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鄉土教材線上藝廊


首頁 :: 登入
相簿目錄 :: 最新上傳 :: 最新留言 :: 熱門圖片 :: 最高評分 :: 我的最愛 :: 搜尋

相簿首頁 > 澎湖鄉土教材幻燈片 > 01澎湖的海洋生物

最高評分 - 01澎湖的海洋生物
1-1-28.jpg
橫帶石鯛707 次觀看屬石鯛科,俗稱萬里散,體卵圓形,甚側扁,兩顎齒成鸚鵡喙嘴狀,軟背鰭及臀鰭高聳,後緣近似垂直,尾鰭略凹入,體灰褐色而帶淡藍色,具七條黑色橫帶,此帶隨成長而消失,吻黑色。
(3 個評分)
1-1-72.jpg
饅頭海星997 次觀看棲於低潮線至三十公尺,但深水者體型較大,顏色亦多變,身體內有塊狀骨骼及大量海水,以珊瑚蟲及藻類為食,有時可在身體下方發現小蝦。
(8 個評分)
1-1-44.jpg
大棘皮剝魨656 次觀看屬鱗魨科,頰部具五條淺溝,不明顯,溝內亦無色素,胸鰭後每一驎片中央皆具一水平隆脊,體色深棕灰色且帶藍,頰部深藍色,背鰭與臀鰭軟條邊緣黃色,尾鰭上下緣鰭條末端黃色,棲息於淺海珊瑚礁海域,以底棲動物、藻類、小魚為食。
(5 個評分)
1-1-35.jpg
藍點鸚哥魚1242 次觀看屬鸚哥魚科,俗稱芋魚,體長卵圓形,多少側扁。齒全部或大部分癒合為鳥嘴狀,只在上下頷齒前方中央留有齒縫,故有鸚鵡魚之稱,體色起初為黃色,各鱗片中央有藍色,體側有五條藍色橫帶。後來雄魚變為綠色,各鱗片邊緣呈淡紅色,頰部下方有一不規則之綠色寬帶。其為本科魚中最美味的一種,為熱帶沿海礁岩間美麗的魚類。定住性強,尤其是在海流暢通並著生茂盛海藻的岩礁破裂之處,夜間依著海藻停棲,日間才出來索食。主要以海藻蝦蟹為食。
(5 個評分)
1-1-30.jpg
波紋鸚鯛739 次觀看屬隆頭魚科,俗稱蘇眉、龍王鯛,體呈長橢圓形,高大側扁,口小,額頭隆起,背鰭及臀鰭後部延長,尾鰭圓形,體呈綠褐色,且有紅褐色波狀細橫紋,頭部具藍綠細波紋,後方各鱗末具一褐橫紋。
(7 個評分)
1-1-16.jpg
花身雞魚1496 次觀看屬於條紋雞魚科,俗稱花身,體型橢圓,側扁,呈鱸魚狀。鰓蓋下棘發達,背鰭棘部有一黑斑,尾鰭上下葉有斜走之黑色條紋,體側有三、四條濃褐色縱帶,每帶之前後略向上彎曲,故為弧狀。最大體長三十公分;一般沿岸釣獲者大概在十~二十公分之間,為沿海各沙灘下最普遍的魚種,廣布於各沙灘、河口之港灣及蚵棚。春秋之間成群游向淺岸覓食,攻擊性頗強烈,以捕食蝦、蟹、環蟲及小魚維生。幼魚在梅雨後到初夏之間常大群溯入河口覓食。
(7 個評分)
1-1-47.jpg
哈氏葉鯛655 次觀看屬隆頭魚科錦魚屬,體長柱形,側扁、口小、吻鈍長,尾鰭雌魚截平,雄魚新月形凹入。頭部於眼之四週具五條軸射狀粉紅色寬帶,體背具六條向後下方斜走並向後漸短之黑褐色橫帶。分佈在較淺的潮池、岩礁或珊瑚礁地區,出現的地方通常都混雜著珊瑚礁、碎石和沙。幼魚在珊瑚頭上活動,一遇危險就鑽進枝條間。成魚到處游走,沒有特殊的領域範圍,以底棲性或浮游性的甲殼類和小魚為食,有時也吃有孔蟲。
(4 個評分)
1-1-43.jpg
中國單棘魨778 次觀看屬皮剝魨科,在體側各鱗中必有一強棘,尾柄中軸部份上下有自基底向頭前方生長的四~六枚棘,腹部皮瓣特別發達,體黃褐色上有暗色小點集合為塊狀,尾鰭上緣軟條延長為絲狀,棲息於珊瑚礁或岩礁。以底棲動物、藻類、小魚為食。
(4 個評分)
1-1-53.jpg
月斑葉鯛993 次觀看屬隆頭魚科鸚鯛亞科,俗稱綠花龍,本種魚體色無雌雄之別,不過幼魚、成魚間體色仍然有差異。本種魚體草綠色或更藍,而最易辨別的特徵在胸鰭為暗紅色鑲綠緣。在珊瑚礁或岩礁海域常可發現。葉鯛屬的游泳方式很特別,呈波浪前進,很少停下來休息,夜間睡覺不會鑽進沙中,而睡在岩礁或珊瑚礁的凹處,以有殼的底棲無脊椎動物為食。主要體色包括雄魚或雌魚,但有雌魚會性轉變為體色較華麗的最終雄魚。群聚構成大都是由一尾有領域性的最終雄魚加上一群主要體色的魚。
(2 個評分)
1-1-76.jpg
海蘋果916 次觀看他其實是一種叫做光參的海參,外型跟一般人印象中的海參相差很大,光參身形比較短,甚至有點胖,所以看起來像顆蘋果。
(5 個評分)
1-1-04.jpg
團塊狀珊瑚群體733 次觀看
(11 個評分)
1-1-69.jpg
寄居蟹735 次觀看寄居蟹的體形構造和生活方式很特殊,目前全世界已知種類約有八百種之多,其中十二種為陸棲性,其餘均生活海洋裡,牠們能供為食用的,僅有椰子蟹一種。由於寄居蟹係攝食積於海洋底層的廢棄物質,因此對海洋的生態具有相當大的貢獻。寄居蟹的活存非常仰賴螺殼,終生為了尋找適居螺殼而不停的忙碌,也會襲食螺肉,借其寓所或同類相爭佔居其殼,有此海葵常常附著在寄居蟹殼上,成為甲殼類著名的共生現象之一。
(3 個評分)
80 張圖片,共 7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