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評分 - 01澎湖的海洋生物 |
高鼻海鰶730 次觀看屬鯡科水滑亞科,俗稱油魚,體長約二十一公分,體高而側扁,口裂成 狀開於下方。背鰭前鱗成對,兩鱗在中線重疊。頭部及體背青綠色,腹部銀白色,鰓蓋大部份呈金黃色,後方具一大黑斑,體側上方具四~五縱行暗色小點。喜棲於泥沙底的河口區,有時進入河川下游區,為食用魚,肉質細嫩唯多刺。 (8 個評分)
|
|
藍線高鰭粗皮鯛1132 次觀看脊椎動物門粗皮鯛科粗皮鯛亞科,俗稱三角倒吊,本亞科的特點在尾柄側有一尖銳的前棘,能收於溝中。本屬吻長,背鰭硬棘四~五,背臀鰭高。本魚種幼魚全身黃色,體側有白點組成的多條橫帶,隨成長由尾部開始漸次出現藍色,成魚轉為暗棕色。常棲身於珊瑚茂盛的區域,單獨或三兩成群活動,繁殖時或一對一,或多對多進行,以藻類為食。 (8 個評分)
|
|
三斑圓雀鯛782 次觀看屬雀雕科,俗稱三點白,體色通常呈暗褐色到黑色,並有淡色斑點在背鰭硬棘下方之側線附近;成魚淡色斑不明顯,而幼魚時白色明顯,且有另一斑於頭前,與海葵有共生行為。最大體長約十公分左右,棲息於礁池或水深一~五十五公尺之礁體斜面旁。 (6 個評分)
|
|
邵氏寒鯛953 次觀看屬隆頭魚科,俗稱石,頭部及體側上部藍灰色,腹部硫黃色,上頜較短,向後不達眼前緣;上下緣各具四犬齒,眼眶前後有數條藍紋。本種魚棲息在沿岸相當深的暗礁區附近。主要是以甲殼類及卷螺為食,它的犬齒以輕易咬碎貝類的硬殼。寒鯛類在夜間都有睡覺的習慣,匿於岩蔭或躲入岩穴之中,所以夜釣不可能捕獲。 (5 個評分)
|
|
三線雞魚765 次觀看屬石鱸科石鱸亞科,俗稱雞魚,體長可達六十公分,唇薄,眶間骨窄,以浮游動物為食,故鰓耙細長;體色銀白,體上半有三條寬的黑褐色縱帶,幼魚時尤其明顯,成魚則較或不明顯。本種魚性喜密成群巡游於珊瑚礁區外圍之水層中,以人工魚礁或獨立礁區最常見,以動物性浮游生物為食。屬於船釣較常漁獲之魚種,可煮薑絲清湯或味噌湯,此魚最好吃的方法是加薑片和蔥絲加以清蒸。 (5 個評分)
|
|
宮廷芋螺820 次觀看屬軟體動物門芋螺科,俗稱宮廷螺,貝殼有赤褐色和白斑,殼長約八公分,圓筒形。夜行性掠食者,以嗅檢器感知多毛類、其它軟體動物和小型魚類的存在後,毒腺會分泌毒液,藉著齒舌的螫刺獵物使之麻痹後進食。人們常因其外殼型態優美而忽略其危險性,易被芋螺刺傷。雖然毒腺位於口吻內,但因殼口寬大,口吻可任意延伸,因此仍應避免徒手接觸螺體。 (4 個評分)
|
|
雙帶烏尾冬701 次觀看屬烏尾冬科,俗稱烏尾冬仔,背面紫藍,腹面呈淡紅色,因在體側具二條黃色縱帶,故名之。尾鰭深分叉且在上下葉末端有明顯黑斑。常在岩礁區或珊瑚礁區成群游動覓食,屬肉食性,以動物性浮游生物為食。產卵期在春天,為食用魚,可用薄葉單棘魨的魚皮作假餌來釣此類魚,小魚用鹽醃後煎食,中、大型魚則多為紅燒。 (4 個評分)
|
|
敏魚781 次觀看屬鮨科,俗稱老鼠斑、尖嘴格、觀音格,體長橢圓形、側扁、頭小嘴尖、頭頂明顯凹入,背鰭高大,尾鰭圓形,體淺竭色,全身含鰭有黑色大小不一圓斑散布,隨成長此圓斑對身體之比例變小,但數目會增加。生活在岩礁區,幼魚因體色形狀奇特可愛,常見飼養於水族缸中。成魚是目前海鮮中之高貴魚類,供不應求,資源量已日漸減少。 (4 個評分)
|
|
黑帶赤尾冬635 次觀看屬紅姑魚科,體長可達三十公分左右,本種體呈青灰色,腹部呈白色,由眼後至尾柄上方有一褐色縱帶,帶之中間部最寬,眼間區有一黃色寬帶。一般而言,赤尾冬之魚類大多生活在珊瑚礁或岩礁沿岸,而本種則性喜棲息活動於沙泥底層之水域,以底棲之無脊椎動物為食,多半獨游。為食用魚,煮薑絲清湯或豆腐味噌湯,味道不錯。 (3 個評分)
|
|
中國鱟1011 次觀看節肢動物門劍尾科,身覆堅硬的甲殼,尾部有條尖銳的尾巴,動作十分笨拙,但在遭遇外敵襲擾時,會將頭胸二節體軀彎躬起,然後將那支銳刺般的長尾,朝向敵襲的方向,或許是這種防衛術,才使得鱟能從五億年前繁衍延續到至今。鱟以鰓呼,喜棲於沙質海底,春季繁殖,雄鱟常伏於雌鱟背上一起游泳,幼鱟須經八年才能成熟。以蠕蟲和軟體動物為食。一般成鱟無毒,而幼鱟有毒,應避免食幼鱟。 (2 個評分)
|
|
三葉鸚鯛幼魚650 次觀看 (2 個評分)
|
|
豹鱠928 次觀看屬鮨科,俗稱條,體暗褐色,密佈具黑邊之藍色小斑點。鮨魚種多,其棲息環境變化亦不同,有的為底棲性魚種,有的會遊走各方,有的具有領域性,有的多在水層中游動,有的偏好砂泥之岩礁環境。它們的體色大多鮮豔多變化且雌雄雙色,及雌變雄之性轉變現象。大部份屬於肉食性魚類,以甲殼類或魚類為食,底棲魚種大都具領域性,且具擬態行為,即體色和四周環境相似而使不小心的魚類被掠食。其小魚生活在水深較淺,而其成魚則會移往較深水域棲息。本科魚類大多肉味鮮美,具高經濟價值。 (2 個評分)
|
|
80 張圖片,共 7 頁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