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鄉土教材線上藝廊


首頁 :: 登入
相簿目錄 :: 最新上傳 :: 最新留言 :: 熱門圖片 :: 最高評分 :: 我的最愛 :: 搜尋

熱門圖片
2-7-80.jpg
剪黏 地點:後寮威靈宮807 次觀看 剪黏又叫「剪花」,其製作過程是先以鐵線為骨架,再以灰泥塑雛形,然後剪裁各種顏色的陶瓷片黏貼在造形上,若是人物則臉部另以陶土捏塑燒好後才嵌上。
近年來,彩色玻璃也加入剪黏的行列,色彩於是更加豔麗。近期重建的廟宇,廟頂上是花團錦簇,亮麗非凡,可說都是剪黏的功勞。
2-8-42.jpg
建醮       地點:二崁二興宮807 次觀看  建醮又稱為「作醮」,澎湖大部分廟宇,於一年中,都有擇日作醮的活動,大多廟宇選在主神誕辰日,少數廟宇在年尾前辦理。廟宇作醮分為「公醮」及「私醮」兩種。「公醮」大多為祈求合境平安及國泰民安、風調雨順等,費用由村里眾民丁分攤;「私醮」則依個人謝願而申請,經費亦由個人負擔。作醮皆請道士來廟主持,除了例行的建醮外,「送王」時也必定要建醮。
1-1-02.jpg
腦瘤狀珊瑚上長滿了共生藻805 次觀看
1-1-65.jpg
鐘螺804 次觀看屬鐘螺科,分布於世界各地,達數百種之多。早期的貝類學家把它比作老式陀螺,因而英文名為陀螺貝,外表色彩豐富,內面有珍珠光澤,許多種類具有臍孔,口蓋角質,有許多環渦紋。棲息於珊瑚礁海域,為食用貝類。
2-8-43.jpg
請王       地點:赤馬802 次觀看  「請王」即是恭請王爺到廟宇來奉祀,以保佑合境平安。請王的儀式一般由「鄉老」率眾民丁,備香燭、祭品、神轎等擇定黃道吉日(大都由乩童指示),到海邊設香案恭請登陸,隨即迎至廟內奉祀神位,俟神像(俗稱金身)製作完後,舉行「開光點眼」,神像便有了神靈。
  部分經濟條件較佳的村里,在請王之時,也會建造「王船」,並將之供奉於偏殿,以供信徒的參拜。這是王船出廠的情形。
1-1-26.jpg
青嘴龍占801 次觀看屬龍占科,俗稱青嘴仔,體長可達九十五公分,體呈淺灰綠色,腹部灰白色,本種魚的特徵乃在體側鱗片上均具有一晶亮的小藍點,眼下方至吻部亦有三條同色斜帶,常棲息於岩礁區,屬肉食性魚類,以甲殼類、軟體動物及魚類為食。為肉質鮮美的食用魚,以鹽烤更佳。煮味噌湯或薑絲清湯亦味美。
2-8-40~0.jpg
營頭       地點:講美799 次觀看  這是講美龍德宮所設置之「石雕五營」中的南營。這些石雕元帥每尊高約一尺左右,身穿鎧甲,手執兵器,造形威神勇,該廟曾經用心考究各營元帥的姓氏和圖像,再由當地石匠用玄武岩雕製,並依各方位顏色裝飾,不但別緻而且頗富特色。
1-1-15.jpg
白口裸胸鯙797 次觀看脊椎動物門鯙科,口內皮膚為白色,體底色深棕略帶紫,其上滿佈深褐邊的小黃白點,該圓點大小不會隨個體增長而明顯變大,但會增多。鰓孔為黑色,尾端為白色。本種棲息於低潮線以下珊瑚礁洞,較大型的則在水深十公尺以下才可發現,習性與澎湖裸胸鯙相近。
2-7-77.jpg
泥塑 地點:二崁陳家古厝795 次觀看 泥塑是以灰泥塑形後,在表面上塗漆、洗石子或以線畫修飾的建築裝飾作品。由於造價不高,作品尺寸也可隨需要而調整,因此在澎湖地區廣受歡迎,無論廟宇、傳統民宅或西式洋樓,都常見其蹤影。
這是二崁陳家古厝仿巴洛克式風格的泥塑,正中央安置了一個時鐘,在民國元年的當時是極為先進的。
2-8-28.jpg
符咒碑       地點:大赤崁793 次觀看  這是座落在大赤崁村海岸邊,但現今由於海埔新生地的向外延伸,而變成處於北海遊客服務中心西南方的海崖下。三座符咒碑成ㄇ字形連排,中間一座是「魑魅魍魎」祭殺,左邊一座是南無彌陀佛的佛號,右邊一座是姜太公收邪魔,不但佛、道共同鎮壓,還有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北斗七星等的輔佐,可見此地早期是不太安寧的。
1-1-22.jpg
六線雀鯛792 次觀看屬於雀鯛科,俗稱青玲。體短而側扁,卵圓形。頭小有圓形之輪廓,吻短而鈍,口小,體側有六條黑色橫帶,其中第一條在眼眶上,全長約二十公分,為沿岸岩石間小型魚類,行動活潑迅速,以小型無脊椎動物為食。時常成群集結游泳,夏季甲殼類為食物,冬春之季則以藻類為食。
2-7-72.jpg
彩繪 地點:澎湖天后宮791 次觀看 在傳統建築的彩繪施作中,又多分為堵頭和堵內兩部分進行,堵頭師傅負責打底、著底色、設計並畫出堵頭圖案及邊框等,堵內部分則由繪筆師傅依相關位置的重要性和大小等條件,完成演義故事或人物、花鳥、山水、書法等作品。
這是澎湖天后宮三川殿內通樑的堵頭及堵內的彩繪。可惜因時日長久,色彩斑駁脫落非常嚴重。
600 張圖片,共 50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