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上傳 - 01澎湖的海洋生物 |
三葉鸚鯛幼魚650 次觀看十二月 26, 2006
|
|
黑帶赤尾冬635 次觀看屬紅姑魚科,體長可達三十公分左右,本種體呈青灰色,腹部呈白色,由眼後至尾柄上方有一褐色縱帶,帶之中間部最寬,眼間區有一黃色寬帶。一般而言,赤尾冬之魚類大多生活在珊瑚礁或岩礁沿岸,而本種則性喜棲息活動於沙泥底層之水域,以底棲之無脊椎動物為食,多半獨游。為食用魚,煮薑絲清湯或豆腐味噌湯,味道不錯。十二月 26, 2006
|
|
雙帶石鱸1230 次觀看屬石鱸科石鱸亞科,俗稱條紋石鱸,本屬魚之特徵為體型大,體高尾窄,體肥厚為底棲高級食用魚類,其唇厚,眶前骨寬,鰓耙短少約十一~二十為其特徵。石鱸多半幼魚與成魚體色不同,隨成長變化,本種之幼魚為體側具三寬水平縱帶,隨年齡可能加到六條。石鱸幼魚多躲在礁緣下層邊緣具砂泥底之水層上,搖頭擺尾泳姿特殊,據稱此為模仿海蛞蝓之泳姿來避免掠食者的攻擊。成魚則多獨游,棲息於礁洞中,以甲殼或魚類為食,為雜食性。十二月 26, 2006
|
|
月斑葉鯛993 次觀看屬隆頭魚科鸚鯛亞科,俗稱綠花龍,本種魚體色無雌雄之別,不過幼魚、成魚間體色仍然有差異。本種魚體草綠色或更藍,而最易辨別的特徵在胸鰭為暗紅色鑲綠緣。在珊瑚礁或岩礁海域常可發現。葉鯛屬的游泳方式很特別,呈波浪前進,很少停下來休息,夜間睡覺不會鑽進沙中,而睡在岩礁或珊瑚礁的凹處,以有殼的底棲無脊椎動物為食。主要體色包括雄魚或雌魚,但有雌魚會性轉變為體色較華麗的最終雄魚。群聚構成大都是由一尾有領域性的最終雄魚加上一群主要體色的魚。十二月 26, 2006
|
|
臭都魚擬周圍環境改變體色771 次觀看十二月 26, 2006
|
|
臭都魚855 次觀看屬臭都魚科,俗稱象魚、臭肚,臭都外形似柤皮鯛,但腹鰭內外側均有一硬棘,背鰭具十三枚異位之強棘,前方一臥伏之棘隱於皮下,尾柄兩側無盾板或鉤棘。其肩部一大形黑斑,體具不規則斑塊。以成群方式在礁岸覓食藻類,為磯釣常釣種類,其背鰭、腹鰭及臀鰭皆有毒棘,毒腺位於毒棘縱溝的表皮組織內。十二月 26, 2006
|
|
霓虹雀鯛688 次觀看屬雀鯛科,生活時背為豔藍色,腹部黃色,但死後體色暗褐,但下巴、胸部及腹部還是黃色,但體色會變為暗淡,時常群聚於礁岩區及珊瑚枝旁覓食,其個體很小,頭尾體長很少達到十公分以上。牠在受驚時,體色會變成藍黑,暗淡,故又稱為變色雀鯛。以底棲藻類為食。十二月 26, 2006
|
|
哈氏葉鯛655 次觀看屬隆頭魚科錦魚屬,體長柱形,側扁、口小、吻鈍長,尾鰭雌魚截平,雄魚新月形凹入。頭部於眼之四週具五條軸射狀粉紅色寬帶,體背具六條向後下方斜走並向後漸短之黑褐色橫帶。分佈在較淺的潮池、岩礁或珊瑚礁地區,出現的地方通常都混雜著珊瑚礁、碎石和沙。幼魚在珊瑚頭上活動,一遇危險就鑽進枝條間。成魚到處游走,沒有特殊的領域範圍,以底棲性或浮游性的甲殼類和小魚為食,有時也吃有孔蟲。十二月 26, 2006
|
|
敏魚781 次觀看屬鮨科,俗稱老鼠斑、尖嘴格、觀音格,體長橢圓形、側扁、頭小嘴尖、頭頂明顯凹入,背鰭高大,尾鰭圓形,體淺竭色,全身含鰭有黑色大小不一圓斑散布,隨成長此圓斑對身體之比例變小,但數目會增加。生活在岩礁區,幼魚因體色形狀奇特可愛,常見飼養於水族缸中。成魚是目前海鮮中之高貴魚類,供不應求,資源量已日漸減少。十二月 26, 2006
|
|
六線黑鱸846 次觀看黑鱸科,俗稱黑鱸,本種魚體黑褐色,有七條黃縱帶。幼魚是三條白縱帶,在第一背鰭前方有一紅點,隨成長紅點消失,縱帶增加,喜歡獨居礁底孔穴內,晝伏夜出,從潮池到一百公尺深海均有,其皮膚黏液細胞會分泌一種脂肪酸的皮膚毒,叫黑鱸素,對於魚類和哺乳類的紅血球具有溶血作用,應避免食用皮層組織,亦可以浸漬鹽水除去黏液。十二月 26, 2006
|
|
金梭鸚鯛672 次觀看屬隆頭魚科管唇魚屬,體延長成圓柱形,稍側扁、吻長、頭尖、口極寬、上下頜具一列齒、上下頜前方各具一對犬齒,雄魚體一致黑褐色,胸鰭後方有一黑斑,喉峽部及腹部色較淡,背鰭及臀鰭色淡具網紋,尾鰭黑褐色,雌魚色淡,從上頜經眼下緣、胸鰭基上緣至尾鰭基中央具一列黑色小點,黑點上方體色為淡褐色,黑點下方為白色,各鰭色淡。喜歡在有海藻的水域出現,藏身在背景中不容易發現,晚上休息時或遇到危險時會鑽進沙中,主要以底棲的甲殼類、貝類或海膽為食物。十二月 26, 2006
|
|
金色蝶魚954 次觀看屬蝶魚科,稱黑蝶,體長達二十公分,體黃色,體側有許多近於平行的褐色縱帶。在眼部有一黑色眼帶,其後並緊貼著一條白橫帶,此乃其明顯特徵。幼魚在背鰭有一黑色眼斑會隨成長而消失。由於其耐寒力特強,可忍受至十度c的低溫,所以冬季當寒流來襲時依然可以看到其芳蹤。以底棲小動物為主要食物。十二月 26, 2006
|
|
80 張圖片,共 7 頁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