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圖片 - 01澎湖的海洋生物 |

波紋鸚鯛809 次觀看屬隆頭魚科,俗稱蘇眉、龍王鯛,體呈長橢圓形,高大側扁,口小,額頭隆起,背鰭及臀鰭後部延長,尾鰭圓形,體呈綠褐色,且有紅褐色波狀細橫紋,頭部具藍綠細波紋,後方各鱗末具一褐橫紋。
|
|

黃鰭皮剝魨807 次觀看屬鱗魨科,在眼前有一深溝,第二背鰭和臀鰭高舉,尾鰭截平,體呈黑棕色幾近黑色,尾鰭基部為白色,第二背鰭和臀鰭為白色鑲黑邊,魨類有最堅硬的牙齒和強壯的下顎,和鯊魚的一口利牙不同,魨類靠鋒利的門牙咬斷硬物,不論是海膽的尖刺、漁夫的釣線或螃蟹的硬殼,在牠口中都應聲而斷,別的魚兒沒法吃到的食物,魨類都可以享用,像海膽、貝類、藤壼和螃蟹都上了牠的菜單。
|
|

環眼准雀鯛807 次觀看屬准雀鯛科俗稱紅娘仔,體長可達十五公份,雄魚體深橄欖色,滿佈許多點線狀的暗色縱紋,頰部及吻部的縱紋成傾斜狀。尾柄之後或淡棕黃色,腹體方具一大的紅色斑點。雌魚的外表斑點分布和雄魚一樣,不同的是雌魚幾乎全身是鮮紅色,吻端則為棕綠色。鰭條上的斑點顏色較淡,常見其游出礁穴活動。其活動區大多限於礁緣下層之水域,以小魚或甲殼類為食,具有領域性行為。
|
|

三棘天狗鯛806 次觀看屬粗皮鯛科,俗稱打鐵婆,體灰黑色,尾柄有顏色較黑的盾板三~四對,幼魚鰭呈白色。其尾棘平時伏在皮鞘之中,但須小心其尾棘豎起的攻擊。在珊瑚礁和岩礁海域數量不少,幼魚多半分散在礁石上覓食,成魚則常集結,數量常成百上千,因此常成為漁民炸魚的對象,以藻類為食。
|
|

寄居蟹805 次觀看寄居蟹的體形構造和生活方式很特殊,目前全世界已知種類約有八百種之多,其中十二種為陸棲性,其餘均生活海洋裡,牠們能供為食用的,僅有椰子蟹一種。由於寄居蟹係攝食積於海洋底層的廢棄物質,因此對海洋的生態具有相當大的貢獻。寄居蟹的活存非常仰賴螺殼,終生為了尋找適居螺殼而不停的忙碌,也會襲食螺肉,借其寓所或同類相爭佔居其殼,有此海葵常常附著在寄居蟹殼上,成為甲殼類著名的共生現象之一。
|
|

團塊狀珊瑚群體804 次觀看
|
|

細點石斑魚804 次觀看屬鮨科石斑魚屬,體褐色有無數之極細黑點分佈於頭部、體部及鰭,前鰓蓋後下角棘齒特大。為底棲魚類,習性與豹鱠相近。
|
|

枝狀軸孔珊瑚群體802 次觀看
|
|

高鼻海鰶796 次觀看屬鯡科水滑亞科,俗稱油魚,體長約二十一公分,體高而側扁,口裂成 狀開於下方。背鰭前鱗成對,兩鱗在中線重疊。頭部及體背青綠色,腹部銀白色,鰓蓋大部份呈金黃色,後方具一大黑斑,體側上方具四~五縱行暗色小點。喜棲於泥沙底的河口區,有時進入河川下游區,為食用魚,肉質細嫩唯多刺。
|
|

橫帶石鯛780 次觀看屬石鯛科,俗稱萬里散,體卵圓形,甚側扁,兩顎齒成鸚鵡喙嘴狀,軟背鰭及臀鰭高聳,後緣近似垂直,尾鰭略凹入,體灰褐色而帶淡藍色,具七條黑色橫帶,此帶隨成長而消失,吻黑色。
|
|

金鰭皮剝魨770 次觀看屬鱗魨科,體棕色,喉與腹部淺藍色,頰部有一白線,第一背鰭棕色,第二背鰭、臀鰭與胸鰭淡紅而透明,尾鰭深棕色,後緣有一寬白帶。幼魚體色分為上下兩半,上為黃褐色,下為白色,棲息在較淺的海域,有時開放沙地上有零星的珊瑚叢常可發現其蹤影。喜獨居,具領域性,以底棲無脊椎動物為食。
|
|

霓虹雀鯛768 次觀看屬雀鯛科,生活時背為豔藍色,腹部黃色,但死後體色暗褐,但下巴、胸部及腹部還是黃色,但體色會變為暗淡,時常群聚於礁岩區及珊瑚枝旁覓食,其個體很小,頭尾體長很少達到十公分以上。牠在受驚時,體色會變成藍黑,暗淡,故又稱為變色雀鯛。以底棲藻類為食。
|
|
80 張圖片,共 7 頁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