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圖片 |

波紋鸚鯛739 次觀看屬隆頭魚科,俗稱蘇眉、龍王鯛,體呈長橢圓形,高大側扁,口小,額頭隆起,背鰭及臀鰭後部延長,尾鰭圓形,體呈綠褐色,且有紅褐色波狀細橫紋,頭部具藍綠細波紋,後方各鱗末具一褐橫紋。
|
|

黃鰭皮剝魨739 次觀看屬鱗魨科,在眼前有一深溝,第二背鰭和臀鰭高舉,尾鰭截平,體呈黑棕色幾近黑色,尾鰭基部為白色,第二背鰭和臀鰭為白色鑲黑邊,魨類有最堅硬的牙齒和強壯的下顎,和鯊魚的一口利牙不同,魨類靠鋒利的門牙咬斷硬物,不論是海膽的尖刺、漁夫的釣線或螃蟹的硬殼,在牠口中都應聲而斷,別的魚兒沒法吃到的食物,魨類都可以享用,像海膽、貝類、藤壼和螃蟹都上了牠的菜單。
|
|

細點石斑魚738 次觀看屬鮨科石斑魚屬,體褐色有無數之極細黑點分佈於頭部、體部及鰭,前鰓蓋後下角棘齒特大。為底棲魚類,習性與豹鱠相近。
|
|

磬 地點:吉貝738 次觀看 這也是一種圖象的類似石敢當,座落於吉貝島東側海岸。以黃色的「磬」為圖象,磬也是佛教的法器,也具有驅邪除魔的功能。
|
|

鳳螺737 次觀看屬峨螺科,俗稱風螺,外殼小形,體層佔全長二分之一強,外被淡褐色之殼皮。各層均有較深褐色之火焰狀斑塊。鳳螺主要棲息於沿海水深五~三十公尺深之沙泥質海域,平常潛伏於海底中,腐食性或肉食性,嗅到食物的味道,即從海底爬出以水管內之舌齒刮取食物,嗜食魚肉。捕捉方法將特製吊籃,內置白帶魚或鯖魚肉,放置石塊,使吊籃沈於海底,每一吊籃間隔數公尺,綁在一條主繩上。一次作業可放吊籃上百個。
|
|

三仙塔 地點:外垵737 次觀看 外垵村落東、北、西三面環山,南側面海,是一個很好的聚落環境,但由於東、西兩側山頭過高,所以在這兩側的山頭上各設一座三仙塔來壓煞。
這座三仙塔位於外垵村落西南方山頭上,中間的一座嵌有一塊用玄武岩打造的符咒碑,是「玉皇大帝令溫府王爺添丁進財合境平安」的符令,由溫府王爺指示所設立。
|
|

寄居蟹736 次觀看寄居蟹的體形構造和生活方式很特殊,目前全世界已知種類約有八百種之多,其中十二種為陸棲性,其餘均生活海洋裡,牠們能供為食用的,僅有椰子蟹一種。由於寄居蟹係攝食積於海洋底層的廢棄物質,因此對海洋的生態具有相當大的貢獻。寄居蟹的活存非常仰賴螺殼,終生為了尋找適居螺殼而不停的忙碌,也會襲食螺肉,借其寓所或同類相爭佔居其殼,有此海葵常常附著在寄居蟹殼上,成為甲殼類著名的共生現象之一。
|
|

團塊狀珊瑚群體735 次觀看
|
|

枝狀軸孔珊瑚群體735 次觀看
|
|

符咒碑 地點:大赤崁735 次觀看 這是座落在大赤崁的一方符咒碑,上刻「雷令枷元帥食魔罡」,也就是說請「雷聲普化天尊」令三十六元帥中的「枷元帥」將妖魔消除掉的意思,這是比較單純的一座道教的符咒碑。
|
|

高鼻海鰶730 次觀看屬鯡科水滑亞科,俗稱油魚,體長約二十一公分,體高而側扁,口裂成 狀開於下方。背鰭前鱗成對,兩鱗在中線重疊。頭部及體背青綠色,腹部銀白色,鰓蓋大部份呈金黃色,後方具一大黑斑,體側上方具四~五縱行暗色小點。喜棲於泥沙底的河口區,有時進入河川下游區,為食用魚,肉質細嫩唯多刺。
|
|

符咒碑 地點:沙港730 次觀看 這座符咒碑是以佛教的神祗「阿彌陀佛」來化解煞氣石碑。凡是以佛教的神祗佛號、咒文、法器等為內容的石碑,都屬於這類佛教碑。這是座落在沙港村北側海邊的石碑,用以化解來自北邊海域的煞氣,是屬於公設的一方石碑。
|
|
600 張圖片,共 50 頁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