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評分 |

天后宮內的雕鏤780 次觀看 (5 個評分)
|
|

屋瓦 地點:鎮海690 次觀看澎湖傳統建築所使用的屋瓦有二種:一種是上有琉璃釉的「琉璃瓦」,另一種是不上釉的素燒紅瓦。而素燒紅瓦又有民間常用的細薄帶弧度的「板瓦」與官署廟宇使用的形似竹筒的「筒瓦」兩種。使用筒瓦的屋頂,在筒瓦的最下方,必須用一種圓形上飾有圖案或文字的「瓦當」來收邊,兩個瓦當中間的瓦槽,則用近似三角形的「滴水」(又稱「雨簾」)來處理,形成一種連續的圖案。 (4 個評分)
|
|

觀音亭502 次觀看位於馬公市媽宮城北門外,即今之救國團青年活動中心的附近。建於清康熙三十五年(西元1696年),為澎湖遊擊薛奎所倡建的,內供奉南海觀世音菩薩,是本縣的佛教聖地。中法戰爭時,寺內的十八羅漢、名貴古物及觀音佛像兩尊、鐘等均被法軍掠奪一空。劫後廟貌全非,至光緒十七年(西元1891年),總兵吳宏洛才捐銀重建。民國十六年、民國四十八年各又重修一次,四十八年重修時並增建「望潮亭」一座。 (4 個評分)
|
|

觀音亭夕照507 次觀看夕陽浪花晚風,足以拂去人們一身的疲勞,所以每當黃昏的時候,此地便成了居民、觀光客的最佳去處了,夕陽西下於此觀景,落霞滿天,是澎湖美景之一。 (4 個評分)
|
|

香茹的瘦果像大花咸豐草,放射狀,也有蝦腳般的倒句刺來附著人畜371 次觀看 (4 個評分)
|
|

傷寒草圓柱形瘦果有白色的冠毛418 次觀看 (4 個評分)
|
|

藍磯鶇287 次觀看為冬候鳥,其雄鳥下胸以下為栗紅色,而全身為漂亮的藍色,但雌鳥樸素的多
,呈全身灰褐色,身長約21公分,俗語稱為厝角鳥,因為喜停棲於房屋的屋頂
緣上。
 (4 個評分)
|
|

宮廷芋螺821 次觀看屬軟體動物門芋螺科,俗稱宮廷螺,貝殼有赤褐色和白斑,殼長約八公分,圓筒形。夜行性掠食者,以嗅檢器感知多毛類、其它軟體動物和小型魚類的存在後,毒腺會分泌毒液,藉著齒舌的螫刺獵物使之麻痹後進食。人們常因其外殼型態優美而忽略其危險性,易被芋螺刺傷。雖然毒腺位於口吻內,但因殼口寬大,口吻可任意延伸,因此仍應避免徒手接觸螺體。 (4 個評分)
|
|

雙帶烏尾冬701 次觀看屬烏尾冬科,俗稱烏尾冬仔,背面紫藍,腹面呈淡紅色,因在體側具二條黃色縱帶,故名之。尾鰭深分叉且在上下葉末端有明顯黑斑。常在岩礁區或珊瑚礁區成群游動覓食,屬肉食性,以動物性浮游生物為食。產卵期在春天,為食用魚,可用薄葉單棘魨的魚皮作假餌來釣此類魚,小魚用鹽醃後煎食,中、大型魚則多為紅燒。 (4 個評分)
|
|

敏魚784 次觀看屬鮨科,俗稱老鼠斑、尖嘴格、觀音格,體長橢圓形、側扁、頭小嘴尖、頭頂明顯凹入,背鰭高大,尾鰭圓形,體淺竭色,全身含鰭有黑色大小不一圓斑散布,隨成長此圓斑對身體之比例變小,但數目會增加。生活在岩礁區,幼魚因體色形狀奇特可愛,常見飼養於水族缸中。成魚是目前海鮮中之高貴魚類,供不應求,資源量已日漸減少。 (4 個評分)
|
|

氣孔 地點:將軍679 次觀看文石主要生成於玄武岩的氣孔或裂隙中。玄武岩的熔岩流從地下噴出後,溫度急速下降,壓力減低,岩漿中的氣體因而膨脹逸出,但若來不及逸出者,則會在岩石內形成大量的氣孔;此外岩漿在冷卻收縮時,會因張力的作用而形成節理。這些氣孔和節理的裂隙,即是形成文石的先決條件,但亦非所有的孔隙必含有文石。 (4 個評分)
|
|

五營神將 地點:重光里(火燒坪)943 次觀看 每個村落的五營神將,本是甲頭廟設置在聚落週邊五個方位的守天將與天兵。駐守東營的是九夷軍,駐守南營的是八蠻軍,駐守西營的是六戎軍,駐守北營的是五狄軍,駐守中營的是三秦軍,各營軍馬各有主帥一位,副帥二位統率鎮守。近年來,由於市區人口的不斷增加,居民需求繼續向外擴增,使得有些廟宇將五營集中並列安置,這樣五營的功能是否也會逐漸消退?
 (3 個評分)
|
|
576 張圖片,共 48 頁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