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鄉土教材線上藝廊


首頁 :: 登入
相簿目錄 :: 最新上傳 :: 最新留言 :: 熱門圖片 :: 最高評分 :: 我的最愛 :: 搜尋

相簿首頁 > 澎湖鄉土教材幻燈片

熱門圖片 - 澎湖鄉土教材幻燈片
2-5-19.jpg
東方環頸行鳥332 次觀看在澎湖有些族群是留鳥,有在此繁殖,有些可能是過境鳥,身材嬌小,約為18
公分,常在河口、沙洲、沼澤、魚塭、水田等泥濘灘地出現覓食,本地以菜園
濕地、山水沙灘、岐頭海灘等地數量較多,其特徵為行動迅速,如有人為干擾
其幼鳥,會以擬傷之方式欺敵
1-2-46.jpg
緻密玄武岩 地點:小白沙嶼331 次觀看不同質地的玄武岩,來自不同的岩漿庫,當岩漿噴出地表時,其冷卻凝結固的時間,受到當時環境的影響極大,岩石中礦物顆粒的大小、形狀、排列方式和膠結組成的情形也就不同。緻密玄武岩無氣孔,比重2.9~3.2,顏色大多為深黑色,外觀上極為細緻黝黑。
1-2-20.jpg
灘岩 地點:小白沙嶼330 次觀看主要成份為珊瑚碎屑及貝殼碎片,膠結程度非常良好。但長期的海浪侵蝕後,又被割切得支離破碎,加上人為的破壞,整個景觀顯得非常零亂,相當令人惋惜。
1-2-56.jpg
風化紋 地點:竹灣西北330 次觀看鹼性玄武岩中,含有豐富的鐵鎂礦物,當風化進行時,鐵因氧化而變成氧化鐵,這些氧化鐵沿著岩石的節理或裂理滲透,將節理或裂理的縫隙填充成為美麗的圖案或花紋。
2-5-16.jpg
磯鷸330 次觀看為本地的冬候鳥,腹側邊有一白色凹缺口甚為明顯,是辨別此種鳥濕地為多。
的最大特徵。體長約18公分,停棲時常尾羽一翹一翹,甚為可愛。
在澎湖算是數量甚多的冬候鳥。幾乎在任何水域地方皆可發現牠的
芳蹤。
2-6-49.jpg
葉日出330 次觀看葉村位於澎湖本島最東邊的漁村,早以葉日出之美聞名,站在村後山丘上,每當晨曦火輪由海洋中上昇,光芒萬丈,華麗奪目,在晴朗的天氣,可看見中央山脈,與西嶼落霞同為澎湖八景之一。
1-2-24.jpg
砂頁岩層 地點:小門329 次觀看這是小門西岸附近的砂、頁岩互層。
1-2-62.jpg
玄武岩欣賞 地點:七美329 次觀看四十公尺高的玄武岩柱是令人嘆為觀止的。若是美國黃石公園內的玄武岩景觀是世界級的景觀,則七美西北灣的玄武岩柱,只有解讀為超世界級的景觀了。
1-2-63.jpg
海蝕崖 地點:鳥嶼329 次觀看海蝕崖又稱為海崖,是海岸受波浪嚙蝕而成的陡崖。海蝕是海水運動對陸地的破壞性作用; 海蝕的力量來自潮汐,海流和波浪,這些因素可同時或個別地對沿岸的陸地進行侵蝕,結果經常造成海岸的後退及海蝕平台與海崖的顯現。
1-2-79.jpg
壺穴 地點:七美329 次觀看海浪攜帶著石礫在海蝕平台上進行打轉鑽蝕,起初是在平台上磨蝕成一淺穴,當帶有漩渦的海流一再推動這小凹穴的石礫時,會使小凹穴逐漸變深變大,於是就成了壺穴。這是在七美龍埕上成排的壺穴,是澎湖壺穴最多的地方。
1-2-88.jpg
陸連島 地點:時裡的乳仔尖山329 次觀看陸連島是指原先分離的島嶼,或是受波浪侵蝕而分離的陸塊,被後來的沈積物,如鵝卵石、珊瑚碎片、貝殼碎屑等等堆積合併成相連的島嶼或陸塊者。這種陸連島的連接地方,可以挖出許多的珊瑚及貝殼碎屑組成的白砂。
2-5-27.jpg
白鶺鴒329 次觀看在澎湖屬於冬候鳥,身長約19公分,飛行時常發出「唧唧」聲,因為混種之 故,有許多的亞種,但都算是白鶺鴒,野外觀察時,不要誤認為不同種類之。
飛行常以波浪型前進之。
600 張圖片,共 50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