂痕。
|
|

風化紋 地點:竹灣西北310 次觀看棕褐色的氧化鐵及金黃色的風化紋,構成一幅美麗的圖案,尤其一圈圈金黃色的圓, 好似文石眼一般的亮麗與特別。
|
|
最新上傳 - 澎湖鄉土教材幻燈片 |

鐵質石英砂岩 地點:西嶼730 次觀看此砂岩全由石英砂和褐鐵礦膠結而成,顏色呈棕褐色,其中白色者即為石英砂粒,其厚度最可達2公尺左右。由於膠結非常堅固,常被挖掘當作房屋建築及防風牆圍築的材料。
十二月 30, 2006
|
|

剪黏 地點:後寮威靈宮892 次觀看 剪黏又叫「剪花」,其製作過程是先以鐵線為骨架,再以灰泥塑雛形,然後剪裁各種顏色的陶瓷片黏貼在造形上,若是人物則臉部另以陶土捏塑燒好後才嵌上。
近年來,彩色玻璃也加入剪黏的行列,色彩於是更加豔麗。近期重建的廟宇,廟頂上是花團錦簇,亮麗非凡,可說都是剪黏的功勞。十二月 27, 2006
|
|

交趾陶 地點:澎湖天后宮879 次觀看 這是澎湖天后宮三川步口的虎堵,也是澎湖所見最大的交趾陶,小虎抬腳逗著老虎玩,老虎微露嘴巴,露出兩顆牙齒,所以稱為「露齒虎」。畫面構圖簡潔,老虎造形樸拙有趣,虎腳下的土坡以火山渣綴飾,極具鄉土氣息。十二月 27, 2006
|
|

泥塑剪黏 地點:澎湖天后宮901 次觀看 這是日據時(民國十二年),澎湖天后宮重建的龍堵作品。先以灰泥在牆上塑造大龍、小龍、龍珠和雲層,大龍在雲端裡鑽進穿出,故稱為「穿雲龍」;然後再在龍身上,貼上用綠色瓷碗剪成的鱗片,用色簡單,線條簡明,極具巧思。十二月 27, 2006
|
|

泥塑 地點:二崁陳家古厝888 次觀看 泥塑是以灰泥塑形後,在表面上塗漆、洗石子或以線畫修飾的建築裝飾作品。由於造價不高,作品尺寸也可隨需要而調整,因此在澎湖地區廣受歡迎,無論廟宇、傳統民宅或西式洋樓,都常見其蹤影。
這是二崁陳家古厝仿巴洛克式風格的泥塑,正中央安置了一個時鐘,在民國元年的當時是極為先進的。十二月 27, 2006
|
|

交趾陶 地點:澎湖天后宮1037 次觀看 交趾陶也常稱做「交趾燒」,是一種多彩軟陶,其材料可塑性大而造形生動,又多在釉藥中添加鉛做為助熔劑,燒成的溫度甚低,因此色彩亮麗,光澤動人。但因表面含有鉛毒,故不宜把玩。
這是澎湖天后宮三川殿下脊前面的人物交趾陶,正脊上面的「龍馬負圖」則屬於泥塑剪黏。
77泥塑 地點:二崁陳家古厝十二月 27, 2006
|
|

彩磚 地點:大赤崁850 次觀看 這是果類及花卉造形的彩磚,尤其中間的果類造形,有壽桃及石榴,壽桃象徵長壽;石榴則象徵著多子,符合了屋主的期許心願。十二月 27, 2006
|
|

彩磚 地點:東吉906 次觀看 彩磚在澎湖的老房子上,出現的頻率相當高,其瑰麗的色彩、多變的樣貌、討喜吉祥的題材,頗受民間普遍的喜愛。因此,大多用以裝飾門面,不論是傳統樣式的合院建築或日式的洋樓,均曾大放過異彩,彩磚也成為澎湖民宅建築中的另一個特色。
這是洋樓上成列的花卉彩磚,色彩瑰麗,爭奇鬥豔。十二月 27, 200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