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上傳 |

雨溝和蝕溝 地點:竹灣252 次觀看雨水流經地表,形成的細小淺溝,即稱為雨溝。當雨溝繼續擴大,形成深狹的溝谷是為蝕溝。這是竹灣北岸石英砂風化的泥層,眾多的雨溝和蝕溝鏤刻地表的情形。
十二月 26, 2006
|
|

似惡地 地點:七美頂隙404 次觀看在乾旱地區又佈有泥層的地方,土壤飽經降雨沖蝕,地表平坦,卻草木不生,在土層的邊緣佈滿著流水刻鑿出來的雨溝和蝕溝的沖蝕地形,彷彿高雄月世界的惡地,唯規模不大,但乍看之下頗有荒涼的感覺,這種地方稱之為似惡地形。
十二月 26, 2006
|
|

裾礁 地點:小白沙嶼261 次觀看裾礁又稱為岸礁或裙礁,是指直接和陸地或島嶼相連的珊瑚礁。澎湖群島四面環海,具有珊瑚礁發育的良好條件,在各島的海濱外都長有數種大小不同的珊瑚礁,這些由生物作用而形成的地形也稱為生物建造地形。
十二月 26, 2006
|
|

礫灘 地點:七美下巷258 次觀看礫灘為澎湖海灘的一種形態,是由玄武岩的礫石所組成。當柱狀玄武岩崩落後,受到海水動能的作用,逐漸磨蝕,擦蝕而成為卵石或崩裂為小石塊,這些大小不一的石礫堆積而成為礫石海灘。
十二月 26, 2006
|
|

沙嘴 地點:青螺234 次觀看位在青螺虎頭山西岸的這處沙嘴,由於伸入海中的一端,常成鉤狀,所以又稱為灣頭沙嘴,其長度約150公尺,潔白的沙,彎彎的鉤,非常美觀。
十二月 26, 2006
|
|

陸連島 地點:時裡的乳仔尖山235 次觀看陸連島是指原先分離的島嶼,或是受波浪侵蝕而分離的陸塊,被後來的沈積物,如鵝卵石、珊瑚碎片、貝殼碎屑等等堆積合併成相連的島嶼或陸塊者。這種陸連島的連接地方,可以挖出許多的珊瑚及貝殼碎屑組成的白砂。
十二月 26, 2006
|
|

沙丘 地點:時裡254 次觀看風力搬運的細沙,在風速突然減弱,或受到障礙物阻擋的時候,堆積成為隆起的沙堆,就稱之為沙丘。澎湖的沙丘以時裡最為壯麗,當冬天東北季風強勁來襲時,自東側往西邊捲起的細沙,到了背風處突然失速堆積,而形成了讓遊客沈迷留戀的地景。
十二月 26, 2006
|
|

藍磯鶇287 次觀看為冬候鳥,其雄鳥下胸以下為栗紅色,而全身為漂亮的藍色,但雌鳥樸素的多
,呈全身灰褐色,身長約21公分,俗語稱為厝角鳥,因為喜停棲於房屋的屋頂
緣上。
十二月 26, 2006
|
|

沙丘 地點:大白沙嶼(白公)237 次觀看沙丘是風積地形的一種,是藉風力搬運堆積而成的地貌。這處沙丘的壯麗僅次於時裡。由於沙丘出現在朝南的玄武岩陡坡下,因此可推測是夏天時,西南氣流把沙灘的細沙向北吹送,受到地形的阻擋而形成。
十二月 26, 2006
|
|

流水侵蝕地形 地點:七美218 次觀看流水侵蝕地形來自降雨沖蝕和河流的侵蝕。澎湖因無大的河流,僅有當雨水匯集在溝谷形成小溪流時,流水的侵蝕作用便開始了,所以流水的侵蝕是澎湖地區雕刻大地的主要力量。
十二月 26, 2006
|
|

白頭翁283 次觀看都市三俠之一,所以很容易在都市中觀察到。因為後腦勺有一白色羽斑而稱之
,性群棲,好喧嘩,好動,且聲音好聽多變,約18公分長。
十二月 26, 2006
|
|

紅尾伯勞261 次觀看故名思意,此種的尾羽為紅褐色,連背羽亦然,在澎湖屬於過境鳥,在西嶼、
白沙等鄉為最大量過境地,喜停棲在平原中的突出物上,上的族群最多。故很
容易被獵人利用此特性捕殺之,現已列入保育類鳥種,體長約18公分。
十二月 26, 2006
|
|
600 張圖片,共 50 頁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