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圖片 - 澎湖鄉土教材幻燈片 |

翻石鷸240 次觀看背羽橙紅色,雖腳較為短小,但體色卻是本區可見到的鷸科鳥中最美麗者。
其特色是喜歡翻開小岩石,以啄食下方之生物,故稱之,身長約22公分,
為澎湖普遍之冬候鳥,以鹽水地之海濱為主要覓食與渡冬區。
|
|

褶皺 地點:七美龍埕239 次觀看岩層受到壓力推擠以後,會發生傾斜或呈波浪狀的彎曲,這種現象叫做「褶皺」。龍埕的海蝕平台由火角礫岩所構成,由於受到後來岩漿噴發力量的擠壓,呈S型的彎曲,好似一條蟠龍的外形,所以此海蝕平台稱做「龍埕」。
|
|

似方山地形 地點:小雞善239 次觀看小雞善也是一處典型的玄武岩似方山小島,頂部地表平坦,而四周被陡峭的海崖所圍繞。由於島嶼面積狹小,風化表層被風浪沖刷帶走,僅留下整座由玄武岩所構成的熔岩台地。
|
|

風化紋 地點:竹灣西北239 次觀看鹼性玄武岩中,含有豐富的鐵鎂礦物,當風化進行時,鐵因氧化而變成氧化鐵,這些氧化鐵沿著岩石的節理或裂理滲透,將節理或裂理的縫隙填充成為美麗的圖案或花紋。
|
|

海蝕洞 地點:西吉239 次觀看這是一個極為特殊的海蝕洞,洞口不但寬、高又甚為深入,由於柱狀節理非常發達,洞內頂部的玄武岩失去支撐後向下崩落,形成一個透天的海蝕洞,居民俗稱它為灶籠,景觀相當壯麗。
|
|

砂頁岩層 地點:小門238 次觀看這是小門西岸附近的砂、頁岩互層。
|
|

東方環頸行鳥238 次觀看在澎湖有些族群是留鳥,有在此繁殖,有些可能是過境鳥,身材嬌小,約為18
公分,常在河口、沙洲、沼澤、魚塭、水田等泥濘灘地出現覓食,本地以菜園
濕地、山水沙灘、岐頭海灘等地數量較多,其特徵為行動迅速,如有人為干擾
其幼鳥,會以擬傷之方式欺敵
|
|

金嶼238 次觀看赤崁與險礁之間有座金嶼,相傳是澎湖名人張百萬在此拾得黑金磚而一夜致富。
|
|

吉貝嶼238 次觀看吉貝嶼位於白沙島北方約5.5公里處,是澎湖東北海域上最大島嶼,面積約3.1平方公里。全島地勢東高西低,東半部極度平坦的玄武岩方山台地,和西南方由海積地形組成的美麗沙灘、沙嘴是本島地形的兩大特色。廣袤的沙灘由西崁山向南延伸3公里長,在沙灘的盡頭,由於風化和海流作用,形成一彎長700餘公尺的沙嘴,潔白細柔的沙質和優美的弧形,為全省難得一見的地形景觀。
|
|

砂頁岩層 地點:外垵237 次觀看這是厚度蠻大,水平層理又甚分明的砂頁岩互層。
|
|

壺穴 地點:七美237 次觀看海浪攜帶著石礫在海蝕平台上進行打轉鑽蝕,起初是在平台上磨蝕成一淺穴,當帶有漩渦的海流一再推動這小凹穴的石礫時,會使小凹穴逐漸變深變大,於是就成了壺穴。這是在七美龍埕上成排的壺穴,是澎湖壺穴最多的地方。
|
|

沙丘 地點:大白沙嶼(白公)237 次觀看沙丘是風積地形的一種,是藉風力搬運堆積而成的地貌。這處沙丘的壯麗僅次於時裡。由於沙丘出現在朝南的玄武岩陡坡下,因此可推測是夏天時,西南氣流把沙灘的細沙向北吹送,受到地形的阻擋而形成。
|
|
600 張圖片,共 50 頁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