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鄉土教材線上藝廊


首頁 :: 登入
相簿目錄 :: 最新上傳 :: 最新留言 :: 熱門圖片 :: 最高評分 :: 我的最愛 :: 搜尋

相簿首頁 > 澎湖鄉土教材幻燈片 > 01澎湖的海洋生物

標題  +   - 
檔名  +   - 
日期  +   - 
位置  +   - 
1-1-15.jpg
白口裸胸鯙793 次觀看脊椎動物門鯙科,口內皮膚為白色,體底色深棕略帶紫,其上滿佈深褐邊的小黃白點,該圓點大小不會隨個體增長而明顯變大,但會增多。鰓孔為黑色,尾端為白色。本種棲息於低潮線以下珊瑚礁洞,較大型的則在水深十公尺以下才可發現,習性與澎湖裸胸鯙相近。
1-1-59.jpg
環眼准雀鯛721 次觀看屬准雀鯛科俗稱紅娘仔,體長可達十五公份,雄魚體深橄欖色,滿佈許多點線狀的暗色縱紋,頰部及吻部的縱紋成傾斜狀。尾柄之後或淡棕黃色,腹體方具一大的紅色斑點。雌魚的外表斑點分布和雄魚一樣,不同的是雌魚幾乎全身是鮮紅色,吻端則為棕綠色。鰭條上的斑點顏色較淡,常見其游出礁穴活動。其活動區大多限於礁緣下層之水域,以小魚或甲殼類為食,具有領域性行為。
1-1-36.jpg
玫瑰毒890 次觀看屬毒科,俗稱石頭公、石狗公,外觀與相似,但更醜陋更不易發現。頭大,口大斜裂近垂直,皮粗厚有許多皮質突起,體色變化大,皮下埋有腺體,背鰭棘部有致命毒腺,常停棲於礁台上,偽裝四周環境,伺機獵捕小魚。

1-1-05.jpg
枝狀軸孔珊瑚群體730 次觀看
1-1-13.jpg
木氏蝶魚933 次觀看 蝶魚屬於鱸目下之鱸亞目,和蓋刺蝶魚為近親。蝶魚科體呈菱形或近於橢圓形,且非常側扁。蝶魚的體色也會隨成長而略有變化。有趣的是,大多數蝶魚小時,它們的背鰭或身體後方常有一偽裝用的眼點。它的作用是用來矇騙掠食者,使他們誤將尾部當作頭部而發動錯誤的攻擊。此外,大部份蝶魚在眼睛上還有一條黑色縱帶穿過,亦有將頭部偽裝以便欺敵之作用,只有少數種類的體型從小到大會發生改變。
  蝶魚絕大多數都是日行性魚類,在白天覓食,夜間休息。魚覓食時有時是獨游,有時成對,有時群游。它們的食性範圍甚廣,從在水層中撿食浮游動物或在礁石表面啄食躲藏在礁縫中的小型無脊動物及藻類,到只吃活珊瑚上之水螅蟲等皆有,蝶魚平時居無定所,難以追蹤它們的生態行為,魚的生活史有經長期飄流的生活習性,故人工繁殖不易。
  木氏蝶魚體色為黃色,具有棕色藍緣的眼帶、在體後方的側線上有一具藍緣的黑色大斑。另自鰓蓋後方有二條白色細斜帶往臀鰭延伸,一在胸鰭基部前,另一則在胸鰭基後。在礁湖及向海礁坡上珊瑚繁生的海域棲息,幼魚則常在較淺處的軸孔珊瑚叢中出現,成魚常成對出現。多以珊瑚蟲為食。
1-1-73.jpg
有管海葵973 次觀看屬腔腸動物門臘葵科俗稱千手海葵,體似海葵,體壁外層細胞分泌之黏液與泥沙混合而成一鞘。無其他骨骼,觸手細長,顏色多變化。但大部份為白色。觸手對外來刺激非常敏感,即使有魚碰觸,也會立刻縮入管中,雖能利用觸手捕捉食物,但多數依靠水流攝取食物殘片。
1-1-53.jpg
月斑葉鯛990 次觀看屬隆頭魚科鸚鯛亞科,俗稱綠花龍,本種魚體色無雌雄之別,不過幼魚、成魚間體色仍然有差異。本種魚體草綠色或更藍,而最易辨別的特徵在胸鰭為暗紅色鑲綠緣。在珊瑚礁或岩礁海域常可發現。葉鯛屬的游泳方式很特別,呈波浪前進,很少停下來休息,夜間睡覺不會鑽進沙中,而睡在岩礁或珊瑚礁的凹處,以有殼的底棲無脊椎動物為食。主要體色包括雄魚或雌魚,但有雌魚會性轉變為體色較華麗的最終雄魚。群聚構成大都是由一尾有領域性的最終雄魚加上一群主要體色的魚。
1-1-75.jpg
旋毛管蟲2053 次觀看旋毛管蟲及大旋鰓蟲是所有海洋多毛類管蟲種類中體態最優美的,牠的冠頂色彩多采多姿,是由輻射細絲狀的羽鰓分枝從頭部伸展出來的。其羽鰓具有呼及獲取食物兩種功能,在海中常常可以見到牠們伸出羽狀鰓濾食水中的浮游生物。羽狀鰓對光線反應十敏分銳,潛水者靠近時的光線變化,常令牠們迅速縮回棲管裡,管蟲喜歡棲著在珊瑚礁上,尤其在有強勁潮流影響所圍繞的海域,常常有牠們棲息的蹤影。
1-1-48.jpg
敏魚778 次觀看屬鮨科,俗稱老鼠斑、尖嘴格、觀音格,體長橢圓形、側扁、頭小嘴尖、頭頂明顯凹入,背鰭高大,尾鰭圓形,體淺竭色,全身含鰭有黑色大小不一圓斑散布,隨成長此圓斑對身體之比例變小,但數目會增加。生活在岩礁區,幼魚因體色形狀奇特可愛,常見飼養於水族缸中。成魚是目前海鮮中之高貴魚類,供不應求,資源量已日漸減少。
1-1-04.jpg
團塊狀珊瑚群體730 次觀看
1-1-17.jpg
四線雞魚921 次觀看屬於條紋雞魚科,俗稱花身仔,體型橢圓,側扁,頰部、鰓蓋及頭頂之大部分均被鱗片。四線雞魚體側有三~四條暗色縱帶,第四條自胸鰭基底下方至尾基下方。體型不大,本種魚大約都在二十公分左右。漁期約在十月至翌年四月較多,以烏魚期之前後。本種魚屬沿海性底棲魚類,棲深度約二十五~二十七公尺,最深不過五十五公尺,尤其是潮流暢通的暗礁地帶,食物以裂腳、十腳類等甲殼類為主。尤其嗜食蟹類的第二階段變態生物,捕食時為各自分散索餌。雞魚類上釣後會以鰾發出「咕!咕!」聲而得名。
1-1-47.jpg
哈氏葉鯛646 次觀看屬隆頭魚科錦魚屬,體長柱形,側扁、口小、吻鈍長,尾鰭雌魚截平,雄魚新月形凹入。頭部於眼之四週具五條軸射狀粉紅色寬帶,體背具六條向後下方斜走並向後漸短之黑褐色橫帶。分佈在較淺的潮池、岩礁或珊瑚礁地區,出現的地方通常都混雜著珊瑚礁、碎石和沙。幼魚在珊瑚頭上活動,一遇危險就鑽進枝條間。成魚到處游走,沒有特殊的領域範圍,以底棲性或浮游性的甲殼類和小魚為食,有時也吃有孔蟲。
80 張圖片,共 7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