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圖片 - 澎湖鄉土教材幻燈片 |

哈氏葉鯛712 次觀看屬隆頭魚科錦魚屬,體長柱形,側扁、口小、吻鈍長,尾鰭雌魚截平,雄魚新月形凹入。頭部於眼之四週具五條軸射狀粉紅色寬帶,體背具六條向後下方斜走並向後漸短之黑褐色橫帶。分佈在較淺的潮池、岩礁或珊瑚礁地區,出現的地方通常都混雜著珊瑚礁、碎石和沙。幼魚在珊瑚頭上活動,一遇危險就鑽進枝條間。成魚到處游走,沒有特殊的領域範圍,以底棲性或浮游性的甲殼類和小魚為食,有時也吃有孔蟲。
|
|

順承門一隅712 次觀看
|
|

方解石 地點:鎖港711 次觀看方解石的主要成分既是碳酸鈣,海水中含有許多碳酸鈣,這些碳酸鈣隨著海水進入玄武岩的晶洞裡,然後慢慢的結晶變成了方解石的晶體,隨著碳酸鈣的數量多寡,影響了方解石晶體的大小。
|
|

大棘皮剝魨710 次觀看屬鱗魨科,頰部具五條淺溝,不明顯,溝內亦無色素,胸鰭後每一驎片中央皆具一水平隆脊,體色深棕灰色且帶藍,頰部深藍色,背鰭與臀鰭軟條邊緣黃色,尾鰭上下緣鰭條末端黃色,棲息於淺海珊瑚礁海域,以底棲動物、藻類、小魚為食。
|
|

繞境 地點:澎湖天后宮710 次觀看用神轎將廟宇的神明,抬到大街小巷繞行,或者抬到別的社里;或者用船載著神明繞行海域,都可以稱為「繞境」,但這是較為廣義的說法,依此說法,則用飛機空中繞行,也可稱之繞境了。
這是繞境前小法用淨鞭在船上向神龕開鞭洗淨的儀式,意思是神明請入神龕前,必須是潔淨無污穢的。
|
|

苦檻藍:苦檻藍科 保育植物706 次觀看嗨!大家好,我是苦檻藍,也有人叫我鳥踏樹。在竹灣漁檢站、二崁漁塭、西嶼漁會南邊路西都可以找到我。我是常綠叢生小灌木。我的花有撩人的紫紅色斑,常常吸引昆蟲、小鳥來光臨。我在冬天開花,所生的果子是綠色的。
|
|

文石印章 地點:通樑702 次觀看傳統的文石印章,多磨成橢圓形或是圓形,觀賞性多於實用性。印章少有全料材質,多是與玄武岩相間,文石則成為章面的主構圖,在不同色澤的對比效果下,墨綠色、鑲金邊的文石,更顯出華貴的寶氣。
|
|

三葉鸚鯛幼魚701 次觀看
|
|

黑帶赤尾冬696 次觀看屬紅姑魚科,體長可達三十公分左右,本種體呈青灰色,腹部呈白色,由眼後至尾柄上方有一褐色縱帶,帶之中間部最寬,眼間區有一黃色寬帶。一般而言,赤尾冬之魚類大多生活在珊瑚礁或岩礁沿岸,而本種則性喜棲息活動於沙泥底層之水域,以底棲之無脊椎動物為食,多半獨游。為食用魚,煮薑絲清湯或豆腐味噌湯,味道不錯。
|
|

鐵質石英砂岩 地點:西嶼696 次觀看此砂岩全由石英砂和褐鐵礦膠結而成,顏色呈棕褐色,其中白色者即為石英砂粒,其厚度最可達2公尺左右。由於膠結非常堅固,常被挖掘當作房屋建築及防風牆圍築的材料。
|
|

窗 地點:澎湖天后宮692 次觀看這是以螭虎的圖案所雕鑿的石窗,採用青斗石材,窗櫺由六隻左右對稱的螭虎圖紋所構成。若仔細看時,它由上面的四隻螭虎圍成一個爐形,爐上並置以如意紋,象徵「吉祥如意」的寓意;下面二隻螭虎則圍成爐座狀,合稱為「螭虎圍爐」。亦有以上面四隻圍成瓶狀,與下面二隻圍成案几,合之象徵平安的「瓶案」。
|
|

馬背 地點:許家687 次觀看 馬背又稱馬脊,馬背是曲脊呈現圓虹狀,形似馬背而稱之。其樣式有配合五行之說而分為金、木、水、火、土五種,相傳是以屋主與該房屋所在環境的方位、朝向的陰陽五行屬性為依據而建造。
這是金字形的馬背,由於線條簡潔,營造容易,是澎湖地區傳統建築中最常見的馬背形式之一。
|
|
600 張圖片,共 50 頁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