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鄉土教材線上藝廊


首頁 :: 登入
相簿目錄 :: 最新上傳 :: 最新留言 :: 熱門圖片 :: 最高評分 :: 我的最愛 :: 搜尋

熱門圖片
1-2-99.jpg
崖錐 地點:東吉314 次觀看這是東吉島東北側的崖錐地形。在澎湖各島的海岸,尤其是有玄武岩海崖的海岸,其海崖就是造成崖錐地形的環境。一般崖錐的坡度如超過40度,其岩塊又會下落,造成更加寬廣的崖錐地形。圖中黑色玄武岩柱,是殘留在邊坡上的石柱群,近看時猶似身處荒野景色中。
1-2-19.jpg
灘岩 地點:牛心山附近313 次觀看其組成成份大部份是珊瑚碎屑、貝殼碎片的海沙,再由石灰質膠結而成。由於沈積環境在水中,所以水平層理非常清楚。
1-2-27.jpg
殼灰岩 地點:小門嶼313 次觀看為沈積岩的一種,完全由生物的介殼,及其遺骸堆積而成,其中有的混雜石英粒或粘土。在生物碎片中以有孔蟲的微小外殼最常見,其膠結物均為細晶的方解石。由於形成年代新,固結的程度不是很好,加上受到雨水淋洗和溶解的影響,外表常呈細小蜂窩狀的孔洞,極易辨認。
1-2-95.jpg
裾礁 地點:小白沙嶼313 次觀看裾礁又稱為岸礁或裙礁,是指直接和陸地或島嶼相連的珊瑚礁。澎湖群島四面環海,具有珊瑚礁發育的良好條件,在各島的海濱外都長有數種大小不同的珊瑚礁,這些由生物作用而形成的地形也稱為生物建造地形。
2-6-45.jpg
由鯨魚洞內向外看之景觀313 次觀看
2-6-93.jpg
小白沙嶼沙灘313 次觀看小白沙嶼位於島嶼北方海面上,因島西南方有大片白色沙灘而得名,是游泳、戲水的最佳場所,海底景觀更是美不勝收,為東海上戲水的新天堂樂園。
2-5-26.jpg
綠簑鷺312 次觀看身長為52公分,有黑色甚長的冠羽,在澎湖屬於少見的過境鳥,常矗立在水
邊的岩石上,盯著水下的獵物,伺機伸入水中覓食。菜園濕地曾有觀察記錄。
1-2-49.jpg
風化現象 地點:大果葉311 次觀看玄武岩的柱狀節理與板狀裂理先受到風化,岩層則由上往下逐漸風化。在此可以看到最上面的土層、球狀岩塊及加深的柱狀節理和板狀裂理。
1-2-17.jpg
石英斑岩 地點:花嶼310 次觀看斑岩是淺成岩的一種,是花嶼島上最普遍的岩石,其斑晶以石英為主者,稱為石英斑岩,分佈於花嶼東南岸,因風化嚴重,顏色變成黃灰色或白灰色。
1-2-36.jpg
褶皺 地點:七美龍埕310 次觀看褶皺又稱為「褶曲」,七美龍埕是澎湖最大的一處褶皺地形。
2-6-94.jpg
小白沙嶼玄武岩310 次觀看小白沙嶼南部的玄武岩柱狀節理發達,東部和南部均有優美的彎曲狀玄武岩,長約300公尺,高約20餘公尺,景觀相當壯麗。
1-2-47.jpg
風化作用 地點:花嶼309 次觀看堅硬的岩石暴露在地表或空氣中,時日長久,受到了物理風化與化學風化作用,起先表面會失去光澤或改變顏色,然後表面會發生鱗片或粒狀的脫落,經年累月後,岩石終會化為土壤或散沙,這種使岩石由硬變軟,由整塊而碎散的現象,就稱為風化作用。
600 張圖片,共 50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