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鄉土教材線上藝廊


首頁 :: 登入
相簿目錄 :: 最新上傳 :: 最新留言 :: 熱門圖片 :: 最高評分 :: 我的最愛 :: 搜尋

熱門圖片
1-1-35.jpg
藍點鸚哥魚1247 次觀看屬鸚哥魚科,俗稱芋魚,體長卵圓形,多少側扁。齒全部或大部分癒合為鳥嘴狀,只在上下頷齒前方中央留有齒縫,故有鸚鵡魚之稱,體色起初為黃色,各鱗片中央有藍色,體側有五條藍色橫帶。後來雄魚變為綠色,各鱗片邊緣呈淡紅色,頰部下方有一不規則之綠色寬帶。其為本科魚中最美味的一種,為熱帶沿海礁岩間美麗的魚類。定住性強,尤其是在海流暢通並著生茂盛海藻的岩礁破裂之處,夜間依著海藻停棲,日間才出來索食。主要以海藻蝦蟹為食。
1-1-52.jpg
雙帶石鱸1236 次觀看屬石鱸科石鱸亞科,俗稱條紋石鱸,本屬魚之特徵為體型大,體高尾窄,體肥厚為底棲高級食用魚類,其唇厚,眶前骨寬,鰓耙短少約十一~二十為其特徵。石鱸多半幼魚與成魚體色不同,隨成長變化,本種之幼魚為體側具三寬水平縱帶,隨年齡可能加到六條。石鱸幼魚多躲在礁緣下層邊緣具砂泥底之水層上,搖頭擺尾泳姿特殊,據稱此為模仿海蛞蝓之泳姿來避免掠食者的攻擊。成魚則多獨游,棲息於礁洞中,以甲殼或魚類為食,為雜食性。
1-1-01.jpg
石珊瑚類:(軸孔珊瑚)1205 次觀看珊瑚是一種群體動物,其群體由許多水螅體所組成,不過每個水螅體卻是各自營生。在珊瑚群體剛開始形成時,僅有一針尖大小的幼蟲附生在物體的表面,這幼蟲發育成水螅體後,會行無性生殖,經過不斷地分裂出新水螅體後,再逐漸形成我們所見的珊瑚群體。珊瑚也會行有性生殖,但是所產的配子會藉著水流帶到他處,而非留置共組珊瑚群體。
每種珊瑚分裂方式不同,分泌骨質的樣式也不同,這些是我們據以對珊瑚分門別類的依據。
1-1-09.jpg
大口鸚鯛1204 次觀看脊椎動物門隆頭魚科,唇厚、多肉質狀,下唇中央有凹溝。體黑色具五條白色橫帶,胸部白色,頭淺黃色或淺綠色,具藍邊的粉紅色帶,尾鰭黑色,或黑黃色,幼魚眼周圍具幅射狀白色帶。幼魚喜歡在淺海的礁區活動,以在底部的浮游甲殼類為食,成魚活動範圍較廣,在岩石、珊瑚礁、砂地的混合區出現,以底棲動物為食,尤其是住在沙中的多毛類,海膽軟體動物,有孔蟲等。
1-1-06.jpg
古氏土魟1199 次觀看脊椎動物門土魟科,主要特徵為體盤左右徑與前後徑相等或略長,尾部背腹兩面均無皮褶或稜脊。體盤上具藍色環狀斑,尾部尖端黑白相間為明顯特徵,平時停棲沙泥地,上覆砂泥,僅露眼、噴水孔及尾部在外,被人們不慎踩到時,會主動豎起尾棘攻擊人們。在澎湖地區毒魚排行榜排名第一,因此在海底活動時應行試探以免踩著魟魚而遭受攻擊。
2-8-18.jpg
道士       地點:二崁二興宮1166 次觀看  澎湖的道士,在民間信仰活動中居於極重要的地位,舉凡葬儀祭禮,代人渡死,建醮安厝,祈福求安,中元節作道場功果等,多由道士主持。
  澎湖的道士屬烏頭道士,兼修度生與度死。與台灣本島的道士在科儀上大同小異,只不過唸經懺的腔調有點不同而已,至於舞蹈步法則沒有統一的標準,曾經學過武術的大都擅長於「武齣」的動作,學過戲的表演動作則較斯文。
  澎湖道士最主要的工作,乃為廟宇神明建醮及人亡時作功德及葬儀,所以一般只能當作副業而已。這是廟宇神明建醮時,道士進行的儀式之一。
1-1-11.jpg
克氏海葵魚1150 次觀看脊椎動物門海葵魚亞科,俗稱小丑魚,與海葵共生,習性同粉紅海葵魚,體色一般為黃褐色到黑色,有三條白帶,體中央帶與頭等寬或較寬。幼魚較黃,有性轉變現象,雄魚在尾鰭上下緣出現黃邊。母魚和公魚有護巢護卵領域行為,雌魚為群聚中的第一優勢魚,體型最大,第二為雄魚,負責交配,其餘無性別功能,雌魚失去時有依順位遞補變性的現象,以藻類、浮游生物為食。
1-1-12.jpg
藍線高鰭粗皮鯛1138 次觀看脊椎動物門粗皮鯛科粗皮鯛亞科,俗稱三角倒吊,本亞科的特點在尾柄側有一尖銳的前棘,能收於溝中。本屬吻長,背鰭硬棘四~五,背臀鰭高。本魚種幼魚全身黃色,體側有白點組成的多條橫帶,隨成長由尾部開始漸次出現藍色,成魚轉為暗棕色。常棲身於珊瑚茂盛的區域,單獨或三兩成群活動,繁殖時或一對一,或多對多進行,以藻類為食。
1-1-08.jpg
鰻鯰1116 次觀看脊椎動物門鰻鯰科,俗稱沙毛,本種魚在第一背鰭和胸鰭各有一枚有毒腺之硬棘,其鰭有黑邊,體側有兩條黃色縱帶,屬夜行性底棲雜食性魚,晝間多成群密集棲於礁洞中不停的游動,若有落單,必是受傷之魚,遇危險則聚集成球狀,稱之為「鯰球」,成魚則多獨居。為澎湖地區毒魚排行榜第三名。
2-8-19.jpg
大法師 地點:二崁1110 次觀看 在澎湖,大法師稱為「壇頭」或「桌頭」,也有簡稱為法師的。澎湖的大師一般在廟宇辦事,不但要精通法術,而且通曉祀神的儀式,訓練小法師,並主持廟宇年中行事的法事事務;在私壇辦事的,也要精通符籙、咒語、指法等,除能為小孩收驚外,也能為人解決心理上障礙。
澎湖法師的派別「普庵派」和「閭山派」兩大派系,以「普庵派」較居多數。大法師又稱「法師長」、「法宮頭」,由於是神與人溝通的媒介,在漁村裡獲得民眾相當的重視。
這是大法師領著小法在「安營頭」的儀式。
1-1-79.jpg
虎斑烏賊1100 次觀看俗稱花枝,體背的紡錘狀斑十分明顯,死亡後不易消失,雄性之斑紋較長且兩端較尖,雌性則較為鈍圓,體內之內殼末端的軟骨狀物與烏賊有若干差,烏賊較少而薄,本種厚且多。在觸腕手掌部中央有三枚大型吸盤,棲息在水溫較高的黑潮水域,主要以捕食魚類之營石、金線紅姑魚、短吻花狗桿及底棲之對蝦科蝦類。漁夫常利用有霧的夜間乘小船出海,以燈光照射水面,此時虎斑烏賊多浮在水面呈睡眠狀態,在不驚動牠的情形下,以長柄之撈網捕捉,再活飼於網帶中伺機而售。
2-8-49.jpg
入神       地點:中屯永安宮1095 次觀看  神像俗稱為「金身」,一金身必先「入神」,神靈才能威嚇。入神又叫「開光點眼」,必須依據一定的儀式辦理,開光的人則由道士、大法師、小法均可,開光的部位有額頭(腦)、雙眼、雙耳、鼻、口、軀幹、雙手、雙腳等。開光需用新毛筆一支、鏡子一面,用毛筆沾雞冠血加辰砂,點在開光的部位,並有一定的祝詞,一面點一面唸。這是永安宮關聖帝君開光點眼的儀式。
600 張圖片,共 50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