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鄉土教材線上藝廊


首頁 :: 登入
相簿目錄 :: 最新上傳 :: 最新留言 :: 熱門圖片 :: 最高評分 :: 我的最愛 :: 搜尋

相簿首頁 > 澎湖鄉土教材幻燈片

最新上傳 - 澎湖鄉土教材幻燈片
1-2-60.jpg
風化紋理 地點:竹灣西北259 次觀看這是玄武岩節理風化後形成的紋理。在這大片的離水海蝕平台,風化作用加上海浪的拍擊,將節理雕刻得非常深入,也成了特殊的風化景觀。十二月 26, 2006
2-5-11.jpg
青足鷸410 次觀看其最大特徵為嘴先端略為往上翹,腳略長,為藍綠色,故名之。為澎湖地區的
冬候鳥澎湖地區的冬候鳥,身長約34公分,飛行時會發出特殊的「ㄉ一ㄡ、
ㄉ一ㄡ」聲,是其辨別的好方法。通常亦小群出現在河口、沙洲、沼澤、水田
地帶。本區以菜園濕地、青螺濕地為多。
十二月 26, 2006
1-2-61.jpg
玄武岩欣賞 地點:池西247 次觀看彎曲的柱狀玄武岩,好似剝開外皮的柑橘,那一瓣瓣形若彎月的造形,令人感嘆大自然的神奇。十二月 26, 2006
2-5-12.jpg
田鷸295 次觀看身長約27公分,嘴粗長而直,在澎湖屬於不普遍之冬候鳥,常單獨或兩、三
隻行動,於晨昏中出來覓食,白天則隱入草叢中,因為其保護色甚佳,常常一
動不動的儼如草地的一部分,要仔細觀察才能看到。
十二月 26, 2006
2-5-13.jpg
濱鷸283 次觀看為普遍的冬候鳥,嘴略長,略向下彎,冬羽背面灰褐色,腹面白色,胸側灰褐
色,飛行時有白色翼帶,體長約19公分。喜歡成群出現在河口、沙洲、沼澤地
帶,以探針般的嘴深入泥土中覓食,數量以菜園濕地為大宗。
十二月 26, 2006
2-5-14.jpg
翻石鷸270 次觀看背羽橙紅色,雖腳較為短小,但體色卻是本區可見到的鷸科鳥中最美麗者。
其特色是喜歡翻開小岩石,以啄食下方之生物,故稱之,身長約22公分,
為澎湖普遍之冬候鳥,以鹽水地之海濱為主要覓食與渡冬區。
十二月 26, 2006
2-5-15.jpg
赤足鷸256 次觀看最明顯的特徵為鮮紅的雙足,與橙紅色的嘴,身長約28公分,為本地之冬候
鳥,常常單獨或小群的出現在河口、沙洲等地覓食,菜園濕地為多。
十二月 26, 2006
1-2-51.jpg
風化景觀 地點:桶盤300 次觀看桶盤島西南面及南面海崖,粗大的柱狀玄武岩,其柱狀節理受到風化作用而加廣加深,終使岩柱獨立。成排的岩柱矗立海岸,景色極為壯麗。十二月 26, 2006
1-4-31.jpg
文石印章 地點:通樑678 次觀看傳統的文石印章,多磨成橢圓形或是圓形,觀賞性多於實用性。印章少有全料材質,多是與玄武岩相間,文石則成為章面的主構圖,在不同色澤的對比效果下,墨綠色、鑲金邊的文石,更顯出華貴的寶氣。十二月 26, 2006
1-2-52.jpg
洋蔥狀風化 地點:小門331 次觀看澎湖地區的球狀風化,常因岩體形狀或節理大小的不同,造成不同風貌的風化現象。洋蔥狀風化又稱鱗狀風化,是球狀風化的一種,其特徵是岩塊由外往內逐層鬆軟,鬆軟了的岩層,像洋蔥的鱗莖一樣,可以一層一層的剝離。十二月 26, 2006
1-4-32.jpg
文石印章 地點:將軍、望安918 次觀看這是鑲眼文石印章。望安及將軍的文石印材,乃是以文石眼取勝;視章面石眼的多寡、構圖的分布為審美點。但一支印材無法五面均具有文石眼,於是匠師便細心的把「眼」用黏合劑鑲嵌在印材上,再經過琢磨而製成鑲眼文石印章,真的是巧奪天工,嘆為觀止。但一般印材鑲台用的材料,則以條紋大理石為主。十二月 26, 2006
1-2-53.jpg
鱗狀風化 地點:花嶼330 次觀看鱗狀風化即為洋蔥狀風化,為球狀風化的一種。此為花嶼之石英斑岩,表層由於風化鬆軟而剝離,留存的岩心殘存著一顆顆的石英粒。十二月 26, 2006
600 張圖片,共 50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