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圖片 - 澎湖鄉土教材幻燈片 |

符咒碑 地點:大赤崁839 次觀看 這是座落在大赤崁村海岸邊,但現今由於海埔新生地的向外延伸,而變成處於北海遊客服務中心西南方的海崖下。三座符咒碑成ㄇ字形連排,中間一座是「魑魅魍魎」祭殺,左邊一座是南無彌陀佛的佛號,右邊一座是姜太公收邪魔,不但佛、道共同鎮壓,還有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北斗七星等的輔佐,可見此地早期是不太安寧的。
|
|

營頭 地點:講美839 次觀看 這是講美龍德宮所設置之「石雕五營」中的南營。這些石雕元帥每尊高約一尺左右,身穿鎧甲,手執兵器,造形威神勇,該廟曾經用心考究各營元帥的姓氏和圖像,再由當地石匠用玄武岩雕製,並依各方位顏色裝飾,不但別緻而且頗富特色。
|
|

敏魚835 次觀看屬鮨科,俗稱老鼠斑、尖嘴格、觀音格,體長橢圓形、側扁、頭小嘴尖、頭頂明顯凹入,背鰭高大,尾鰭圓形,體淺竭色,全身含鰭有黑色大小不一圓斑散布,隨成長此圓斑對身體之比例變小,但數目會增加。生活在岩礁區,幼魚因體色形狀奇特可愛,常見飼養於水族缸中。成魚是目前海鮮中之高貴魚類,供不應求,資源量已日漸減少。
|
|

三斑圓雀鯛833 次觀看屬雀雕科,俗稱三點白,體色通常呈暗褐色到黑色,並有淡色斑點在背鰭硬棘下方之側線附近;成魚淡色斑不明顯,而幼魚時白色明顯,且有另一斑於頭前,與海葵有共生行為。最大體長約十公分左右,棲息於礁池或水深一~五十五公尺之礁體斜面旁。
|
|

南洋銀漢魚831 次觀看屬於銀漢魚科,俗稱定鱗,體延長呈柱形略側扁,背部寬厚,腹部稍狹。吻短鈍、眼大、上側位。暖性小型魚類,棲息於河口半淡鹹水域及沿岸內區。以動物性浮游生物為食,為食用魚。
|
|

鎮風塔 地點:後窟潭(重光里)828 次觀看 位於陸地上的石塔,不論處在山邊海側或村落週邊,因具有鎮風的功用,所以一般稱之為「鎮風塔」。這裡所指的風是帶有煞氣的風,是會讓人畜不安的邪風,所以鎮風塔也是在驅邪鎮煞,保護村民的。
這是座落在後窟潭的「凌霄寶塔」,位於村落西側距海不遠的山坡上,是一座九層的石塔,塔頂安置葫蘆一個,維護得相當完好。
|
|

乞龜 地點:澎湖天后宮827 次觀看「乞龜乞綵乞平安」,澎湖的乞龜活動,其用意都是在乞求平安。澎湖乞龜的民間信仰活動,也是元宵節的民俗活動之一。因為龜是四靈之一,到廟中乞龜者,口中念念有詞,都是向神明祈求增福、求嗣,或討海滿載的心願,並約定明年奉還原龜或加還的心願。還龜時可要放上一串鞭炮,也代表著一年以來事業的有成。
乞龜的種類隨著時代的變遷而有很大的變化,從最早的「鳳片龜」、「糯米龜」到「金錢龜」、「金龜」、「米龜」、「果凍龜」等。這是澎湖天后宮用小包米堆塑而成的大米龜。
|
|

天后宮側面全景826 次觀看
|
|

入火 地點:中屯永安宮825 次觀看所謂「入火」就是神祇進駐新廟的一種儀式,這一儀式是由許多的儀式所串聯成,其中較為重要的儀式:請神、祭外煞、請水、請火、發五營火、巡營、開火、翻火、入火開宮門、入宮安座等。
這是神轎從五營火堆上通過的情形。
|
|

臭都魚擬周圍環境改變體色823 次觀看
|
|

天后宮內的雕鏤822 次觀看
|
|

中國單棘魨821 次觀看屬皮剝魨科,在體側各鱗中必有一強棘,尾柄中軸部份上下有自基底向頭前方生長的四~六枚棘,腹部皮瓣特別發達,體黃褐色上有暗色小點集合為塊狀,尾鰭上緣軟條延長為絲狀,棲息於珊瑚礁或岩礁。以底棲動物、藻類、小魚為食。
|
|
600 張圖片,共 50 頁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