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圖片 |

海蝕拱門 地點:小門278 次觀看如果伸入海中岩塊,最初被侵蝕的海蝕洞,繼續的淘刷深入,終至被貫穿而中空者,稱之為海蝕拱門,又稱為天然橋或海蝕門。澎湖地區最有名的海蝕拱門就是小門嶼的鯨魚洞,而規模最大者則在大貓嶼。
|
|

西嶼落霞278 次觀看夕陽西下,成群的漁船出海捕魚的盛況。
|
|

砂頁岩層 地點:小門276 次觀看這是小門西岸附近的砂、頁岩互層。
|
|

海蝕洞 地點:西吉276 次觀看這是一個極為特殊的海蝕洞,洞口不但寬、高又甚為深入,由於柱狀節理非常發達,洞內頂部的玄武岩失去支撐後向下崩落,形成一個透天的海蝕洞,居民俗稱它為灶籠,景觀相當壯麗。
|
|

東方環頸行鳥276 次觀看在澎湖有些族群是留鳥,有在此繁殖,有些可能是過境鳥,身材嬌小,約為18
公分,常在河口、沙洲、沼澤、魚塭、水田等泥濘灘地出現覓食,本地以菜園
濕地、山水沙灘、岐頭海灘等地數量較多,其特徵為行動迅速,如有人為干擾
其幼鳥,會以擬傷之方式欺敵
|
|

高蹺行鳥276 次觀看在澎湖屬於過境鳥,有細長的嘴,最大特徵為粉紅而細長的腳,利用長腳可到
較深水域覓食,利用探針般嘴來啄食,約有32公分,是種美麗的鳥。
|
|

花嶼燈塔276 次觀看位於島嶼西北端的花嶼燈塔,光照十餘海浬,素有「花嶼之光」的雅號。
|
|

桶盤嶼─(全景)275 次觀看 位於馬公南方約6浬的海面上,有一座由玄武岩石柱羅列環抱而形成的島嶼,兩端彎延突出,中為灣澳,狀似海中倒蓋的桶盤,因而被稱為桶盤。
桶盤嶼是澎湖群島中玄武岩柱節理最發達的一座島嶼,島四周均由垂直柱狀玄武岩圍繞。每一岩柱高約20公尺、寬約1.5公尺,顏色因氧化變成淺棕色,頂部則風化成球狀構造,所以有澎湖黃石公園的美譽。
在桶盤嶼西南方的海蝕平台上,有一似火山口的環狀構造,每當海水退潮時,露出中央隆起的岩塊,猶如一朵蓮花,當地人稱之為蓮花台,是澎湖地區少見的特殊火山地形。
|
|

翻石鷸274 次觀看背羽橙紅色,雖腳較為短小,但體色卻是本區可見到的鷸科鳥中最美麗者。
其特色是喜歡翻開小岩石,以啄食下方之生物,故稱之,身長約22公分,
為澎湖普遍之冬候鳥,以鹽水地之海濱為主要覓食與渡冬區。
|
|

桶盤嶼柱狀玄武岩呈淺棕色273 次觀看
|
|

目斗嶼燈塔273 次觀看島嶼南端有小小的白沙海灘,可供游泳戲水。特殊的岩石地質,及四周海底清澈可見的珊瑚礁地形,並有美麗的熱帶魚洄游,是潛水的新天地。
|
|

柱狀節理玄武岩 地點:桶盤島272 次觀看這是桶盤西南海崖粗壯的玄武岩柱。
|
|
600 張圖片,共 50 頁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