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上傳 - 澎湖鄉土教材幻燈片 |

千枚岩 地點:花嶼219 次觀看這是在花嶼的千枚岩脈。十二月 26, 2006
|
|

灘岩 地點:竹灣南側250 次觀看這是在海邊的灘岩,雖少部分受到海浪沖擊而崩脫,但不失其壯觀。十二月 26, 2006
|
|

砂頁岩層 地點:內垵西港252 次觀看此岩層常出現在兩層玄武岩層之間,其厚度自幾公分到數十公尺不等,且多呈薄層狀的層理,顏色常富有變化,層理大多以水平分佈,有些地區含有薄層的褐鐵礦層。十二月 26, 2006
|
|

砂頁岩層 地點:外垵241 次觀看這是外垵「西嶼西台」下海崖的砂頁岩互層。十二月 26, 2006
|
|

砂頁岩層 地點:小門238 次觀看這是小門西岸附近的砂、頁岩互層。十二月 26, 2006
|
|

鐵質石英砂岩 地點:西嶼216 次觀看此砂岩全由石英砂和褐鐵礦膠結而成,顏色呈棕褐色,其中白色者即為石英砂粒,其厚度最可達2公尺左右。由於膠結非常堅固,常被挖掘當作房屋建築及防風牆圍築的材料。十二月 26, 2006
|
|

千枚岩脈 地點:花嶼265 次觀看分佈於花嶼東西兩側海岸附近及西北端的一角。這是含有粉砂質的一種沈積岩。由於容易剝離成片狀,散落於岩脈附近,所以不難辨識。十二月 26, 2006
|
|

石英斑岩 地點:花嶼263 次觀看斑岩是淺成岩的一種,是花嶼島上最普遍的岩石,其斑晶以石英為主者,稱為石英斑岩,分佈於花嶼東南岸,因風化嚴重,顏色變成黃灰色或白灰色。十二月 26, 2006
|
|

望夫石 地點:七美312 次觀看望夫石是七美地形景觀之一,其實也是一條延伸入海的玄武岩質岩脈。該岩脈受到海浪及潮汐的侵蝕,形成形狀酷似仰臥海邊的婦女輪廓,加上淒美的故事附會,就成了「望夫石」。十二月 26, 2006
|
|

灘岩 地點:牛心山附近259 次觀看其組成成份大部份是珊瑚碎屑、貝殼碎片的海沙,再由石灰質膠結而成。由於沈積環境在水中,所以水平層理非常清楚。十二月 26, 2006
|
|

灘岩 地點:小白沙嶼249 次觀看主要成份為珊瑚碎屑及貝殼碎片,膠結程度非常良好。但長期的海浪侵蝕後,又被割切得支離破碎,加上人為的破壞,整個景觀顯得非常零亂,相當令人惋惜。十二月 26, 2006
|
|

短腕章魚809 次觀看 俗稱石居,海中有一群生物,在經過長時間的演化之後,腳長到頭上來了,這群生物包括了章魚、魷魚及烏賊,牠們同軟體動物綱中的頭足類,他們的腳不只是當作腳在使用,也是牠們捕食的利器和繁衍後代的重要工具。
頭足類的運動主要靠噴射的反作用力,先吸水入體腔,再由一小管噴出,可有不同的方向及速度,波浪狀擺動的軟鰭除負擔小部份的推進力之外,也有保持平穩控制方向的功能,流線的體型和完美的推進系統,使頭足類如噴射機般遨遊海中,如遇到危險時,有時也會噴出煙霧來混淆敵人視聽。
章魚每次會產下數千至數萬顆像米粒般大小的卵,產下後母章魚會以吸管噴出氧氣充足的水流,讓卵有比較好的生長環境,而孵卵期間,母章魚會有禁食的現象,一旦小章魚一出生,母章魚就會死掉了,而這一群新生的小生命,大概只有幾隻能長大成人,繼續牠們母親的使命。
多棲息於岩石或珊瑚礁海岸,春夏在淺水區活動,夜裡退潮常藏身於潮池間,主要以各種大型甲殼類為食。潮間帶淺水潮池內之章魚,多用特製鉤鉤取。利用夜間章魚在睡覺時,以燈光照射尋找,在不警醒的前題下,火速將章魚鉤出洞穴。
十二月 26, 2006
|
|
600 張圖片,共 50 頁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