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鄉土教材線上藝廊


首頁 :: 登入
相簿目錄 :: 最新上傳 :: 最新留言 :: 熱門圖片 :: 最高評分 :: 我的最愛 :: 搜尋

類別 相簿 圖片
澎湖鄉土教材幻燈片
8 600
01澎湖的海洋生物


1-1-78.jpg

80 張影像, 最新影像於 十二月 26, 2006

02澎湖的地理景觀


1-2-55.jpg

100 張影像, 最新影像於 十二月 30, 2006

03澎湖的植物


1-3-66.jpg

70 張影像, 最新影像於 十二月 27, 2006

04澎湖的文石特產


1-4-46.jpg

50 張影像, 最新影像於 十二月 26, 2006

05澎湖的鳥類


2-5-40.jpg

40 張影像, 最新影像於 十二月 26, 2006

06澎湖的名勝古蹟


2-6-96.jpg

100 張影像, 最新影像於 十二月 27, 2006

07澎湖的傳統建築


2-7-80.jpg

100 張影像, 最新影像於 十二月 27, 2006

08澎湖的宗教信仰


2-8-60.jpg

60 張影像, 最新影像於 十二月 27, 2006

8 個相簿,共 1 頁

600 張影像於 8 個相簿及 1 個類別, 有 0 個留言, 被觀看 362748

隨機圖片
2-7-22.jpg
懸魚 地點:鎮海596 次觀看在山牆上方屋坡交角處,亦即馬背或燕尾脊下方的三角形頂端部位的裝飾物,就稱做懸魚。懸魚的裝飾有泥塑、交趾陶或剪黏等營造方法,飾物則有磬、花籃、琴、棋、書、畫、瓶案、魚等圖案。
1-1-40.jpg
黑點蝶魚876 次觀看屬蝶魚科,體色為淡黃色,背部為黑色,體側有斜向後上方之暗色紋,胸部鱗片有黑白圓點,眼帶在枕部相連,背鰭金黃色,臀鰭淺黃色,尾鰭前部黃色,後部灰黑色,中央具一黑紋。喜棲息在珊瑚生長茂盛的水域。雜食性,吃魚卵、珊瑚蟲、海綿、藻類和底棲小動物。
2-5-35.jpg
八哥324 次觀看全身為黑色光澤,體長約為26公分,在澎湖是留鳥,常在紅綠燈柱中產卵,因
仿聲音能力甚強,常可仿人類之說話音調與內容,因此常被捕捉飼養。飛行時
在翅膀下有明顯的兩塊白斑,而以七美島上的族群最多。
2-8-50.jpg
五營火       地點:中屯永安宮966 次觀看新廟落成入火大典中,必先請壇發「五營火」,發火時,由小法五人各執發火符,先由南營發火,其他各營同時接著點發。
  當「五營火」熊熊燃燒之際,小法必須繞著五營火進行「巡營」的儀式,小法穿梭於火堆中操營,五營操營完畢,才能進行「開火」儀式。
1-2-16.jpg
千枚岩脈 地點:花嶼317 次觀看分佈於花嶼東西兩側海岸附近及西北端的一角。這是含有粉砂質的一種沈積岩。由於容易剝離成片狀,散落於岩脈附近,所以不難辨識。
1-1-55.jpg
臭都魚908 次觀看屬臭都魚科,俗稱象魚、臭肚,臭都外形似柤皮鯛,但腹鰭內外側均有一硬棘,背鰭具十三枚異位之強棘,前方一臥伏之棘隱於皮下,尾柄兩側無盾板或鉤棘。其肩部一大形黑斑,體具不規則斑塊。以成群方式在礁岸覓食藻類,為磯釣常釣種類,其背鰭、腹鰭及臀鰭皆有毒棘,毒腺位於毒棘縱溝的表皮組織內。
2-6-72.jpg
桶盤嶼柱狀玄武岩呈淺棕色294 次觀看
2-6-14.jpg
觀音亭夕照555 次觀看夕陽浪花晚風,足以拂去人們一身的疲勞,所以每當黃昏的時候,此地便成了居民、觀光客的最佳去處了,夕陽西下於此觀景,落霞滿天,是澎湖美景之一。

最新上傳
1-2-55.jpg
鐵質石英砂岩 地點:西嶼697 次觀看此砂岩全由石英砂和褐鐵礦膠結而成,顏色呈棕褐色,其中白色者即為石英砂粒,其厚度最可達2公尺左右。由於膠結非常堅固,常被挖掘當作房屋建築及防風牆圍築的材料。
十二月 30, 2006
2-7-80.jpg
剪黏 地點:後寮威靈宮858 次觀看 剪黏又叫「剪花」,其製作過程是先以鐵線為骨架,再以灰泥塑雛形,然後剪裁各種顏色的陶瓷片黏貼在造形上,若是人物則臉部另以陶土捏塑燒好後才嵌上。
近年來,彩色玻璃也加入剪黏的行列,色彩於是更加豔麗。近期重建的廟宇,廟頂上是花團錦簇,亮麗非凡,可說都是剪黏的功勞。
十二月 27, 2006
2-7-79.jpg
交趾陶 地點:澎湖天后宮861 次觀看 這是澎湖天后宮三川步口的虎堵,也是澎湖所見最大的交趾陶,小虎抬腳逗著老虎玩,老虎微露嘴巴,露出兩顆牙齒,所以稱為「露齒虎」。畫面構圖簡潔,老虎造形樸拙有趣,虎腳下的土坡以火山渣綴飾,極具鄉土氣息。十二月 27, 2006
2-7-78.jpg
泥塑剪黏 地點:澎湖天后宮869 次觀看 這是日據時(民國十二年),澎湖天后宮重建的龍堵作品。先以灰泥在牆上塑造大龍、小龍、龍珠和雲層,大龍在雲端裡鑽進穿出,故稱為「穿雲龍」;然後再在龍身上,貼上用綠色瓷碗剪成的鱗片,用色簡單,線條簡明,極具巧思。十二月 27, 2006
2-7-77.jpg
泥塑 地點:二崁陳家古厝846 次觀看 泥塑是以灰泥塑形後,在表面上塗漆、洗石子或以線畫修飾的建築裝飾作品。由於造價不高,作品尺寸也可隨需要而調整,因此在澎湖地區廣受歡迎,無論廟宇、傳統民宅或西式洋樓,都常見其蹤影。
這是二崁陳家古厝仿巴洛克式風格的泥塑,正中央安置了一個時鐘,在民國元年的當時是極為先進的。
十二月 27, 2006
2-7-76.jpg
交趾陶 地點:澎湖天后宮1003 次觀看 交趾陶也常稱做「交趾燒」,是一種多彩軟陶,其材料可塑性大而造形生動,又多在釉藥中添加鉛做為助熔劑,燒成的溫度甚低,因此色彩亮麗,光澤動人。但因表面含有鉛毒,故不宜把玩。
這是澎湖天后宮三川殿下脊前面的人物交趾陶,正脊上面的「龍馬負圖」則屬於泥塑剪黏。
77泥塑 地點:二崁陳家古厝
十二月 27, 2006
2-7-85.jpg
彩磚 地點:大赤崁818 次觀看 這是果類及花卉造形的彩磚,尤其中間的果類造形,有壽桃及石榴,壽桃象徵長壽;石榴則象徵著多子,符合了屋主的期許心願。十二月 27, 2006
2-7-84.jpg
彩磚 地點:東吉875 次觀看 彩磚在澎湖的老房子上,出現的頻率相當高,其瑰麗的色彩、多變的樣貌、討喜吉祥的題材,頗受民間普遍的喜愛。因此,大多用以裝飾門面,不論是傳統樣式的合院建築或日式的洋樓,均曾大放過異彩,彩磚也成為澎湖民宅建築中的另一個特色。
這是洋樓上成列的花卉彩磚,色彩瑰麗,爭奇鬥豔。
十二月 27,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