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鄉土教材線上藝廊


首頁 :: 登入
相簿目錄 :: 最新上傳 :: 最新留言 :: 熱門圖片 :: 最高評分 :: 我的最愛 :: 搜尋

相簿首頁 > 澎湖鄉土教材幻燈片 > 01澎湖的海洋生物

標題  +   - 
檔名  +   - 
日期  +   - 
位置  +   - 
1-1-68.jpg
錦繡龍蝦852 次觀看俗稱青殼仔(小型)、龍蝦王(超大型),為龍蝦科中的超大型種。其最主要的特徵為腹節兩側各有一個(幼體)或兩個(成體)米黃色小斑點。幼蝦多半棲息於河口附近,愈大型愈向外海移動,在移動過程中,常被沿岸之底拖網捕獲,給漁夫帶來意外的驚喜。其主要食物仍然是貝類,次為魚類。
1-1-67.jpg
櫻花蝦932 次觀看是一種清潔蝦,其六條白色觸角,以及身體和螯腳有紅白相間的體色,十分明顯而易於辨認,一般常見到他們成對成群的棲息在珊瑚礁縫隙、洞穴或礁崖突出等清潔站裡,他們白天出來活動,但是當晚上魚睡覺時,也會出來幫魚兒清潔身上受傷的部位或其寄生蟲,他們是利用第二步足的指鉗挑取食物,至於大螯腳則是被用來誇耀和恐嚇的,成熟的雌雄個體,體型大小相似,而且成對棲住在相同的位置,可達數年之久。
1-1-66.jpg
南極岩礁扇蝦810 次觀看屬扇蝦科,俗稱蝦姑撇仔,外觀顏色很像穿舊的草鞋,故稱草鞋扇蝦。全體甲殼十分堅硬,表面佈滿顆粒和短毛。額角為小型的五角型,腳五對,均無鉗狀構造,指節呈鉤爪狀,這與其捕食附著在岩石上的腹足螺類有關,此爪狀指節能幫助其抓取螺兒食用,多半棲息於水深十~三十公尺之岩石海岸,有時夜間會爬行到水淺僅數公尺處,白天多躲藏於岩石間之狹長細縫中,有時一條縫可藏數隻,若此群被捕捉後不久,又有一群會來佔據這條縫隙。
1-1-65.jpg
鐘螺795 次觀看屬鐘螺科,分布於世界各地,達數百種之多。早期的貝類學家把它比作老式陀螺,因而英文名為陀螺貝,外表色彩豐富,內面有珍珠光澤,許多種類具有臍孔,口蓋角質,有許多環渦紋。棲息於珊瑚礁海域,為食用貝類。
1-1-64.jpg
黑星寶螺886 次觀看屬寶螺科,俗稱豬嬤,殼大而厚重,背圓臌,底部扁平或微凹,殼緣在殼上半部呈長型隆起。幾個世紀以來,寶螺以其瑰麗的色彩,奪目的光澤及討人喜愛的外型,普遍受到人們的青睞和賞識,被奉為珍品而多加以收藏,寶螺生長的初期,會發育出鐎形的螺塔及膨大的體層,隨後體層逐漸包住螺塔,同時唇緣加厚,最後狹窄殼口,兩邊長出齒。寶螺晝伏夜出,棲息於珊瑚礁附近,以海藻為食。
1-1-63.jpg
宮廷芋螺806 次觀看屬軟體動物門芋螺科,俗稱宮廷螺,貝殼有赤褐色和白斑,殼長約八公分,圓筒形。夜行性掠食者,以嗅檢器感知多毛類、其它軟體動物和小型魚類的存在後,毒腺會分泌毒液,藉著齒舌的螫刺獵物使之麻痹後進食。人們常因其外殼型態優美而忽略其危險性,易被芋螺刺傷。雖然毒腺位於口吻內,但因殼口寬大,口吻可任意延伸,因此仍應避免徒手接觸螺體。
1-1-62.jpg
長硨磲蛤747 次觀看屬硨磲蛤科,殼長可長至一公尺以上。厚重的殼呈長卵形,殼緣呈不規則波浪形。外套膜上因有單細胞藻類共生而色彩鮮豔,可行光合作用。常鑲嵌於珊瑚礁或海底洞穴中,且顏色常與其所處環境相混而不易分辨。在沿海珊瑚礁海域均可見,曾有人因大硨磲貝的閉合而使腳受困於其中。
1-1-61.jpg
鳳螺727 次觀看屬峨螺科,俗稱風螺,外殼小形,體層佔全長二分之一強,外被淡褐色之殼皮。各層均有較深褐色之火焰狀斑塊。鳳螺主要棲息於沿海水深五~三十公尺深之沙泥質海域,平常潛伏於海底中,腐食性或肉食性,嗅到食物的味道,即從海底爬出以水管內之舌齒刮取食物,嗜食魚肉。捕捉方法將特製吊籃,內置白帶魚或鯖魚肉,放置石塊,使吊籃沈於海底,每一吊籃間隔數公尺,綁在一條主繩上。一次作業可放吊籃上百個。
1-1-60.jpg
三葉鸚鯛幼魚646 次觀看
1-1-59.jpg
環眼准雀鯛721 次觀看屬准雀鯛科俗稱紅娘仔,體長可達十五公份,雄魚體深橄欖色,滿佈許多點線狀的暗色縱紋,頰部及吻部的縱紋成傾斜狀。尾柄之後或淡棕黃色,腹體方具一大的紅色斑點。雌魚的外表斑點分布和雄魚一樣,不同的是雌魚幾乎全身是鮮紅色,吻端則為棕綠色。鰭條上的斑點顏色較淡,常見其游出礁穴活動。其活動區大多限於礁緣下層之水域,以小魚或甲殼類為食,具有領域性行為。
1-1-58.jpg
突吻鸚鯛603 次觀看屬隆頭魚科鸚鯛亞科,俗稱尖咀龍,成魚吻部向前延長呈管狀,幼魚黃綠色,體側有白色縱帶,並有黑緣隔開。隨著成長吻變長且縱帶消失,轉為腹部白色前半段淺褐色,漸次往後為黑褐色,此為雌魚相,再接著全身變為草綠色,此時已變性為雄魚相。珊瑚礁海域常見的種類,幼兒常三兩成群貼著珊瑚頭上層域水活動,一受驚嚇馬上躲入珊瑚頭,成魚則在礁區四處活動,延長吻有助於伸進珊瑚中取食小動物。
1-1-57.jpg
雙帶烏尾冬696 次觀看屬烏尾冬科,俗稱烏尾冬仔,背面紫藍,腹面呈淡紅色,因在體側具二條黃色縱帶,故名之。尾鰭深分叉且在上下葉末端有明顯黑斑。常在岩礁區或珊瑚礁區成群游動覓食,屬肉食性,以動物性浮游生物為食。產卵期在春天,為食用魚,可用薄葉單棘魨的魚皮作假餌來釣此類魚,小魚用鹽醃後煎食,中、大型魚則多為紅燒。
80 張圖片,共 7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