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上傳 |

澎湖小雲雀500 次觀看本種是澎湖唯一之特有亞種鳥類,最近又選為澎湖縣之縣鳥,身長約15公分
,與台灣之雲雀有羽色較深之差異,在四、五月求偶期,會在開闊之草地上空
放聲鳴唱,久久不已,故又有半天鳥之亞號。頭頂上有一冠羽,是其最大特徵。
十二月 26, 2006
|
|

八哥269 次觀看全身為黑色光澤,體長約為26公分,在澎湖是留鳥,常在紅綠燈柱中產卵,因
仿聲音能力甚強,常可仿人類之說話音調與內容,因此常被捕捉飼養。飛行時
在翅膀下有明顯的兩塊白斑,而以七美島上的族群最多。
十二月 26, 2006
|
|

沙灘 地點:林投220 次觀看沙灘是海積地形之一,由碎屑的珊瑚、貝殼、有孔蟲殼及少量的石英砂、玄武岩碎屑、土等所組成。這是林投公園的沙灘,其潔白的細沙與湛藍的海水,形成秀麗的風景,這也是澎湖最讓遊客流連忘返的地方。
十二月 26, 2006
|
|

沙嘴 地點:吉貝230 次觀看沙嘴也是沙灘的一種型態,多由沿岸流或海浪搬運泥沙,在海岬尖端或海岸之轉折處沈積,形成一列高出海面的狹脊,一端與海岬或海岸相連,另一端則伸入海中,這種海積地形稱之為沙嘴。
十二月 26, 2006
|
|

沙洲 地點:澎澎灘220 次觀看凡以砂為主的沈積物,在水底逐漸堆高,以至露出水面的地形稱為沙洲。它可以孤獨的露出水中或海邊的離岸地區,也可以在退潮時與陸地相連。這是在員貝北側海中,剛堆積不久的澎澎灘。
十二月 26, 2006
|
|

沙洲 地點:北寮番黍仔尾221 次觀看這處沙洲很小,退潮時陸地相連,可以徒步到達,上面有植被生長,這些植被已能適應海水鹽度的環境。
十二月 26, 2006
|
|

沙嘴 地點:吉貝216 次觀看 位在吉貝西南岸,長度約有700公尺,是澎湖最美的沙嘴,由於受到吉貝築港水文改變的影響,形態與大小均在改變中。
十二月 26, 2006
|
|

翠鳥291 次觀看屬於翡翠科的鳥類,個體約16公分長,常出現於平地至低海拔之河川、溪流、
池塘、溝渠等地帶,常佇立於水邊較突出之物上,伺機衝入水中捕食魚類,有
定點振翅的能力,因為抓魚功力十足,又稱為魚狗或釣魚翁。因為身上羽色有
螢光般光澤,故為水邊最美麗的鳥類。
十二月 26, 2006
|
|

八色鳥300 次觀看在澎湖屬於稀有之夏候鳥,應該屬於經過澎湖,前往台灣繁殖的個體,因身上
有八種鮮豔的顏色而稱之,體長約18公分,常出現於低海拔山區之樹林底
層,以蚯蚓、昆蟲等為食
十二月 26, 2006
|
|

海蝕柱 地點:將軍216 次觀看 這是由微輝長斑岩組成的岩塊,原本與將軍島連接,受到海蝕作用而分離,退潮時可徒步抵達,由於形似船兒的帆,故稱為船帆嶼。
十二月 26, 2006
|
|

黃鶺鴒258 次觀看外型像白鶺鴒,但背羽黃綠色,腹部鮮艷的黃色,身長約17公分,行態與行
為幾與白鶺鴒類似,為澎湖地區普遍之冬候鳥。
十二月 26, 2006
|
|

海蝕柱 地點:七美309 次觀看
海岬通常是波浪攻擊的焦點。因為經常受到激烈的侵蝕作用,外端的一部分岩體可能被切斷,而脫離陸地成為海中的石柱,稱之為海蝕柱或顯礁。這是七美的分叉仔。
十二月 26, 2006
|
|
600 張圖片,共 50 頁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