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圖片 - 澎湖鄉土教材幻燈片 |

海蘋果925 次觀看他其實是一種叫做光參的海參,外型跟一般人印象中的海參相差很大,光參身形比較短,甚至有點胖,所以看起來像顆蘋果。
|
|

澎湖裸胸鯙924 次觀看脊椎動物門鯙科,俗稱薯鰻,體呈圓柱狀,尾部側扁,體表無鱗、頭長、口大、牙齒銳利,身被厚皮有黏液,體色淡或灰白而有黑斑塊,斑塊通常小於間隔。裸胸鯙因生活在珊瑚礁海域,所以色彩頗為豐富,不同的體色是它們分類的主要依據。生活在海中時,白晝時僅露頭部在外,尾部卷縮,張口呼吸顯露出其銳利的牙齒。鯙科多半夜間出外捕食其它魚類,是珊瑚礁群中掠食者,有些種類牙齒尚且內彎,再加上其似蛇般強勁的扭曲力,一旦被咬著則難以擺脫。由於皮膚厚且分泌黏液,故常穿梭於岩縫及礁縫之中,不受傷害。
|
|

五營火 地點:中屯永安宮923 次觀看新廟落成入火大典中,必先請壇發「五營火」,發火時,由小法五人各執發火符,先由南營發火,其他各營同時接著點發。
當「五營火」熊熊燃燒之際,小法必須繞著五營火進行「巡營」的儀式,小法穿梭於火堆中操營,五營操營完畢,才能進行「開火」儀式。
|
|

玫瑰毒899 次觀看屬毒科,俗稱石頭公、石狗公,外觀與相似,但更醜陋更不易發現。頭大,口大斜裂近垂直,皮粗厚有許多皮質突起,體色變化大,皮下埋有腺體,背鰭棘部有致命毒腺,常停棲於礁台上,偽裝四周環境,伺機獵捕小魚。
|
|

黑星寶螺897 次觀看屬寶螺科,俗稱豬嬤,殼大而厚重,背圓臌,底部扁平或微凹,殼緣在殼上半部呈長型隆起。幾個世紀以來,寶螺以其瑰麗的色彩,奪目的光澤及討人喜愛的外型,普遍受到人們的青睞和賞識,被奉為珍品而多加以收藏,寶螺生長的初期,會發育出鐎形的螺塔及膨大的體層,隨後體層逐漸包住螺塔,同時唇緣加厚,最後狹窄殼口,兩邊長出齒。寶螺晝伏夜出,棲息於珊瑚礁附近,以海藻為食。
|
|

北方棘蝶魚891 次觀看屬棘蝶魚科,俗稱金蝴蝶、金蝶,本屬魚之特徵為鱗片甚小,奇鰭鰭條不延長。本種魚幼魚全身暗褐色,尾鰭及腹鰭黃色,眼後方有一黃色橫帶,會隨成長而消失;成魚以黃褐色為底,上有條豔藍色橫紋,大都單獨出現,以海綿、藻類和附著生物為食。與二棘蝶魚同,除毒棘外亦可能有熱帶海魚毒。本身不具食用價值,所以大可不必冒險去吃它。
|
|

文石賞析 地點:將軍888 次觀看在海水中,碳酸的含量有時可能相當高,若與玄武岩中的鈣化合,便在晶洞中形成文石。這是一塊幾乎填滿晶洞的碳酸鈣結晶,滲入了甚多的氧化鐵,表面並且有文石眼的存在,是一塊可供賞玩的雅石。
|
|

文石印章 地點:將軍、望安884 次觀看這是鑲眼文石印章。望安及將軍的文石印材,乃是以文石眼取勝;視章面石眼的多寡、構圖的分布為審美點。但一支印材無法五面均具有文石眼,於是匠師便細心的把「眼」用黏合劑鑲嵌在印材上,再經過琢磨而製成鑲眼文石印章,真的是巧奪天工,嘆為觀止。但一般印材鑲台用的材料,則以條紋大理石為主。
|
|

三葉鸚鯛874 次觀看屬隆頭魚科,俗稱西仔魚,幼魚體白色或淡綠色,吻部淡綠色,體各鱗片具一紅色細橫線,頭部具有許多紅色短線及點。成魚體紅褐色,頭部綠色,體側橫帶較不明顯,各鱗具紅色細橫線,頭部具橙色點及短線。體長可達五十公分,屬珊瑚礁或岩礁區之熱帶魚類,通常於海藻堆中棲息,幼魚亦可在潮池中捕獲。以小魚、甲殼類及軟體動物為食,可作為海水觀賞魚,亦可食用,但肉質並不細嫩,略為粗糙。
|
|

庫達海馬872 次觀看俗稱海馬,頭部似馬,身似蝦,尾如象鼻,是最不像魚的魚,在牠身上很多特別的地方,如有一雙會轉動的眼睛,游泳時頭上尾下的垂直游泳式,最稀奇的是牠和海龍是目前世界上唯一雄性產子案例。在生殖季時,雄海馬下腹部前方會形成育兒囊,雌海馬即產卵於其內,排完卵雌海馬就沒事了。以後卵的孵化全交由雄海馬來完成,小海馬長到一定大小時,雄海馬就會收縮肚子,他們一條一條擠出育兒囊,出生後的小海馬即能游泳及獨立了。
|
|

文石雕刻 地點:將軍862 次觀看這是「松鶴延年」雕刻作品的反面,作者將墨綠色及棕褐色等部份加以拋光,並把它浮雕,以加深其輪廓。
|
|

錦繡龍蝦860 次觀看俗稱青殼仔(小型)、龍蝦王(超大型),為龍蝦科中的超大型種。其最主要的特徵為腹節兩側各有一個(幼體)或兩個(成體)米黃色小斑點。幼蝦多半棲息於河口附近,愈大型愈向外海移動,在移動過程中,常被沿岸之底拖網捕獲,給漁夫帶來意外的驚喜。其主要食物仍然是貝類,次為魚類。
|
|
600 張圖片,共 50 頁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