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鄉土教材線上藝廊


首頁 :: 登入
相簿目錄 :: 最新上傳 :: 最新留言 :: 熱門圖片 :: 最高評分 :: 我的最愛 :: 搜尋

相簿首頁 > 澎湖鄉土教材幻燈片 > 08澎湖的宗教信仰

標題  +   - 
檔名  +   - 
日期  +   - 
位置  +   - 
2-8-05.jpg
關聖帝君       地點:馬公銅山館2608 次觀看關聖帝君,一般國人尊稱「關公」,其別稱特別多,信佛教者稱之「護法爺」、「伽藍神」、「蓋天古佛」。信道教的稱「天大帝」、「翊漢天神」、「武安尊王」、「崇富真君」、「三界伏魔大帝」和「恩主」,信儒教的稱「山西夫子」、「文衡聖帝」、「關聖帝君」。其他尚有俗稱諡號,如「關帝爺」、「關二爺」、「關壯繆」、「武聖人」、「武聖帝君」等,是人人敬奉的神祇之一,特別是商人信仰最虔誠。
  關聖帝君姓關名羽,字雲長,本字長生,河東解良州常平村寶池里下馮村人氏。自幼和其祖父苦讀「易傳」和「春秋」,薰育了忠義之氣,容貌偉岸,威武逼人,令人肅然起敬,誠是雄姿英發。他係三國時代蜀國的武將,曾和劉備、張飛在桃園結義,誓願「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願同年同月同日死」。曹操攻打小沛,劉備受挫,公守下邳被俘,只得暫降曹操,其間雖受曹操禮遇,然而其志不改,忠義大節甚為後世所敬仰。
  關公一生以「仁、義、禮、智、信」五德著稱,千里尋兄曰「仁」,華容放曹曰「義」,保嫂秉燭達旦曰「禮」,水淹七軍曰「智」,單刀赴會曰「信」。歷代皇帝都把他看做武人的典範,加以封贈。如宋徽宗初封「忠惠公」;元世祖封贈「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聖大帝」;明清也封贈有加,至清光緒五年又加封,此時關帝之廟號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綏靖翊贊宣德關聖大帝」。
  關帝自唐德宗貞元六年(西元785年)列入武廟從祀起,經清代尊為武聖。其間歷久不衰,且與孔聖文廟並稱。道教並奉為玉皇大帝的近侍,稱為「天大帝」掌管天界的行政機構「南天門」。
  商人奉祀關聖帝君為保護神,不僅因商人合營企業,以義相結,又慕關公之義。加上傳說關帝生前精於理財之道,長於算數記帳,發明「原、收、出、存的記帳法」,被尊為會計專家,商業的守護神。
  澎湖地區以「關聖帝君」為主神的廟宇,計有馬公銅山館、朝陽里武聖廟、光復里一新社、西文里聖真寶殿、烏崁靖海宮、湖東聖帝廟、葉聖帝廟、中屯永安宮、城前明新宮、港子保定宮、瓦硐武聖廟、瓦硐南天宮、吉貝聖帝廟、竹灣大義宮、合界后螺龍慶宮、池西關帝廟等十六座。
2-8-51.jpg
開火       地點:中屯永安宮688 次觀看「開火」之前法師需先在壇前大刀,貼上符令後交由開火小法,小法唸咒語後即行開火。開火先由北營開起「一開風調雨順」,次轉向南營「二開國泰民安」,再轉向西營「三開四時無災」,再轉向東營「四開八節有慶」,終轉向中營「五開合境平安」。開火儀式完成後,乩童才能進行「翻火」的儀式。
2-8-33.jpg
鎮風塔       地點:後窟潭(重光里)773 次觀看  位於陸地上的石塔,不論處在山邊海側或村落週邊,因具有鎮風的功用,所以一般稱之為「鎮風塔」。這裡所指的風是帶有煞氣的風,是會讓人畜不安的邪風,所以鎮風塔也是在驅邪鎮煞,保護村民的。
  這是座落在後窟潭的「凌霄寶塔」,位於村落西側距海不遠的山坡上,是一座九層的石塔,塔頂安置葫蘆一個,維護得相當完好。
2-8-12.jpg
釋迦牟尼佛  2236 次觀看  釋迦牟尼佛是佛教的教主,備受世人尊敬,一般都尊稱為「釋迦牟尼」,或「釋迦如來」、「釋迦世尊」、「釋迦佛祖」,民間簡稱為「佛祖」、「佛陀」或「釋迦佛」。「釋迦」是北印度的種族名,是能仁的意思,「牟尼」則有寂靜的意義。
  釋迦牟尼佛本名薩婆悉達多,是西元前一0一六年,即周昭王二十六年四月八日,生於中印度的迦毗羅衛城,父為淨飯王,係城主,母是摩訶摩耶王后。「釋迦佛」生下不久就能步行,走了七步,喃喃指天宣誓說:「我是人中最偉大而最尊貴的覺者,我要廣渡救濟眾生。」話畢之後,天上忽然如瀑布般瀉下兩股淨水,一股溫和,一股清涼,給王子沐浴,眾天神騰雲駕霧於天空奏樂張蓋,慶祝王子的誕生。因此佛教徒訂這一天為「浴佛節」,每年此時隆重慶祝「釋迦佛」的誕生。
  釋迦牟尼佛出生後不久,母親病逝,由姨母撫育長大,並接受名師教育,成為允文允武的青年,十七歲與耶輸陀羅公主結婚。二十九歲時,一日驅車出城遊玩,目睹路旁屍骨橫陳,引發憐憫人類生、老、病、死的苦痛,深悟世間之無常,決意離家修道,隱居苦行林,達六年之久,仍無法證果。後來移至伏樓頻螺村的菩提樹下,敷草結跏趺坐,誓言「不成正覺,終不起坐」。禪定之後,綜合歷年所學,理出一個體系,於四月十五夜,忽見一顆明星而大悟,成為大覺世尊,時年三十五歲。
  釋迦牟尼以其所領悟的「諸行無常,諸法無我」的真理,來普度眾生,赴印度各地傳教,佛教徒人數與日俱增,並建立竹林精舍,為佛陀及諸弟子住宿場所,這是佛教最初的「伽藍」,即是今天所稱的寺院。
  佛陀率團不斷在恆河周圍講道,直到七十九歲,才結束四十四年的佈教生涯,圓寂(逝世)於金河的婆羅雙樹之下,時為周穆王五十三年(西元前949年)二月十五日。
  佛教在東漢明帝永平十年(西元65年)傳入我國,臺澎之佛教,係自明鄭時代傳入,目前澎湖地區以「釋迦牟尼佛」為主神的寺廟,計有朝陽潮音寺、朝陽菩提寺、安宅彌陀寺、東文明見寺、光復法界寺、鎖港善導寺、裡普德寺,光明信願寺、西溪西泉寺、城北圓通寺、紅羅開蠻寺、港子眾安寺、山水西佛寺、東衛海天佛剎等。
2-8-18.jpg
道士       地點:二崁二興宮1140 次觀看  澎湖的道士,在民間信仰活動中居於極重要的地位,舉凡葬儀祭禮,代人渡死,建醮安厝,祈福求安,中元節作道場功果等,多由道士主持。
  澎湖的道士屬烏頭道士,兼修度生與度死。與台灣本島的道士在科儀上大同小異,只不過唸經懺的腔調有點不同而已,至於舞蹈步法則沒有統一的標準,曾經學過武術的大都擅長於「武齣」的動作,學過戲的表演動作則較斯文。
  澎湖道士最主要的工作,乃為廟宇神明建醮及人亡時作功德及葬儀,所以一般只能當作副業而已。這是廟宇神明建醮時,道士進行的儀式之一。
2-8-60.jpg
過平安橋       地點:澎湖天后宮805 次觀看  「過平安橋」也是在澎湖地區在元宵節時,常見的一種民俗活動,大都由廟宇所主持。另外在廟宇主神誕辰時,也會辦理「造橋過限」的儀式,所以「過七星平安橋」,可說是澎湖的一項宗教活動。雖然其形制作法各地簡繁不一,但都是用來消災解厄,制煞除穢的。透過七星的防煞解厄,祈求「主命祿籍」的北斗星君庇護賜福,保祐平安如意。 
2-8-48.jpg
船試航       地點:南甲海靈殿839 次觀看  「王船」的建造一般在廟埕設置之廠房內進行,王船造竣後,必須舉行出廠典禮並隆重的進行試航。試航的海面大都在內灣風浪較小的地方,除試舉船帆外,並試開各種機械及儀器等,以便發現缺失而加以改進。試航的次數則可達到無缺點為止。
  有的王船試航則沒真正下水,只是隨著王爺的神轎繞境到海邊的儀式而已。
2-8-36.jpg
石塔       地點:鎖港684 次觀看  這是位於鎖港聚落中的石塔,也是澎湖最高大的石塔,將近有三層樓的高度。
  石塔因其高大似小山,具有彌補風水缺陷的作用,所以也是社里的象徵物。此石塔的位置,原本有一高起的沙丘,是社里的靠山,因受強勁東北季風不斷的吹襲,終使沙丘逐漸消失,所以在今址建造高大的石塔以彌補靠山消失。
  鎖港這樣的石塔有二座,均為八層的石砌,加上一層的符咒碑,一稱「北塔」,一稱「南塔
2-8-23.jpg
石敢當       地點:興仁1423 次觀看  石敢當的安放,在澎湖各地住宅、通衢要道、山頂及海邊,都極為常見。
  澎湖自古以來,居民以強風飛沙為一種煞氣,非常的恐懼,為了止煞,便豎立頗多的石敢當。但知石敢當是用來鎮妖避邪止煞的,對於石敢當的源流迄今則尚無定論,有的認為「石敢當」是人名,稱為「石將軍」;有的認為這些妖邪煞氣,唯有大山上的石頭,可以堵當,這是對大石崇拜的結果;有的認為周武王時,姜太公封神,最後將自己封為石敢當。到底如何?只怕是沒有答案的。
  這是在興仁里西南邊,一號公路旁的一座花崗岩石敢當,上面刻著「太極八卦及泰山石敢當止煞」字樣。
2-8-15.jpg
相公爺       地點:內垵相公宮931 次觀看相公爺即為「田都元帥」,又稱為「雷元帥」,相傳就是唐朝樂工雷海清,天寶年間,他為玄宗皇帝內廷的供奉,管領梨園弟子,在他死後,被尊為「音樂之神」。
  據「廈門志」記載:「相公宮,祀唐忠列樂官雷海清,唐肅宗追封太常寺卿,宋高宗追封大元帥,嬰孩生瘡毐,祈禱屢效。」相傳雷海清死後,安祿山造反,玄宗逃奔四川,途中遇敵,雷海清顯靈保駕,見空中浮現「田都」二字,後人稱之「田都元帥」。臺澎地區的北管與管樂社均奉祀之,又是尊「音樂祖師」。
  也有人說「田」字,實際上是雷字,只因上半的雨字被雲層遮蔽所造成。田都元帥的誕辰祭祀日期各地也不一樣,有的是在六月十一日祭拜,有的則在六月十六日祭祀。但一般家鄉的地方戲班裡都必定供奉他。
  澎湖地區的「相公廟」僅有一座,位在西嶼鄉內垵村縣有公路旁,接近內垵村之北港,約有二百年之久的歷史。
2-8-09.jpg
王爺       地點:外垵溫王宮2139 次觀看王爺,俗稱為「千歲爺」、「千歲爺公」,亦稱「代天巡狩」。澎湖百姓大多簡稱為「王爺」或「千歲」。
關於「王爺」的由來,傳說龐雜,莫衷一是,但是澎湖流傳較廣的是:唐玄宗開元年間,道士張天師(漢朝張道陵的後裔代代稱為天師),道號「真人」,精通咒語符法,無邊法力名聞遐邇。唐明皇(玄宗)特召進京,為試其虛實,預先安排三百六十名當科進士,在御花園地窖裡吹笙奏樂,然後對張天師說:「這些怪異之聲音,請施法化解之。」張天師掐指一算便知因由,立刻回答說:「這既不是妖,也不是怪,皇上可用腳尖往地上一點,便知分曉。」皇上於是用腳一跺,頓時地窖崩塌,可憐三百六十文武進士,全部一命嗚呼。玄宗為悼念這些冤魂,並懼其作祟討命,令天下建廟供奉祭拜,並各封為「王爺」,遊府吃府,遊縣吃縣。
  另一傳說則是:明朝末年,三百六十名及第進士由於不願在滿清統治下為官,皆自縊身亡,其靈魂升天之後,「玉皇大帝」憫其忠烈,一一賜封為王,授命下凡,稽察人間善惡,其王府稱為「代天府」,巡境稱「代天巡狩」。所以澎湖各村里「王爺」誕辰慶典,抬神轎遊行,叫做「出巡」,也就是取「代天巡狩」之意,而其他神明遊行只能稱做繞境。
  據傳:這三百六十位王爺,計有一百三十二姓,台澎地區的王爺則佔其中的一百零六姓。澎湖的廟宇有的奉祀為主神,有的恭迎奉祀為「客神」,這些客神快的三、五年即需送走,慢的二、三十年才送走,由於不是長久鎮殿的神祇,神像都用紙糊塑造,又稱為「紙王爺」。一般廟宇多以王爺數尊合祀,常見的是三、五、七尊合祀,稱為三府千歲、五府千歲或七府千歲。
  澎湖地區奉祀「王爺」為主神的廟宇,計有馬公北甲北辰宮、馬公南甲海靈殿、火燒坪靈光殿、重光威靈殿、安宅周王廟、桶盤福海宮、東文溫極殿、菜園東安宮、前寮朱王廟、石泉朱王廟、興仁懋靈殿、井垵吳府殿、風櫃溫王殿、太武玄靈殿、龍門安良廟、中西代天宮、沙港廣聖廟、東石泰靈殿、岐頭鳳儀宮、小赤崁蜩鳴宮、通樑保安宮、小門震儀宮、合界威揚宮、林投鳳凰殿、二崁二興宮、內垵內塹宮、外垵溫王宮、赤馬赤樊桃殿、風櫃金王殿、水垵李王宮、東安中宮廟、西安后寮宮、東吉啟明宮、將軍永安宮、東嶼坪蕭府廟、中社五府千歲廟、海豐吳府宮等。
2-8-04.jpg
玄天上帝        地點:山水上帝廟1850 次觀看玄天上帝又稱「北極大帝」、「真武大帝」、「開天大帝」、「開天仙帝」、「北極佑聖真君」、「真如大師」、「北極聖神君」、「元武神」,俗稱之為「上帝公」、「上帝爺」或「帝爺公」。
  玄天上帝本係自然崇拜的星宿神,即北極星所擬人化的神祇,屬於天神,為道教崇拜的神祇,神格僅次於玉皇大帝,與三官大帝同為方位之神,據說其職責是把守北天門,多奉祀在北極殿,法力高強,能驅邪治病,稱號為「佑聖真武玄天上帝」。而儒教亦尊他為天神,即北方黑帝,並且也給與「皇天上帝北極神明」之尊稱。
  然而玄天上帝究竟是怎樣的神明呢?
  胡建偉在「澎湖紀略」一書中云:「北極真武元上帝,乃北方元武之神,元武屬水,水色黑,故帝衣服旗幟俱黑,即所謂元冥乘坎而司冬,稱冬帝曰黑帝是也,神為五行之一,五行之祀,載於月令,此天地之正氣也。」在圖誌上也說:「真武為淨樂王太子,修練於武當山,功成飛昇,奉上帝命鎮守北天門,披髮跣足、建皂纛旗。」在神異傳裡也說:「真君仗劍,追天關地軸之妖,冠履俱喪,伏而收之,故塑像猙獰,冠裳不整,座下伏龜、蛇各一,龜,天關也,地軸,蛇也。」
  臺澎民間更有許多的傳說,今擇一、二分別敘述如下:
1、玄天上帝足踏龜蛇,右手執劍,左手印訣,龜蛇乃其胃腸所化成。在隋文帝開皇元年三月三日,從母親左脅下生出,當生之時,瑞氣飄揚,異香芬芳。但「上帝公」前身為屠夫,深感殺生太多,罪孽深重,內心愧疚,一旦了悟,決心修道,擬將屠刀拋入江河,又恐誤傷水族,加添罪孽,便舉刀切腹淨體,把腸肚棄於江河,以贖前愆,不料空中忽降萬道金光護體,一點真靈竟脫殼而昇化,逕飛武當山潛修,真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2、明太祖朱元璋起義時,鄱陽湖之役落敗,隻身逃到武當山,發現一座荒廢的「上帝公廟」,他立刻挑開蜘蛛網,隱藏進去,祈「上帝公」保佑平安,禱告之後,蛛網又重復原狀,化除危險。明太祖得天下之後,報答神恩,重修此廟,並敕封上帝公為「玄天上帝」,御題「北極殿」匾額一方。
  現今澎湖地區奉祀「玄天上帝」為主神的廟宇,計有馬公東甲北極殿、西衛震威殿、案山北極殿、鎖港北極殿、山水上帝廟、井垵上帝廟、沙港東社北極殿、鼎灣永安宮、葉北極殿、城北北極殿、青螺真武殿、紅羅北極殿、西溪北極殿、大池治安宮、竹灣上帝廟、鼎灣開帝殿等十六座。
  
60 張圖片,共 5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