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圖片 |

黃水茄的漿果生時綠色,熟時金黃色589 次觀看
|
|

文石欣賞 地點:將軍589 次觀看這是產於將軍島桅仔板山的文石,文石呈現墨綠色及褐色的杏仁狀,花紋不顯著,同心圓的結構也不完整,外觀上極似一幅潑墨山水畫,叫人慢慢的品味與觀賞。
|
|

西安水庫石 地點:望安589 次觀看這是望安鄉西安水庫開挖時,所掘出的許多乳白色帶褐色紋的「水庫文石」,其使用於雕刻及印材製作方面較多。主要成份也是黃細泥和碳酸鈣的結晶,顏色較風櫃文石淡些。
|
|

石獅 地點:馬公觀音亭589 次觀看 廟宇的中門門柱前,常有與石鼓功能相同的石獅,左邊是玩弄彩球或金錢的雄獅,右邊則是撫戲幼獅的雌獅。傳說獅子能避邪守護,因此在傳統建築上到處裝置著這種動物。
馬公觀音亭的這對獅子,並非以石頭打造,而是以石灰、糯米漿、黑糖水混合塑成,並分別由匠師林勇與陳海樂各塑一頭,原先安置於總鎮署門口,日據時拆總鎮署時,地方士紳將之移來觀音亭。
|
|

文石欣賞 地點:望安585 次觀看墨綠發亮的文石珠,配上一塊潔白又透著淡淡的黃的方解石,方解石雖然歷經了海水的沖刷洗練而失去了稜角,但墨綠與潔白相映之下,的確讓人賞心悅目,愛難釋手。
|
|

屏堵 地點:澎湖天后宮583 次觀看屏堵成長形片狀,有各種大小尺寸以配置在門扇等組合構件上,一般分為頂堵、身堵、腰堵、裙堵,雕刻題材以象徵各種意涵的靈獸、花鳥和人物典故為主。
這一屏堵在頂堵上雕刻著花鳥,身堵上雕著螭虎圍爐圖案,並點綴有南瓜、蝙蝠、牡丹、梅花等。
|
|

蒼燕鷗581 次觀看身長約30公分,在澎湖屬於夏候鳥,每年5月至9月會陸續來澎湖的無人島上繁殖,一窩約1~3枚蛋,以丁香魚為主食。
|
|

插角 地點:竹灣大義宮579 次觀看插角又稱「雀替」或「托木」,位於楣隨或樑載與柱子交接處的下角,為對稱挑出的三角板狀圓雕或透雕作品。其作用在承托上方的構件,減少淨跨度,以加固構架及防範側向推移,並穩定直角,同時柔和交角處銳利方正的感覺。一般都以龍鳳、鰲魚、花草為主題,但也見有雕刻飛天等人物的。
|
|

剪黏 地點:後寮威靈宮579 次觀看 這是二隻丹頂鶴與一棵蒼勁枝椏的古樹剪黏。丹頂鶴一隻已停棲於樹枝上,另一隻則剛剛準備停下來,從牠們的外觀造形,可以看見匠師的功力,將二隻丹頂鶴刻畫得非常逼真。一隻悠閒的停住,另一隻則伸長脖子,拍動翅膀,剛剛要停下來。
|
|

葡萄狀晶癖 地點:望安水垵578 次觀看當碳酸鹽類進到玄武岩的孔洞後,便開始慢慢的沈澱並析出晶體。如果孔洞過大,足以提供碳酸鹽類結晶的空間,便會出現葡萄球狀或杏仁狀的晶癖,而葡萄狀晶癖往往也是文石具有同心圓花紋的重要條件之一。
|
|

鳥踏與懸魚 地點:二崁陳家古厝577 次觀看陳家古厝正身山牆長長的鳥踏,似乎將山牆一分為二。原本白色的泥灰牆,也由於歲月的摧殘而變成了灰黑色,顯現了古意的氣息。懸魚部位有泥塑的「磬」形圖案,表示吉慶的意思。
|
|

聖旨牌 地點:澎湖天后宮577 次觀看聖旨牌又稱為「玉旨牌」,是各廟宇門面上的廟名匾,提示著廟中供奉的主神。聖旨牌雕工一般都極精緻,除了正中的廟名文字外,周邊常見的是三條盤龍,一龍盤在上緣,頭在正中,另二龍首下尾上,左右夾持。一般採用紅底金字及金龍,色調對比極為搶眼。
|
|
600 張圖片,共 50 頁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