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上傳 - 08澎湖的宗教信仰 |
福德正神 地點:竹灣福德廟1632 次觀看福德正神即為「土地公」。臺澎民間也稱「福德爺」、「土地公伯」、「伯公」、「后土」,或者簡稱「土地」的。福德正神係福祿神祇的意思。土地公乃是古代社稷崇拜的變體,目前本省守護墓地的土地公則也稱為「后土」。
關於土地公是人鬼的傳說很多。一說土地公係周代一位上大夫的家僕,名叫張明德。因其主人在遠地擔任官職,張明德陪伴主人愛女尋父,中途遇到大風雪的侵襲,他為挽救受凍小女主人的生命,自己反而凍死了。臨終時,空中忽然出現「南天門大仙福德正神」九個大字。後來這位上大夫因感念忠僕捨身成仁的忠義,為他塑像建廟供奉,周武王也封贈「后土」。又有孟姜女挽老翁為她丈夫守墓而成為「后土」的傳說。
土地公的信仰和農業社會實有密切的關係,民間祭祀土地公,目地在求風土、農作等的豐富,因此土地公廟到處可見。土地公的神格不高,但是他被視為造福鄉里、施德萬民的「福德正神」,土地公廟一般由於規模不大,但數量卻多的無法統計,用「田頭田尾土地公」的俗語來形容,倒也十分恰當。
臺澎民間十分重視土地公的祭祀,把祭祀土地公叫做「做牙」,每逢農曆初二、十六生意人都要拜拜,而以農曆二月二日土地公的生日叫做「頭牙」及十二月十六日的祭拜稱做「尾牙」最為隆重,足見這福祿慈祥的土地公,在民間心目中的地位。
澎湖地區「福德正神」的廟宇,比較有眾多信徒的,計有啟明里的福德祠、中央里的景福祠、鳥嶼福德宮、竹灣福德祠、竹灣福德廟、池西福德廟、合界福德宮、吉貝福德宮等。十二月 27, 2006
|
|
玄壇元帥 地點:成功天軍殿1363 次觀看玄壇元帥又稱「趙玄壇」、「玄壇爺」、「銀主公」等。係商朝時代的武官趙公明(或作趙光明),周武王討伐商紂王時,為商紂王戰死沙場,周朝為嘉獎他的忠勇,贈與元帥的謚號,所以又尊稱為「玄壇元帥」。
玄壇元帥是道教所奉祀的神祇,依書記載,趙公明為「日之精」所化成。據傳,上古之時,十個太陽同時出現作祟,帝堯命令后羿射下九個,變成九個「鬼王」,其中八個發病害人,只有一個變成了人,騎著黑虎,手執銀鞭,在蜀中隱居,這就是趙公明。後來天師張道陵請他守護丹室,等到鍊丹成功之後,他也分得一份,從此變化無窮,天師又請他守護玄壇,稱為「玄壇元帥」,天師昇天以後,特別向天庭保舉,封他為「天將」。
另據封神榜說峨眉山羅浮洞主趙公明,於周武王伐商紂王時,幫助殷商而陣亡,被封為「金龍如意正一龍虎玄壇真君」之神,率領部下四位正神負責迎祥納福,追逃捕妾的責任,由於四位部屬名為招寶天尊、納珍天尊、招財使者、利市仙翁,被民間奉為「財神爺」,也就是一般俗稱的「武財神」。又傳趙公明畏寒,又稱「寒丹爺」,因此上元夜巡遊境時,民眾大燃鞭炮,係為寒丹爺暖身。
澎湖地區奉祀「玄壇元帥」為主神的廟宇只有成功的天軍殿一座。十二月 27, 2006
|
|
釋迦牟尼佛 2245 次觀看 釋迦牟尼佛是佛教的教主,備受世人尊敬,一般都尊稱為「釋迦牟尼」,或「釋迦如來」、「釋迦世尊」、「釋迦佛祖」,民間簡稱為「佛祖」、「佛陀」或「釋迦佛」。「釋迦」是北印度的種族名,是能仁的意思,「牟尼」則有寂靜的意義。
釋迦牟尼佛本名薩婆悉達多,是西元前一0一六年,即周昭王二十六年四月八日,生於中印度的迦毗羅衛城,父為淨飯王,係城主,母是摩訶摩耶王后。「釋迦佛」生下不久就能步行,走了七步,喃喃指天宣誓說:「我是人中最偉大而最尊貴的覺者,我要廣渡救濟眾生。」話畢之後,天上忽然如瀑布般瀉下兩股淨水,一股溫和,一股清涼,給王子沐浴,眾天神騰雲駕霧於天空奏樂張蓋,慶祝王子的誕生。因此佛教徒訂這一天為「浴佛節」,每年此時隆重慶祝「釋迦佛」的誕生。
釋迦牟尼佛出生後不久,母親病逝,由姨母撫育長大,並接受名師教育,成為允文允武的青年,十七歲與耶輸陀羅公主結婚。二十九歲時,一日驅車出城遊玩,目睹路旁屍骨橫陳,引發憐憫人類生、老、病、死的苦痛,深悟世間之無常,決意離家修道,隱居苦行林,達六年之久,仍無法證果。後來移至伏樓頻螺村的菩提樹下,敷草結跏趺坐,誓言「不成正覺,終不起坐」。禪定之後,綜合歷年所學,理出一個體系,於四月十五夜,忽見一顆明星而大悟,成為大覺世尊,時年三十五歲。
釋迦牟尼以其所領悟的「諸行無常,諸法無我」的真理,來普度眾生,赴印度各地傳教,佛教徒人數與日俱增,並建立竹林精舍,為佛陀及諸弟子住宿場所,這是佛教最初的「伽藍」,即是今天所稱的寺院。
佛陀率團不斷在恆河周圍講道,直到七十九歲,才結束四十四年的佈教生涯,圓寂(逝世)於金河的婆羅雙樹之下,時為周穆王五十三年(西元前949年)二月十五日。
佛教在東漢明帝永平十年(西元65年)傳入我國,臺澎之佛教,係自明鄭時代傳入,目前澎湖地區以「釋迦牟尼佛」為主神的寺廟,計有朝陽潮音寺、朝陽菩提寺、安宅彌陀寺、東文明見寺、光復法界寺、鎖港善導寺、裡普德寺,光明信願寺、西溪西泉寺、城北圓通寺、紅羅開蠻寺、港子眾安寺、山水西佛寺、東衛海天佛剎等。
十二月 27, 2006
|
|
濟公活佛 地點:興仁濟公廟1706 次觀看 濟公活佛也有稱作「濟顛和尚」、「濟公聖佛」、「濟公禪師」、「濟顛僧」,一般簡稱濟公,農曆二月初二生。
濟公活佛是宋代浙江天臺人,俗姓李,名道濟,父親李茂春,母親王氏,夢見吞日光而生下濟公。十八歲時,父母雙亡而投入杭州西湖靈隱寺,剃度為僧。濟公為了便於渡世,當假裝顛狂,所以大家又稱他為濟顛和尚。
當濟公住在淨慈寺時,寺院不幸被火燒毀,需要大批木材重建。濟公來到嚴陵(浙江富春山)化緣,施法把袈裟罩住山頭,便將所有的巨木都拔了起來,隨著江水流到杭州,告訴寺中和尚,木材運抵香積井了,大家都不相信,前往觀看,果然有六個壯漢從井中將木頭吊出,這六個壯漢據說就是六甲神。有關濟公的神跡流傳很多,民間刊行的「濟公傳」一書中有許多神話傳說的記載。
濟公在宋嘉定年間坐逝,安葬在杭州大慈山虎跑寺塔中,當他臨終前曾做了一首偈陀說:「六十年來狼藉,東壁打倒西壁,於今收拾歸來,依舊天青水碧。」濟公寂滅之後,曾有和尚相遇於錢塘江邊的六和塔。特別託他們帶一封書信回寺,信中寫道:「憶昔面前當一箭,至今猶覺骨毛寒,只因面目無人識,又往天臺走一番。」大家咸認濟公乘願再來。
台灣奉祀濟公,相傳始於光緒七年(西元1881年)中法戰爭前,由增援臺灣的淮軍部隊奉靈而來的。十二月 27, 2006
|
|
保生大帝 地點:後寮威靈宮2067 次觀看保生大帝在台灣間俗稱「吳真人」、「吳真君」、「真人先師」、「大道公」、「英惠侯」等,所稱不一,一般人認為他是一位醫術高明的神醫,由於尊崇其醫德,乃將其人格轉化為神格,人人敬奉,醫生和藥商祀奉尤為虔誠。
保生大帝原姓吳,名本,字華基,別號雲東,宋太宗太平興國四年(西元979年)三月十五日,出生於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白礁村,父吳通,母黃氏,因避戰亂從河南臨漳南遷福建,因而在白礁漁村定居下來。有一天晚上其母親夢見北斗星君帶領紫微星來投胎,因此有孕。十七歲那年在崑崙山見西王母,留宿七日,授以神方濟世驅魔逐邪之術,遂能覺悟修真,在漳澄邑大雁東山隱居參道,獨契太上玄機妙道,深明三五飛步之法,故修身養性,以贊元功,得刀圭術,療如神,煮丹砂以濟世,施符法以救人,靈通三界,威伏群魔。終能在明朝仁宗皇帝洪熙元年,晉封為「昊天金闕御史慈濟醫靈妙道真君萬壽無極保生大帝」,保生大帝的名稱就自此開始,一直流傳到現在,成為正式的稱呼。
點龍目和醫虎喉是保生大帝的靈醫傳奇,所以有人戲稱他也是一位獸醫。有一次一隻巨龍因嚴重眼疾,化身為老人求醫,被吳真人慧眼識破之,經巨龍苦苦哀求,以符水治癒眼疾,巨龍萬般感謝,乘雲化做原形離去。又有一次,為一隻因吞食一個壞心婦人,被一根髮簪刺住咽喉,痛苦萬狀的老虎醫治,那隻白額金睛老虎為答謝救命之恩,創傷痊癒之後寸步不離,要求保生大帝收錄為坐騎,後來老虎也被超度成了神,目前各廟宇案桌下供奉的這尊「虎爺」,又稱為「黑虎將軍」的,就是這隻老虎。
有關保生大帝的傳說很多,但被流傳最久的是大道公和媽祖婆的鬥法。起因於大道公對媽祖婆的美麗和仁慈甚為讚賞,漸漸萌生愛意,但為媽祖婆給拒絕,因此在農曆三月二十三日媽祖誕辰之日施法下雨,讓媽祖面上的胭脂花粉沖掉。媽祖知道這是大道公的傑作,也在次年三月十五日,大道公生日時,施法刮風,將大道公的烏紗帽吹落溝底。從此大道公與媽祖婆間都會在誕辰祭典上互相作祟,也就是農曆三月十五日會刮風,三月二十三日會下雨。
澎湖地區奉祀「保生大帝」為主神的廟宇,計有五德威靈殿、南寮保寧宮、北寮保安宮、後寮威靈宮、講美保安宮等。十二月 27, 2006
|
|
王爺 地點:外垵溫王宮2157 次觀看王爺,俗稱為「千歲爺」、「千歲爺公」,亦稱「代天巡狩」。澎湖百姓大多簡稱為「王爺」或「千歲」。
關於「王爺」的由來,傳說龐雜,莫衷一是,但是澎湖流傳較廣的是:唐玄宗開元年間,道士張天師(漢朝張道陵的後裔代代稱為天師),道號「真人」,精通咒語符法,無邊法力名聞遐邇。唐明皇(玄宗)特召進京,為試其虛實,預先安排三百六十名當科進士,在御花園地窖裡吹笙奏樂,然後對張天師說:「這些怪異之聲音,請施法化解之。」張天師掐指一算便知因由,立刻回答說:「這既不是妖,也不是怪,皇上可用腳尖往地上一點,便知分曉。」皇上於是用腳一跺,頓時地窖崩塌,可憐三百六十文武進士,全部一命嗚呼。玄宗為悼念這些冤魂,並懼其作祟討命,令天下建廟供奉祭拜,並各封為「王爺」,遊府吃府,遊縣吃縣。
另一傳說則是:明朝末年,三百六十名及第進士由於不願在滿清統治下為官,皆自縊身亡,其靈魂升天之後,「玉皇大帝」憫其忠烈,一一賜封為王,授命下凡,稽察人間善惡,其王府稱為「代天府」,巡境稱「代天巡狩」。所以澎湖各村里「王爺」誕辰慶典,抬神轎遊行,叫做「出巡」,也就是取「代天巡狩」之意,而其他神明遊行只能稱做繞境。
據傳:這三百六十位王爺,計有一百三十二姓,台澎地區的王爺則佔其中的一百零六姓。澎湖的廟宇有的奉祀為主神,有的恭迎奉祀為「客神」,這些客神快的三、五年即需送走,慢的二、三十年才送走,由於不是長久鎮殿的神祇,神像都用紙糊塑造,又稱為「紙王爺」。一般廟宇多以王爺數尊合祀,常見的是三、五、七尊合祀,稱為三府千歲、五府千歲或七府千歲。
澎湖地區奉祀「王爺」為主神的廟宇,計有馬公北甲北辰宮、馬公南甲海靈殿、火燒坪靈光殿、重光威靈殿、安宅周王廟、桶盤福海宮、東文溫極殿、菜園東安宮、前寮朱王廟、石泉朱王廟、興仁懋靈殿、井垵吳府殿、風櫃溫王殿、太武玄靈殿、龍門安良廟、中西代天宮、沙港廣聖廟、東石泰靈殿、岐頭鳳儀宮、小赤崁蜩鳴宮、通樑保安宮、小門震儀宮、合界威揚宮、林投鳳凰殿、二崁二興宮、內垵內塹宮、外垵溫王宮、赤馬赤樊桃殿、風櫃金王殿、水垵李王宮、東安中宮廟、西安后寮宮、東吉啟明宮、將軍永安宮、東嶼坪蕭府廟、中社五府千歲廟、海豐吳府宮等。
十二月 27, 2006
|
|
三官大帝 地點:風櫃三官廟1584 次觀看三官大帝乃是天、地、水三官之合稱,臺澎地區俗稱「三界公」,也就是「上元賜福天官一品紫微大帝」、「中元赦罪地官二品清虛大帝」和「下元解厄水官三品洞陰大帝」的總稱。三官大帝的神格,為道教中僅僅次於玉皇上帝的神祇,是奉玉皇上帝的旨意,分別監察人間善惡,保護眾生的,極為民間所崇信。
三官大帝又以堯帝至仁為「天官」,舜帝墾地為「地官」,禹帝治水為「水官」,合稱為「三官大帝」。神仙通鑑這本書說:「天官堯也,地官舜也,水官禹也」。並說因堯定天時,以齊七政(日、月、金、木、水、火、土),故為天官,舜畫十二州,以安百姓,故為地官,禹治洪水,以尊民居,故為水官。
三官大帝居於東天,主司考核諸真昇降,分錄善惡、劫厄、吉凶、存亡、賜福,分別坐鎮於紫微宮、清虛宮及青華宮。三官大帝的誕辰祭祀,「天官一品紫微大帝」是在正月十五日,這天清晨,家家供拜牲醴,祈求賜福;「地官二品清虛大帝」是在七月十五日,一般都併同中元節統一祭祀;「水官三品洞陰大帝」是在十月十五日,也是戶戶備牲醴香花供祀,以上三界公的誕辰祭祀,供奉的虔敬也僅次於玉皇上帝。
澎湖地區民間奉祀「三官大帝」為主神的廟宇,計有馬公三官殿及風櫃三官殿二座。十二月 27, 2006
|
|
清水祖師 地點:文澳祖師廟2491 次觀看清水祖師又稱「麻章上人」,閩南多稱為「烏面祖師」台澎民間通稱為「祖師公」。而清水祖師的分身,則有別稱「三代祖師」、「蓬萊大祖」、「顯應祖師」、「昭應祖師」、「輝應祖師」、「普庵祖師」,更有稱為「落鼻祖師」的。
清水祖師俗姓陳,名應,或曰昭應,法名普足,宋仁宗慶曆四年(西元1043年)正月初六日,誕生於福建省永春縣小姑鄉。幼出家於大雲院,隨後拜大靜山明松禪師參讀釋家經典,悟道後遷居麻章,施醫濟藥,建橋修路,求雨奇靈,鄉人德之,時祖師住蓬萊山石室,鄉人醵金構築精舍,名為「清水巖」,在此修行達十九年之久。在宋徽宗大觀三年(西元1109年)五月十三日,於說偈中端坐而逝,享年六十五歲。
清水祖師何以又稱「烏面祖師」?相傳祖師居清水巖時,有畬鬼穴其中(畬為蠻族之稱,為古時散居浙閩內的一部分猺民),相約鬥法,鬼置祖師於穴中,大薰七日夜而不死,鬼服其神功,遂聽命於祖師,亦即所謂張、黃、蘇、李四大將軍,今之祖師神像,所以面黑如鐵,即為鬼火所薰之故。另一說為祖師之嫂生產,炊煮不便,祖師代為燒煮,柴盡則以雙足代柴,炊畢,從煙筒昇天化神,今之烏面,煙筒灰也。
相傳祖師生前求雨得雨,濟醫救世,安溪饑荒,祖師將自石穴中流出的白米濟人,救活無數,圓寂之後,由大弟子楊道為傳人,有司以其靈跡顯著而上聞,敕賜「昭應人師」封號。
祖師又稱「落鼻祖師」的傳說,相傳祖師的神像,在一次廟宇被山寇襲劫時,鼻子被削掉,後雖經和尚修復,但每逢天災地變,祖師鼻子便會自行掉落,暗示災禍的前兆,所以有落鼻祖師之稱。
澎湖地區供奉「清水祖師」為主神的廟宇,計有西文祖師宮和鐵線清水宮二座。
十二月 27, 2006
|
|
哪吒太子 地點:大赤崁龍德宮2733 次觀看哪吒太子即為「中壇元帥」,或稱為「大羅仙」、「太子元帥」、「金環元帥」、「金康元帥」、「羅車太子」、「玉皇太子爺」,民間一般簡稱「太子爺」,俗名李哪吒,為托塔天王李靖的第三個兒子,所以又稱「哪吒三太子」。
哪吒太子傳說是靈珠降世,其父李靖為陳塘關守將,母親姚氏懷胎三年六個月才生下了一個肉球,剖開肉球竟然是個俊美男嬰,便取名為哪吒。長大後拜乾元山金光洞「太乙真人」門下,學得一身非凡的武藝,具有隱身土遁等法術。曾與東海龍王三個太子戰鬥,哪吒法力高強擊敗龍王太子,敖丙並被打死抽了筋,自認犯了滔天大罪,為了不連累父母,自己剖腹剔腸還給其母,剜骨刻肉還其。了結生命後,靈魂無依,四處飄泊,其師太乙真人心生憐憫,以「蓮花化身」術,重生其命。後協助武王伐紂,幫姜子牙進軍殷都朝歌,完成周朝大業,功勳斐然。
傳說哪吒太子也是玉皇上帝駕前的神將大羅仙,統帥天上東、西、南、北、中五營,所以又稱「中營神將」或「中營大將軍」。玉皇上帝為鎮壓人間妖魔鬼怪,特派他降世為李靖的第三子,當哪吒降妖時,馬上變成一尊三頭九眼八臂,身長六丈的神,頭冠金環,口吐青雲,足踏風火輪,騰雲駕霧,呼風喚雨,神力無邊。
一般廟宇中,哪吒太子神像以站姿居多,一腳站立,一腳踩著風火輪,身穿鎧甲,配著一條混天綾,左手握著乾坤圈,右手提著火尖槍。除了廟宇的主神外,也是所有廟宇的從祀神。
澎湖地區奉祀「哪吒太子」為主神的廟宇,計有大赤崁龍德宮、潭邊東明宮、鎮海福安宮、員貝龍興宮等四座。
十二月 27, 2006
|
|
天上聖母 地點:澎湖天后宮2333 次觀看天上聖母俗稱「媽祖」或「媽祖婆」,是台澎地區民間信仰最虔誠的神祇之一。在各地奉祀的媽祖中,有「湄州媽」和「溫靈媽」及「銀同媽」的分別;由於塑像著色的不同,又有「紅面媽祖」和「烏面媽祖」的區分,然而信徒皆尊稱為「天后」。
媽祖姓林名默娘,福建省興化府莆田縣湄州嶼人,生於宋代太祖建隆元年(西元960年), 三月二十三日,因為生下整整一個月裡,不曾聽到她的哭聲,所以其父林愿為女取名叫「默娘」。
媽祖年少時天資聰明,喜歡誦經禮佛,十三歲時獲傳「玄微秘法」;十六歲時得仙人傳授銅符,於是潛心研究,學得一身法術,靈通變化,驅邪救厄,她常施展法力,救護鄉里的人,深為鄉里所愛戴;拯救遇難船隻,救護無數生靈,各地村民感恩載德,稱誦不已。
宋太宗雍熙四(西元987年 ),媽祖二十八歲時,那年九月九日登上湄峰,如履平地,眨眼之間,便鑽入雲端,遙閒仙樂驟起,笙歌嘹喨,仙童玉女簇擁她昇天了。媽祖昇天後,常在大風浪中出現「紅光」(俗稱媽祖火),救護及指引海上船隻於危難之中,因此被航海者供奉為「海上保護神」,湄州居民感念媽祖恩澤,特立廟宇祭祀,尊之為「通賢靈女」。
媽祖自白日昇天成道以後,威靈顯赫,上為國家保衛社稷,下為生民拯溺濟困,聖德昭彰,宋、元、明、清各朝代的皇帝均有褒封,其封號自「夫人」、「妃」、「天妃」、「聖妃」、「天后」至「天上聖母」等;也由於清聖祖在康熙廿三年封為「護國庇民妙靈昭應仁慈天后」,所以現在供奉天上聖母為主祀神的廟宇,以稱為「天后宮」的較多。
澎湖地區民間奉祀「天上聖母」為主神的廟宇,計有澎湖天后宮、馬公提標館、東衛天后宮、湖西天后宮、將軍天后宮,望安西安天后宮及沙港天后宮等。
十二月 27, 2006
|
|
觀音佛祖 地點:馬公觀音亭1613 次觀看觀音佛祖,其「觀音」二字是法號,「佛祖」是台澎民間對佛的尊稱。「觀音」法號原是「觀世音」三字,由於唐代避太宗李世民名諱而修改的。
觀音佛祖完成救苦救難十八大願,世人感佛慈悲無邊,上尊號為「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民間則有「觀音媽」、「南海觀世音」、「聖宗古佛」、「妙善夫人」、「送子觀音」、「千手千眼觀音」、「白衣大士」、「觀音大士」、「觀世音」、「觀自在」、「觀音菩薩」及「觀世音菩薩」等的稱呼。
台澎地區民間所信奉的觀音佛祖與佛教經典所說的,在本質上是不相同的。台澎民間所供奉的觀音,就是妙莊王第三公主妙善;也有人說觀音佛祖的前身是男的,因為觀音佛祖就是慈航尊者轉世,這位慈航尊者在大羅天宮逍遙自在,一天坐在八寶金蓮上展開慧眼,遙望東土眾生耽溺酒色,爭逐名利,生活於罪惡中不能自拔。於是大發慈悲憫人之心,得瑤池金母、無極天尊的允許,投胎降生為興林國妙莊的第三公主。由於妙善公主酷愛誦經禮佛,到白雀寺出家為尼,觸怒了父王,於是被父王處死。死後妙善的靈魂周遊陰府,回陽後被太白金星指點到大香山苦心修練,終成正果,道成昇空出現千手千眼靈感觀世音奇妙寶相之奇跡。至於觀音佛祖是男身或為女身,應無需爭執的,因菩薩有三十二應身,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所以觀音佛祖尋聲救苦,看過顯聖的人,對象不盡相同,有的看的是男的,塑像就作成男像,有的看的是女的,塑像也就作成女像了。但台澎民間各地寺廟或家庭所供奉的觀音,不論是畫像或塑像都是女性的,此乃以觀音即是妙善公主的一種感覺。
觀音佛祖在台澎民間的心目中,是位救苦救難大慈大悲的菩薩,因此香火獨盛。澎湖地區奉祀「觀音佛祖」為主神的寺廟計有十八座之多,有馬公觀音亭、馬公澄源堂、馬公太和堂、鎖港坤元寺、虎井大音宮、龍門觀音宮、葉靈法寺、池東西峰寺、青螺眾善寺、許家港元寺、潭邊愛蓮寺、吉貝觀音寺、赤馬西巖寺、外垵慈航寺、合界觀音寺、馬公坤儀堂、七美西湖玉蓮寺、尖山烏泥法興寺等。
十二月 27, 2006
|
|
水仙尊王 地點:馬公水仙宮1925 次觀看水仙尊王俗稱「水仙王」,為航海者之守護神,素為沿海民眾、漁民、貿易商人所崇信。
一般水仙宮所供奉的水仙尊王神像有五尊,據省縣志乘所載,其中可肯定身分的有大禹、伍員、屈原三位,另有二尊神像各志書及文獻則以項羽、李白、魯班、奡、伯益、冥、王勃等輪遞,其中除魯班外,餘均與水及舟有關。
郁永河在「海上紀略」說:「水仙者,洋中之神」,而洋神即海神。台澎地區居民,以水仙為海王,帆船在海中遇到暴風時,如「划水仙」就可以脫離險境,平安登岸。所謂划水仙即是當船在驚濤駭浪中無法登岸,大伙兒敲鑼打鼓發出巨聲,每人手中拿一根筷子,虛空做划船模樣的一種儀式。事實上每條船的能夠化險為夷,也等於都是得到「水仙王」的鼓勵,因為精神上有了寄託,人人振奮,自然齊心合力的排除危難了。因此「划水仙」也就是求救於水仙的意思。所以從前的舟子和郊商,都信奉「水仙王」,而以「水仙王」當作航海守護神,在主要港口,建立廟宇,奉祀「水仙王」。
臺澎地區的水仙王廟,奉祀的都以「大禹王」為主神,有的單純一尊神像供奉之,也有並祀五尊神像的,其面貌和裝束各不相同,其他四尊神像中,若是屈原、伍員、李白、王勃的話,則四人皆因溺死於水中,或死後屍體拋落水中,都和水有關,因為奉為水神,配祀於水仙宮廟之內。
澎湖地區奉祀「水仙王」為主神的廟宇計有馬公水仙、裡水仙宮、潭邊水仙宮、大倉水仙宮等四座。
十二月 27, 2006
|
|
60 張圖片,共 5 頁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