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鄉土教材線上藝廊


首頁 :: 登入
相簿目錄 :: 最新上傳 :: 最新留言 :: 熱門圖片 :: 最高評分 :: 我的最愛 :: 搜尋

熱門圖片
1-2-31.jpg
柱狀節理玄武岩 地點:桶盤島236 次觀看這是桶盤西南海崖粗壯的玄武岩柱。
1-2-90.jpg
沙丘 地點:大白沙嶼(白公)236 次觀看沙丘是風積地形的一種,是藉風力搬運堆積而成的地貌。這處沙丘的壯麗僅次於時裡。由於沙丘出現在朝南的玄武岩陡坡下,因此可推測是夏天時,西南氣流把沙灘的細沙向北吹送,受到地形的阻擋而形成。
2-5-23.jpg
蒼鷺236 次觀看是澎湖地區所能見到的最大型鷺科的鳥,身長約93公分,屬於普遍可見的冬
候鳥,在菜園濕地與興仁水庫、成功水庫為渡冬區,但因為特別怕人,所以並
不容易接近觀察牠。
2-6-88.jpg
員貝嶼石硯236 次觀看石筆的東側有一塊突出的玄武岩,橫斜的紋理十分美麗,稱為石硯,一筆一硯加上旁邊一片沙灘為紙,相映成趣。
2-6-85.jpg
目斗嶼燈塔235 次觀看目斗嶼位於澎湖島最北方,面積僅0.21平方公里,島上有一座高約40公尺的燈塔,為全亞東最高的鐵架燈塔,興建於民國十年,由於附近暗礁密布,海流湍急,這座燈塔有著相當大的重要性。
1-2-87.jpg
沙嘴 地點:青螺234 次觀看位在青螺虎頭山西岸的這處沙嘴,由於伸入海中的一端,常成鉤狀,所以又稱為灣頭沙嘴,其長度約150公尺,潔白的沙,彎彎的鉤,非常美觀。
1-2-88.jpg
陸連島 地點:時裡的乳仔尖山234 次觀看陸連島是指原先分離的島嶼,或是受波浪侵蝕而分離的陸塊,被後來的沈積物,如鵝卵石、珊瑚碎片、貝殼碎屑等等堆積合併成相連的島嶼或陸塊者。這種陸連島的連接地方,可以挖出許多的珊瑚及貝殼碎屑組成的白砂。
2-5-24.jpg
小白鷺234 次觀看特徵是嘴、腳為黑色,腳趾黃綠色,身長約61公分,在澎湖幾乎一年四季皆
可見到,但以冬天較常見,是此地最常見且數量頗多的候鳥。
1-2-63.jpg
海蝕崖 地點:鳥嶼233 次觀看海蝕崖又稱為海崖,是海岸受波浪嚙蝕而成的陡崖。海蝕是海水運動對陸地的破壞性作用; 海蝕的力量來自潮汐,海流和波浪,這些因素可同時或個別地對沿岸的陸地進行侵蝕,結果經常造成海岸的後退及海蝕平台與海崖的顯現。
1-2-69.jpg
海蝕溝 地點:七美233 次觀看海岸的岩石,其節理面較易受到海水侵蝕而逐漸擴大,若侵蝕作用成面狀的深入,則可侵蝕成一濠狀的海溝,這就稱為海蝕溝。
2-5-16.jpg
磯鷸233 次觀看為本地的冬候鳥,腹側邊有一白色凹缺口甚為明顯,是辨別此種鳥濕地為多。
的最大特徵。體長約18公分,停棲時常尾羽一翹一翹,甚為可愛。
在澎湖算是數量甚多的冬候鳥。幾乎在任何水域地方皆可發現牠的
芳蹤。
2-6-76.jpg
險礁嶼上度假的人潮232 次觀看
600 張圖片,共 50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