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上傳 - 澎湖鄉土教材幻燈片 |

乞龜 地點:澎湖天后宮779 次觀看「乞龜乞綵乞平安」,澎湖的乞龜活動,其用意都是在乞求平安。澎湖乞龜的民間信仰活動,也是元宵節的民俗活動之一。因為龜是四靈之一,到廟中乞龜者,口中念念有詞,都是向神明祈求增福、求嗣,或討海滿載的心願,並約定明年奉還原龜或加還的心願。還龜時可要放上一串鞭炮,也代表著一年以來事業的有成。
乞龜的種類隨著時代的變遷而有很大的變化,從最早的「鳳片龜」、「糯米龜」到「金錢龜」、「金龜」、「米龜」、「果凍龜」等。這是澎湖天后宮用小包米堆塑而成的大米龜。
十二月 26, 2006
|
|

石獅 地點:東吉啟明宮482 次觀看你看!東吉啟明宮前的這尊石獅很辛苦吧!微開的嘴巴,皺著眉頭,在這兒已經遭受數十個寒暑的風吹雨打太陽晒了,但仍然每天盡忠職責的守著廟口,令人佩服。十二月 26, 2006
|
|

巡海 地點:澎湖天后宮641 次觀看這是近幾年來,澎湖天后宮天上聖母暨闔澎多數廟神共同參與的海上繞境活動。巡察海域的船隻是漁船,在漁船上加裝神龕,並且油漆彩妝得非常亮麗。各廟神祇與旗幟,由主事人員等護送上船後,船隊開航出巡海域,每經過一處港口,該村會在碼頭擺設香案,並有鄉老跪地或乩童迎接,若登陸港口,則廟字會派神輿迎接,場面極為壯觀。
巡海之主要目的在求海域妖邪的掃除,使船行平安,漁利廣進。
十二月 26, 2006
|
|

繞境 地點:澎湖天后宮670 次觀看用神轎將廟宇的神明,抬到大街小巷繞行,或者抬到別的社里;或者用船載著神明繞行海域,都可以稱為「繞境」,但這是較為廣義的說法,依此說法,則用飛機空中繞行,也可稱之繞境了。
這是繞境前小法用淨鞭在船上向神龕開鞭洗淨的儀式,意思是神明請入神龕前,必須是潔淨無污穢的。
十二月 26, 2006
|
|

犒軍 地點:石泉朱王廟741 次觀看廟宇舉辦「犒軍」的目的在招待神將及兵馬。一般廟宇中供奉的神明生日時,「王爺」繞境到有交誼的廟宇休息時,每月農曆初一、十五時,會在廟埕舉行「召營」及「犒軍」,村民家家戶戶須準備菜飯牲醴,該廟亦須舉行儀式,以便招待轄區或過境的神兵,也須準備馬草,以餵食馬匹。十二月 26, 2006
|
|

祀酒 地點:馬公南甲海靈殿724 次觀看祀酒又稱為「祀宴」,祀酒進行前,需先設備餐具,然後恭稟菩薩下殿奉筵,這時茶房生就要依禮按序將菩薩端到各位置上就座。奉筵時,只在席上擺出山珍海味,煙酒品,由眾神共食者,稱為「硬宴」。如由禮生宣唱,分程進酒及進筵,就叫「軟宴」,祀軟宴時所耗時間較久,儀式也較繁多。
宴畢由禮生宣唱升座離席,離席前並有犒賞,由主神或客神之主客發賞,以賞賜各效勞生之辛苦。
十二月 26, 2006
|
|

舖面與柱珠 地點:馬公城隍廟560 次觀看地面舖排的地磚,除了排列不同圖案來增加美感外,並能隱含某些期盼。例如舖成人字紋與丁字紋,即有祈求人丁旺盛的涵意。
柱珠是介於地面和柱子連接的部位,造形與雕刻圖案深具意義,例如琴、棋、書、畫等。
十二月 26, 2006
|
|

柱珠與磉石 地點:澎湖天后宮602 次觀看柱珠又稱柱礎,其形狀有圓形、方形、六角、八角等,一般上面均有不同圖案的浮雕,表示著吉祥的意思。在實用功能上是間隔木柱與地面接觸,以防潮濕腐敗。
磉石位於柱珠的下方,其作用在承受並分散來自上方的重量,形狀一般以方形居多。
十二月 26, 2006
|
|

柱珠 地點:澎湖天后宮550 次觀看澎湖天后宮是國家一級古蹟,廟中柱子很多,柱珠的形狀也極具變化,柱珠上的圖案線條也極簡潔,甚至有些柱珠完全留白,讓大家有更多的想像空間。十二月 26, 2006
|
|

石鼓 地點:澎湖天后宮580 次觀看石鼓又稱抱鼓石或石球,一般位於廟宇中門門柱前方。其信仰功能是象徵門戶緊閉牢靠;實用功能是作為門柱的柱礎及門扇的門臼,以防止木構門框搖動與受潮腐蝕;內側兩向則設有凹槽,可嵌入門檻用以區隔室內與室外。十二月 26, 2006
|
|

石鼓 地點:馬公城隍廟529 次觀看廟宇門口的石鼓,除了建築功能外,形狀與圖案也有文化信仰的內涵。由於形狀似鼓,具有震撼與威儀的意義;鼓面雕刻環繞的螺紋及龍的圖案,正是「龍生九子」中「椒圖」的意義轉化。傳說中椒圖似螺蚌,天性好閉,象徵著門戶的密閉與牢固。十二月 26, 2006
|
|

霰石 地點:將軍606 次觀看霰石通常呈透明或半透明狀,主要成分為碳酸鈣,屬於斜方晶系,其柱狀晶體形成輻射狀組群,硬度約3.5度。在常溫的海水中,碳酸的含量有時相當高,遇到玄武岩中的鈣,例如鈣斜長石、鈣橄欖石等,便在玄武岩的氣孔或裂隙中,形成霰石,其周邊赤褐色部分是氧化鐵。十二月 26, 2006
|
|
600 張圖片,共 50 頁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