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評分 |

石鼓 地點:澎湖天后宮580 次觀看石鼓又稱抱鼓石或石球,一般位於廟宇中門門柱前方。其信仰功能是象徵門戶緊閉牢靠;實用功能是作為門柱的柱礎及門扇的門臼,以防止木構門框搖動與受潮腐蝕;內側兩向則設有凹槽,可嵌入門檻用以區隔室內與室外。 (7 個評分)
|
|

關聖帝君 地點:馬公銅山館2628 次觀看關聖帝君,一般國人尊稱「關公」,其別稱特別多,信佛教者稱之「護法爺」、「伽藍神」、「蓋天古佛」。信道教的稱「天大帝」、「翊漢天神」、「武安尊王」、「崇富真君」、「三界伏魔大帝」和「恩主」,信儒教的稱「山西夫子」、「文衡聖帝」、「關聖帝君」。其他尚有俗稱諡號,如「關帝爺」、「關二爺」、「關壯繆」、「武聖人」、「武聖帝君」等,是人人敬奉的神祇之一,特別是商人信仰最虔誠。
關聖帝君姓關名羽,字雲長,本字長生,河東解良州常平村寶池里下馮村人氏。自幼和其祖父苦讀「易傳」和「春秋」,薰育了忠義之氣,容貌偉岸,威武逼人,令人肅然起敬,誠是雄姿英發。他係三國時代蜀國的武將,曾和劉備、張飛在桃園結義,誓願「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願同年同月同日死」。曹操攻打小沛,劉備受挫,公守下邳被俘,只得暫降曹操,其間雖受曹操禮遇,然而其志不改,忠義大節甚為後世所敬仰。
關公一生以「仁、義、禮、智、信」五德著稱,千里尋兄曰「仁」,華容放曹曰「義」,保嫂秉燭達旦曰「禮」,水淹七軍曰「智」,單刀赴會曰「信」。歷代皇帝都把他看做武人的典範,加以封贈。如宋徽宗初封「忠惠公」;元世祖封贈「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聖大帝」;明清也封贈有加,至清光緒五年又加封,此時關帝之廟號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綏靖翊贊宣德關聖大帝」。
關帝自唐德宗貞元六年(西元785年)列入武廟從祀起,經清代尊為武聖。其間歷久不衰,且與孔聖文廟並稱。道教並奉為玉皇大帝的近侍,稱為「天大帝」掌管天界的行政機構「南天門」。
商人奉祀關聖帝君為保護神,不僅因商人合營企業,以義相結,又慕關公之義。加上傳說關帝生前精於理財之道,長於算數記帳,發明「原、收、出、存的記帳法」,被尊為會計專家,商業的守護神。
澎湖地區以「關聖帝君」為主神的廟宇,計有馬公銅山館、朝陽里武聖廟、光復里一新社、西文里聖真寶殿、烏崁靖海宮、湖東聖帝廟、葉聖帝廟、中屯永安宮、城前明新宮、港子保定宮、瓦硐武聖廟、瓦硐南天宮、吉貝聖帝廟、竹灣大義宮、合界后螺龍慶宮、池西關帝廟等十六座。
 (8 個評分)
|
|

澎湖天后宮1302 次觀看 天后宮原稱「娘媽宮」,馬公之名即淵源於此,相傳建於明朝萬曆二十年(西元1592年),是目前臺灣全省最古老的廟宇,被列為一級古蹟,是澎湖人們的信仰中心。其建築巍峨壯麗,均為唐山名匠精心雕砌之作,廟內文物豐富,廟後進的左邊壁上有臺灣最古的一方石碑,刻著「沈有容諭退紅毛番韋麻郎等」,這是智勇雙全的沈有容斥退紅毛番的動人故事。
清康熙二十二年(西元1683年),水師提督施瑯領兵攻臺時,海路風平浪靜,得安渡到達,因此以為得到媽祖的保佑,戰勝後遂上疏奏請加封天后,「媽祖宮」遂改名「天后宮」。現在天后宮的格局應該是日據大正十一年經過一次全面改建的產物。這一次的重建,由日本人發起,而由臺廈郊主持,聘請原籍廣東潮州的澎湖大木匠藍木先生負責施工。民國十二年改建完工的天后宮,經廿多年的風雨侵蝕,不但屋瓦有多處的腐蝕,大部份的泥塑裝飾也受到嚴重破損,直到民國六十八年,澎湖天后宮被內政部評定為國家一級古蹟後,才委託臺灣大學城鄉所進行廟宇整修的規劃工作,到七十四年才告完工,由於這次的修護工作相當尊重當年藍木師傅所設計的型制,才使得這座開台天后宮,迄今仍保存著一些莊嚴秀雅的神采。
 (17 個評分)
|
|

王爺 地點:外垵溫王宮2167 次觀看王爺,俗稱為「千歲爺」、「千歲爺公」,亦稱「代天巡狩」。澎湖百姓大多簡稱為「王爺」或「千歲」。
關於「王爺」的由來,傳說龐雜,莫衷一是,但是澎湖流傳較廣的是:唐玄宗開元年間,道士張天師(漢朝張道陵的後裔代代稱為天師),道號「真人」,精通咒語符法,無邊法力名聞遐邇。唐明皇(玄宗)特召進京,為試其虛實,預先安排三百六十名當科進士,在御花園地窖裡吹笙奏樂,然後對張天師說:「這些怪異之聲音,請施法化解之。」張天師掐指一算便知因由,立刻回答說:「這既不是妖,也不是怪,皇上可用腳尖往地上一點,便知分曉。」皇上於是用腳一跺,頓時地窖崩塌,可憐三百六十文武進士,全部一命嗚呼。玄宗為悼念這些冤魂,並懼其作祟討命,令天下建廟供奉祭拜,並各封為「王爺」,遊府吃府,遊縣吃縣。
另一傳說則是:明朝末年,三百六十名及第進士由於不願在滿清統治下為官,皆自縊身亡,其靈魂升天之後,「玉皇大帝」憫其忠烈,一一賜封為王,授命下凡,稽察人間善惡,其王府稱為「代天府」,巡境稱「代天巡狩」。所以澎湖各村里「王爺」誕辰慶典,抬神轎遊行,叫做「出巡」,也就是取「代天巡狩」之意,而其他神明遊行只能稱做繞境。
據傳:這三百六十位王爺,計有一百三十二姓,台澎地區的王爺則佔其中的一百零六姓。澎湖的廟宇有的奉祀為主神,有的恭迎奉祀為「客神」,這些客神快的三、五年即需送走,慢的二、三十年才送走,由於不是長久鎮殿的神祇,神像都用紙糊塑造,又稱為「紙王爺」。一般廟宇多以王爺數尊合祀,常見的是三、五、七尊合祀,稱為三府千歲、五府千歲或七府千歲。
澎湖地區奉祀「王爺」為主神的廟宇,計有馬公北甲北辰宮、馬公南甲海靈殿、火燒坪靈光殿、重光威靈殿、安宅周王廟、桶盤福海宮、東文溫極殿、菜園東安宮、前寮朱王廟、石泉朱王廟、興仁懋靈殿、井垵吳府殿、風櫃溫王殿、太武玄靈殿、龍門安良廟、中西代天宮、沙港廣聖廟、東石泰靈殿、岐頭鳳儀宮、小赤崁蜩鳴宮、通樑保安宮、小門震儀宮、合界威揚宮、林投鳳凰殿、二崁二興宮、內垵內塹宮、外垵溫王宮、赤馬赤樊桃殿、風櫃金王殿、水垵李王宮、東安中宮廟、西安后寮宮、東吉啟明宮、將軍永安宮、東嶼坪蕭府廟、中社五府千歲廟、海豐吳府宮等。
 (9 個評分)
|
|

木氏蝶魚945 次觀看 蝶魚屬於鱸目下之鱸亞目,和蓋刺蝶魚為近親。蝶魚科體呈菱形或近於橢圓形,且非常側扁。蝶魚的體色也會隨成長而略有變化。有趣的是,大多數蝶魚小時,它們的背鰭或身體後方常有一偽裝用的眼點。它的作用是用來矇騙掠食者,使他們誤將尾部當作頭部而發動錯誤的攻擊。此外,大部份蝶魚在眼睛上還有一條黑色縱帶穿過,亦有將頭部偽裝以便欺敵之作用,只有少數種類的體型從小到大會發生改變。
蝶魚絕大多數都是日行性魚類,在白天覓食,夜間休息。魚覓食時有時是獨游,有時成對,有時群游。它們的食性範圍甚廣,從在水層中撿食浮游動物或在礁石表面啄食躲藏在礁縫中的小型無脊動物及藻類,到只吃活珊瑚上之水螅蟲等皆有,蝶魚平時居無定所,難以追蹤它們的生態行為,魚的生活史有經長期飄流的生活習性,故人工繁殖不易。
木氏蝶魚體色為黃色,具有棕色藍緣的眼帶、在體後方的側線上有一具藍緣的黑色大斑。另自鰓蓋後方有二條白色細斜帶往臀鰭延伸,一在胸鰭基部前,另一則在胸鰭基後。在礁湖及向海礁坡上珊瑚繁生的海域棲息,幼魚則常在較淺處的軸孔珊瑚叢中出現,成魚常成對出現。多以珊瑚蟲為食。
 (9 個評分)
|
|

石珊瑚類:(軸孔珊瑚)1205 次觀看珊瑚是一種群體動物,其群體由許多水螅體所組成,不過每個水螅體卻是各自營生。在珊瑚群體剛開始形成時,僅有一針尖大小的幼蟲附生在物體的表面,這幼蟲發育成水螅體後,會行無性生殖,經過不斷地分裂出新水螅體後,再逐漸形成我們所見的珊瑚群體。珊瑚也會行有性生殖,但是所產的配子會藉著水流帶到他處,而非留置共組珊瑚群體。
每種珊瑚分裂方式不同,分泌骨質的樣式也不同,這些是我們據以對珊瑚分門別類的依據。
 (21 個評分)
|
|

泥塑剪黏 地點:澎湖天后宮821 次觀看 這是日據時(民國十二年),澎湖天后宮重建的龍堵作品。先以灰泥在牆上塑造大龍、小龍、龍珠和雲層,大龍在雲端裡鑽進穿出,故稱為「穿雲龍」;然後再在龍身上,貼上用綠色瓷碗剪成的鱗片,用色簡單,線條簡明,極具巧思。 (11 個評分)
|
|

哪吒太子 地點:大赤崁龍德宮2743 次觀看哪吒太子即為「中壇元帥」,或稱為「大羅仙」、「太子元帥」、「金環元帥」、「金康元帥」、「羅車太子」、「玉皇太子爺」,民間一般簡稱「太子爺」,俗名李哪吒,為托塔天王李靖的第三個兒子,所以又稱「哪吒三太子」。
哪吒太子傳說是靈珠降世,其父李靖為陳塘關守將,母親姚氏懷胎三年六個月才生下了一個肉球,剖開肉球竟然是個俊美男嬰,便取名為哪吒。長大後拜乾元山金光洞「太乙真人」門下,學得一身非凡的武藝,具有隱身土遁等法術。曾與東海龍王三個太子戰鬥,哪吒法力高強擊敗龍王太子,敖丙並被打死抽了筋,自認犯了滔天大罪,為了不連累父母,自己剖腹剔腸還給其母,剜骨刻肉還其。了結生命後,靈魂無依,四處飄泊,其師太乙真人心生憐憫,以「蓮花化身」術,重生其命。後協助武王伐紂,幫姜子牙進軍殷都朝歌,完成周朝大業,功勳斐然。
傳說哪吒太子也是玉皇上帝駕前的神將大羅仙,統帥天上東、西、南、北、中五營,所以又稱「中營神將」或「中營大將軍」。玉皇上帝為鎮壓人間妖魔鬼怪,特派他降世為李靖的第三子,當哪吒降妖時,馬上變成一尊三頭九眼八臂,身長六丈的神,頭冠金環,口吐青雲,足踏風火輪,騰雲駕霧,呼風喚雨,神力無邊。
一般廟宇中,哪吒太子神像以站姿居多,一腳站立,一腳踩著風火輪,身穿鎧甲,配著一條混天綾,左手握著乾坤圈,右手提著火尖槍。除了廟宇的主神外,也是所有廟宇的從祀神。
澎湖地區奉祀「哪吒太子」為主神的廟宇,計有大赤崁龍德宮、潭邊東明宮、鎮海福安宮、員貝龍興宮等四座。
 (11 個評分)
|
|

剪黏 地點:後寮威靈宮514 次觀看 這是二隻丹頂鶴與一棵蒼勁枝椏的古樹剪黏。丹頂鶴一隻已停棲於樹枝上,另一隻則剛剛準備停下來,從牠們的外觀造形,可以看見匠師的功力,將二隻丹頂鶴刻畫得非常逼真。一隻悠閒的停住,另一隻則伸長脖子,拍動翅膀,剛剛要停下來。 (10 個評分)
|
|

黑帶金鱗魚851 次觀看屬金鱗魚科金鱗魚亞科,俗稱鐵甲兵,全長可達二十七公分,魚體紅色,體側有十一條白色粗縱。胸鰭基底黃色,背鰭、臀鰭、鰭條及胸鰭及尾鰭略為黃色,且背鰭和臀鰭鰭條前方紅色,金鱗魚因鱗片大且櫛粗,有些被俗稱厚殼丁,背鰭及臀鰭的硬棘極粗硬,在釣獲時應小心,以免被刺傷。時常棲息於較淺的岩礁區,屬肉食性,以甲殼類、魚類等為食。 (9 個評分)
|
|

高鼻海鰶730 次觀看屬鯡科水滑亞科,俗稱油魚,體長約二十一公分,體高而側扁,口裂成 狀開於下方。背鰭前鱗成對,兩鱗在中線重疊。頭部及體背青綠色,腹部銀白色,鰓蓋大部份呈金黃色,後方具一大黑斑,體側上方具四~五縱行暗色小點。喜棲於泥沙底的河口區,有時進入河川下游區,為食用魚,肉質細嫩唯多刺。 (8 個評分)
|
|

藍線高鰭粗皮鯛1138 次觀看脊椎動物門粗皮鯛科粗皮鯛亞科,俗稱三角倒吊,本亞科的特點在尾柄側有一尖銳的前棘,能收於溝中。本屬吻長,背鰭硬棘四~五,背臀鰭高。本魚種幼魚全身黃色,體側有白點組成的多條橫帶,隨成長由尾部開始漸次出現藍色,成魚轉為暗棕色。常棲身於珊瑚茂盛的區域,單獨或三兩成群活動,繁殖時或一對一,或多對多進行,以藻類為食。 (8 個評分)
|
|
576 張圖片,共 48 頁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