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評分 |

玄壇元帥 地點:成功天軍殿1373 次觀看玄壇元帥又稱「趙玄壇」、「玄壇爺」、「銀主公」等。係商朝時代的武官趙公明(或作趙光明),周武王討伐商紂王時,為商紂王戰死沙場,周朝為嘉獎他的忠勇,贈與元帥的謚號,所以又尊稱為「玄壇元帥」。
玄壇元帥是道教所奉祀的神祇,依書記載,趙公明為「日之精」所化成。據傳,上古之時,十個太陽同時出現作祟,帝堯命令后羿射下九個,變成九個「鬼王」,其中八個發病害人,只有一個變成了人,騎著黑虎,手執銀鞭,在蜀中隱居,這就是趙公明。後來天師張道陵請他守護丹室,等到鍊丹成功之後,他也分得一份,從此變化無窮,天師又請他守護玄壇,稱為「玄壇元帥」,天師昇天以後,特別向天庭保舉,封他為「天將」。
另據封神榜說峨眉山羅浮洞主趙公明,於周武王伐商紂王時,幫助殷商而陣亡,被封為「金龍如意正一龍虎玄壇真君」之神,率領部下四位正神負責迎祥納福,追逃捕妾的責任,由於四位部屬名為招寶天尊、納珍天尊、招財使者、利市仙翁,被民間奉為「財神爺」,也就是一般俗稱的「武財神」。又傳趙公明畏寒,又稱「寒丹爺」,因此上元夜巡遊境時,民眾大燃鞭炮,係為寒丹爺暖身。
澎湖地區奉祀「玄壇元帥」為主神的廟宇只有成功的天軍殿一座。 (3 個評分)
|
|

鳥踏 地點:澎湖天后宮615 次觀看澎湖天后宮的鳥踏,是以白灰粉刷,其潔白的色彩與上頭山牆朱泥形成了強烈的對比。鳥踏下面的方框稱為水車堵,堵內泥塑人物即為交趾陶。澎湖天后宮水車堵內,一則描述三國演義中水淹七軍的故事,一則描述白蛇傳裡水淹金山寺的故事。 (3 個評分)
|
|

西台古堡(內垣營口)953 次觀看 中法之役失利後,清廷認識到臺澎在戰略上的重要性,於戰事一結束,即宣布成立海軍衙門,授劉銘傳為第一位臺灣巡撫,並主持臺澎防衛大計。劉銘傳乃任命第一位澎湖鎮兵吳宏洛,於光緒13年興工建築西嶼砲台,歷二年竣工。砲台占地8.15公頃,四周以自然土丘圍成外垣,內垣以石疊成砲台設施,並在外垣護坡上種植瓊麻,兼防衛及防蔽的功能。內垣土堤是防守的護牆,亦是營舍外的外牆。整個砲台堡地採下凹式設計,高地作為海防砲台,低地則設隧道式營房、糧房、伙房及彈葯房。隧道寬3.9公尺,高3.3公尺,呈山字形配置。營房與營房之間有利用掩體的中央甬道和東西向甬道互通,或直往山口區,部分營房有直接通往上方砲台位的開口。砲座四周圍牆上有數個砲彈外形的凹口,砲座之間還建構突出的掩體,作為貯藏室用。
西台古堡所配的四尊砲具,是採用英式的阿姆斯脫朗後膛砲,有10吋砲二尊,6吋及12吋砲各一尊,12吋砲最大的射程約12公里,具備這種程度的射程,使西砲台足以有效的控制出入澎湖內海的船隻動向。由於西嶼西台位於西嶼鄉外垵村海拔53公尺的方山台地上,三面懸崖峭壁,前臨澎湖內海入口,處於居高臨下之優勢,形勢亦險峻,是澎湖四座砲台中,位居最前哨,也是規模最大、火力最強的砲台,目前列為一級古蹟。
 (3 個評分)
|
|

姬牽牛:旋花科 攀緣植物409 次觀看快來喔!樓上約樓下,鄰居約隔壁。大家來看我喔!我是可愛又迷人的姬牽牛。我是一年生纏繞性藤本,開黃白色花,花喉紫色,葉心形,莖啊不長毛。為了正當防衛,我全身有小毒,種子毒性較強。池東往水庫路邊很多。 (3 個評分)
|
|

柱狀玄武岩景觀 地點:小雞善207 次觀看小雞善柱狀玄武岩筆直屹之海中,長短高低,變化多端,氣勢十分壯觀雄偉。節理面大多為六角形,稜角分明,徑度細小,極為秀美,頗具觀光及教學價值。 (3 個評分)
|
|

文石眼 地點:西嶼內垵580 次觀看文石眼的正確成份,說法不一,但都含有方解石、霰石等的碳酸鹽礦物、鐵的氧化物和石英、蛋白石等等,由於產地不同,成份的多寡不一,文石眼的顏色與花紋也就多彩多姿,各地不同。
這是西嶼內垵的文石,在晶洞中呈現淺黃色或金黃色的葡萄狀,含有白色近似同心圓花紋及灰色、白色、金黃、黑色、棕色等的扇形條紋。 (3 個評分)
|
|

柱狀節理玄武岩 地點:桶盤島236 次觀看這是桶盤西南海崖粗壯的玄武岩柱。 (3 個評分)
|
|

文石珠 地點;通樑685 次觀看這是文石珠,大小不等的圓形顆粒,有的單獨,有的相互重疊,生成於玄武岩的小氣孔中,經過拋光處理後,顯出黝黑光亮的色澤,令人愛不釋手。 (3 個評分)
|
|

黑帶赤尾冬640 次觀看屬紅姑魚科,體長可達三十公分左右,本種體呈青灰色,腹部呈白色,由眼後至尾柄上方有一褐色縱帶,帶之中間部最寬,眼間區有一黃色寬帶。一般而言,赤尾冬之魚類大多生活在珊瑚礁或岩礁沿岸,而本種則性喜棲息活動於沙泥底層之水域,以底棲之無脊椎動物為食,多半獨游。為食用魚,煮薑絲清湯或豆腐味噌湯,味道不錯。 (3 個評分)
|
|

請王 地點:赤馬803 次觀看 「請王」即是恭請王爺到廟宇來奉祀,以保佑合境平安。請王的儀式一般由「鄉老」率眾民丁,備香燭、祭品、神轎等擇定黃道吉日(大都由乩童指示),到海邊設香案恭請登陸,隨即迎至廟內奉祀神位,俟神像(俗稱金身)製作完後,舉行「開光點眼」,神像便有了神靈。
部分經濟條件較佳的村里,在請王之時,也會建造「王船」,並將之供奉於偏殿,以供信徒的參拜。這是王船出廠的情形。
 (2 個評分)
|
|

三十人公 地點:後寮南浦廟934 次觀看 三十人公雖然接近「大眾爺」、「萬姓公」,惟其事蹟卻是可歌可泣的。
據澎湖白沙鄉志謂,明代熹宗天啟二年(西元1622年)七月,荷軍在荷酋雷爾生率領下入侵媽宮(今馬公也),當時駐守澎湖的汎兵已經撤離,荷軍於風櫃尾登陸,居民為保衛鄉邦,計有三十六人組團抵禦,並駕舟擊敵,但因眾寡懸殊,全被荷軍所殺,並將頭顱拋擲海中。時值南風,首級分流後寮南方海岸,東處有六顆,西處則有三十顆,當地民眾就地將之掩埋,後來東處時聞鬼怪,經神明派乩童以劍劈開土墳一角,始告歛跡;村民以西處三十人首級土塚平安無事,遂建廟祀拜之,初稱「三十人公廟」,又稱為「北義山塚」,現在改為「南浦廟」。
有求必應也是三十人公的特質,因此有人祈求家宅平安、六畜興旺,也有人祈求「大家樂」的名牌,據傳還相當靈驗呢!
 (2 個評分)
|
|

員貝嶼石筆270 次觀看在員貝嶼西北海崖上聳立一塊海蝕柱,高約6公尺,形狀似筆,當地人稱為石筆。 (2 個評分)
|
|
576 張圖片,共 48 頁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