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鄉土教材線上藝廊


首頁 :: 登入
相簿目錄 :: 最新上傳 :: 最新留言 :: 熱門圖片 :: 最高評分 :: 我的最愛 :: 搜尋

相簿首頁 > 澎湖鄉土教材幻燈片

01澎湖的海洋生物


1-1-78.jpg

80 張影像, 最新影像於 十二月 26, 2006

02澎湖的地理景觀


1-2-55.jpg

100 張影像, 最新影像於 十二月 30, 2006

03澎湖的植物


1-3-66.jpg

70 張影像, 最新影像於 十二月 27, 2006

04澎湖的文石特產


1-4-46.jpg

50 張影像, 最新影像於 十二月 26, 2006

05澎湖的鳥類


2-5-40.jpg

40 張影像, 最新影像於 十二月 26, 2006

06澎湖的名勝古蹟


2-6-96.jpg

100 張影像, 最新影像於 十二月 27, 2006

07澎湖的傳統建築


2-7-80.jpg

100 張影像, 最新影像於 十二月 27, 2006

08澎湖的宗教信仰


2-8-60.jpg

60 張影像, 最新影像於 十二月 27, 2006

8 個相簿,共 1 頁

隨機圖片 - 澎湖鄉土教材幻燈片
2-6-46.jpg
二崁陳家大厝315 次觀看陳家大厝建於民前一年,歷時兩年完工。建造者為陳嶺、陳邦兄弟,建屋時年四十餘歲。因在台南經營中藥致富,乃回故里興建大宅。
該宅融合了閩南建築與二崁民宅之特色,雕樑畫棟,甚為精美,陳宅正面為三間起,左右兩伸手圍成院落,後另增一個院落,並在第三進做一個擴大的軒,規模甚大。
1-2-45.jpg
微輝長斑岩 地點:望安天台山243 次觀看受到風化作用的影響,天台山西側海岸的微輝長斑岩外表呈現著灰黃的顏色,海浪打擊到的地方,由於藻類的覆蓋,顏色會變得比較棕黑色。
1-3-57.jpg
酢漿草的蒴果是圓筒形的,裡面有細小的種子364 次觀看
2-6-78.jpg
鐵砧嶼233 次觀看位於險礁嶼的西方,因島形似鐵砧而得名。全島為玄武岩所構成的方山島嶼。北面海崖由於長期受海水侵蝕,形成十餘公尺的海蝕洞,稱冷氣洞,洞內水波平靜,清涼沁心,小船可駛近。候鳥棲移季節,尚可看到成群燕鷗盤踞飛翔,是賞鳥的好去處,現為海鳥保護區。
1-3-69.jpg
濱排草:櫻草科 海濱植物565 次觀看哈囉!我是海濱植物,葉肥厚多肉質有光澤,一片一片往上疊排,所以叫做濱排草。各島海崖沙灘皆有分佈,竹灣以龜山附近較多。開白色或桃紅色的花。遇到寒風,匙葉反捲成一團,以保護幼嫩組織。
2-6-17.jpg
西嶼燈塔471 次觀看 位於澎湖漁翁島西南端,即西嶼外垵西方的海岸,是昔日臺灣與廈門之間主要航線上的目標,此區海域波濤洶湧,風霾迷濛,夜間船隻每每不易辨識方位,因而有此燈塔的設立,目前列為二級古蹟。
西嶼燈塔為清乾隆四十三年(西元1778年)由澎湖通判謝維祺奉臺灣府知府蔣元樞之命,募款興建,原為七級石塔,建在漁翁島外垵高地上。塔上每夜燃點燈火,奉祀塔前廟宇之天上聖母,作為臺廈間船舶航行之目標,這是沿海導航標誌的嚆矢,亦是臺省早期唯一有記載可據的燈塔,後因歷經風災,塔前廟宇傾圮,致該燈塔無人照顧。
道光八年重修廟宇,並在七層八角形花崗石塔內各裝樓梯,上裝三尺高之三段玻璃製燈籠。該塔院內尚保存「西嶼塔燈碑記」石碑一座。現今這座燈塔是光緒元年由海關另建的新式燈塔,塔高38尺,距水面15丈8尺,塔身為圓形鐵造,清爽雅致,光度可達15海浬,以利過往船隻的航行。
1-1-53.jpg
月斑葉鯛1021 次觀看屬隆頭魚科鸚鯛亞科,俗稱綠花龍,本種魚體色無雌雄之別,不過幼魚、成魚間體色仍然有差異。本種魚體草綠色或更藍,而最易辨別的特徵在胸鰭為暗紅色鑲綠緣。在珊瑚礁或岩礁海域常可發現。葉鯛屬的游泳方式很特別,呈波浪前進,很少停下來休息,夜間睡覺不會鑽進沙中,而睡在岩礁或珊瑚礁的凹處,以有殼的底棲無脊椎動物為食。主要體色包括雄魚或雌魚,但有雌魚會性轉變為體色較華麗的最終雄魚。群聚構成大都是由一尾有領域性的最終雄魚加上一群主要體色的魚。
1-1-26.jpg
青嘴龍占831 次觀看屬龍占科,俗稱青嘴仔,體長可達九十五公分,體呈淺灰綠色,腹部灰白色,本種魚的特徵乃在體側鱗片上均具有一晶亮的小藍點,眼下方至吻部亦有三條同色斜帶,常棲息於岩礁區,屬肉食性魚類,以甲殼類、軟體動物及魚類為食。為肉質鮮美的食用魚,以鹽烤更佳。煮味噌湯或薑絲清湯亦味美。

最新上傳 - 澎湖鄉土教材幻燈片
1-2-55.jpg
鐵質石英砂岩 地點:西嶼679 次觀看此砂岩全由石英砂和褐鐵礦膠結而成,顏色呈棕褐色,其中白色者即為石英砂粒,其厚度最可達2公尺左右。由於膠結非常堅固,常被挖掘當作房屋建築及防風牆圍築的材料。
十二月 30, 2006
2-7-80.jpg
剪黏 地點:後寮威靈宮839 次觀看 剪黏又叫「剪花」,其製作過程是先以鐵線為骨架,再以灰泥塑雛形,然後剪裁各種顏色的陶瓷片黏貼在造形上,若是人物則臉部另以陶土捏塑燒好後才嵌上。
近年來,彩色玻璃也加入剪黏的行列,色彩於是更加豔麗。近期重建的廟宇,廟頂上是花團錦簇,亮麗非凡,可說都是剪黏的功勞。
十二月 27, 2006
2-7-79.jpg
交趾陶 地點:澎湖天后宮846 次觀看 這是澎湖天后宮三川步口的虎堵,也是澎湖所見最大的交趾陶,小虎抬腳逗著老虎玩,老虎微露嘴巴,露出兩顆牙齒,所以稱為「露齒虎」。畫面構圖簡潔,老虎造形樸拙有趣,虎腳下的土坡以火山渣綴飾,極具鄉土氣息。十二月 27, 2006
2-7-78.jpg
泥塑剪黏 地點:澎湖天后宮849 次觀看 這是日據時(民國十二年),澎湖天后宮重建的龍堵作品。先以灰泥在牆上塑造大龍、小龍、龍珠和雲層,大龍在雲端裡鑽進穿出,故稱為「穿雲龍」;然後再在龍身上,貼上用綠色瓷碗剪成的鱗片,用色簡單,線條簡明,極具巧思。十二月 27, 2006
2-7-77.jpg
泥塑 地點:二崁陳家古厝826 次觀看 泥塑是以灰泥塑形後,在表面上塗漆、洗石子或以線畫修飾的建築裝飾作品。由於造價不高,作品尺寸也可隨需要而調整,因此在澎湖地區廣受歡迎,無論廟宇、傳統民宅或西式洋樓,都常見其蹤影。
這是二崁陳家古厝仿巴洛克式風格的泥塑,正中央安置了一個時鐘,在民國元年的當時是極為先進的。
十二月 27, 2006
2-7-76.jpg
交趾陶 地點:澎湖天后宮984 次觀看 交趾陶也常稱做「交趾燒」,是一種多彩軟陶,其材料可塑性大而造形生動,又多在釉藥中添加鉛做為助熔劑,燒成的溫度甚低,因此色彩亮麗,光澤動人。但因表面含有鉛毒,故不宜把玩。
這是澎湖天后宮三川殿下脊前面的人物交趾陶,正脊上面的「龍馬負圖」則屬於泥塑剪黏。
77泥塑 地點:二崁陳家古厝
十二月 27, 2006
2-7-85.jpg
彩磚 地點:大赤崁797 次觀看 這是果類及花卉造形的彩磚,尤其中間的果類造形,有壽桃及石榴,壽桃象徵長壽;石榴則象徵著多子,符合了屋主的期許心願。十二月 27, 2006
2-7-84.jpg
彩磚 地點:東吉850 次觀看 彩磚在澎湖的老房子上,出現的頻率相當高,其瑰麗的色彩、多變的樣貌、討喜吉祥的題材,頗受民間普遍的喜愛。因此,大多用以裝飾門面,不論是傳統樣式的合院建築或日式的洋樓,均曾大放過異彩,彩磚也成為澎湖民宅建築中的另一個特色。
這是洋樓上成列的花卉彩磚,色彩瑰麗,爭奇鬥豔。
十二月 27,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