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圖片 - 澎湖鄉土教材幻燈片 |

風化紋理 地點:竹灣西北281 次觀看這是玄武岩節理風化後形成的紋理。在這大片的離水海蝕平台,風化作用加上海浪的拍擊,將節理雕刻得非常深入,也成了特殊的風化景觀。
|
|

褶皺 地點:七美龍埕280 次觀看岩層受到壓力推擠以後,會發生傾斜或呈波浪狀的彎曲,這種現象叫做「褶皺」。龍埕的海蝕平台由火角礫岩所構成,由於受到後來岩漿噴發力量的擠壓,呈S型的彎曲,好似一條蟠龍的外形,所以此海蝕平台稱做「龍埕」。
|
|

海蝕溝 地點:風櫃280 次觀看澎湖地區的海蝕溝以風櫃洞前最具代表性。
|
|

吉貝嶼280 次觀看吉貝嶼位於白沙島北方約5.5公里處,是澎湖東北海域上最大島嶼,面積約3.1平方公里。全島地勢東高西低,東半部極度平坦的玄武岩方山台地,和西南方由海積地形組成的美麗沙灘、沙嘴是本島地形的兩大特色。廣袤的沙灘由西崁山向南延伸3公里長,在沙灘的盡頭,由於風化和海流作用,形成一彎長700餘公尺的沙嘴,潔白細柔的沙質和優美的弧形,為全省難得一見的地形景觀。
|
|

海蝕溝 地點:七美279 次觀看海岸的岩石,其節理面較易受到海水侵蝕而逐漸擴大,若侵蝕作用成面狀的深入,則可侵蝕成一濠狀的海溝,這就稱為海蝕溝。
|
|

海蝕洞 地點:鳥嶼278 次觀看海崖底部在高潮線附近,如被海浪沖蝕成一個凹入的缺口,稱為海蝕凹壁。如果繼續向內淘刷,使空隙加大,狀如洞穴,即稱為海蝕洞。形成海蝕洞的岩石,大都是岩性較脆弱,或是岩石節理較發達的地方,岩石較易鬆脫崩落,且常在濱線的高度附近,沿著岩石脆弱的地帶深入侵蝕而造成的。
|
|

沙嘴 地點:吉貝278 次觀看沙嘴也是沙灘的一種型態,多由沿岸流或海浪搬運泥沙,在海岬尖端或海岸之轉折處沈積,形成一列高出海面的狹脊,一端與海岬或海岸相連,另一端則伸入海中,這種海積地形稱之為沙嘴。
|
|

目斗嶼燈塔276 次觀看目斗嶼位於澎湖島最北方,面積僅0.21平方公里,島上有一座高約40公尺的燈塔,為全亞東最高的鐵架燈塔,興建於民國十年,由於附近暗礁密布,海流湍急,這座燈塔有著相當大的重要性。
|
|

風化紋 地點:竹灣西北275 次觀看棕褐色的氧化鐵及金黃色的風化紋,構成一幅美麗的圖案,尤其一圈圈金黃色的圓, 好似文石眼一般的亮麗與特別。
|
|

員貝嶼石硯275 次觀看石筆的東側有一塊突出的玄武岩,橫斜的紋理十分美麗,稱為石硯,一筆一硯加上旁邊一片沙灘為紙,相映成趣。
|
|

海岸線 地點:七美274 次觀看澎湖群島大小島嶼和岩礁很多,海岸線曲折複雜,總長度達320公里,半島形的凸出及內灣狀的凹入甚多,有的海岸是由柱狀玄武岩海崖構成,有的海岸是由岩台構成,有的海岸則是由白砂鋪成。
|
|

海蝕平台 地點:風櫃274 次觀看海浪日夜不停淘刷海崖,久而久之,海崖逐漸崩退,形成和海水面近乎同高度的平坦岩台,這種地形就稱為海蝕平台。海蝕平台因是由海水波浪侵蝕而形成,所以又稱為波蝕棚或波切台地,或浪切平台。
|
|
600 張圖片,共 50 頁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