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評分 |

開火 地點:中屯永安宮768 次觀看「開火」之前法師需先在壇前大刀,貼上符令後交由開火小法,小法唸咒語後即行開火。開火先由北營開起「一開風調雨順」,次轉向南營「二開國泰民安」,再轉向西營「三開四時無災」,再轉向東營「四開八節有慶」,終轉向中營「五開合境平安」。開火儀式完成後,乩童才能進行「翻火」的儀式。 (3 個評分)
|
|

灘岩 地點:小門497 次觀看灘岩又稱為海灘岩,是沈積岩的一種。其組成成份大部份是大小不等的珊瑚碎屑、貝殼碎片、玄武岩礫石及孔蟲化石……等,最後再由石灰質膠結而成,若膠結度良好者,非常的堅硬。 (3 個評分)
|
|

彩磚 地點:大赤崁838 次觀看 這是果類及花卉造形的彩磚,尤其中間的果類造形,有壽桃及石榴,壽桃象徵長壽;石榴則象徵著多子,符合了屋主的期許心願。 (8 個評分)
|
|

過平安橋 地點:澎湖天后宮880 次觀看 「過平安橋」也是在澎湖地區在元宵節時,常見的一種民俗活動,大都由廟宇所主持。另外在廟宇主神誕辰時,也會辦理「造橋過限」的儀式,所以「過七星平安橋」,可說是澎湖的一項宗教活動。雖然其形制作法各地簡繁不一,但都是用來消災解厄,制煞除穢的。透過七星的防煞解厄,祈求「主命祿籍」的北斗星君庇護賜福,保祐平安如意。  (8 個評分)
|
|

澎湖決明圓筒狀莢果680 次觀看 (8 個評分)
|
|

饅頭海星1078 次觀看棲於低潮線至三十公尺,但深水者體型較大,顏色亦多變,身體內有塊狀骨骼及大量海水,以珊瑚蟲及藻類為食,有時可在身體下方發現小蝦。 (8 個評分)
|
|

大棘皮剝魨732 次觀看屬鱗魨科,頰部具五條淺溝,不明顯,溝內亦無色素,胸鰭後每一驎片中央皆具一水平隆脊,體色深棕灰色且帶藍,頰部深藍色,背鰭與臀鰭軟條邊緣黃色,尾鰭上下緣鰭條末端黃色,棲息於淺海珊瑚礁海域,以底棲動物、藻類、小魚為食。 (5 個評分)
|
|

藍點鸚哥魚1321 次觀看屬鸚哥魚科,俗稱芋魚,體長卵圓形,多少側扁。齒全部或大部分癒合為鳥嘴狀,只在上下頷齒前方中央留有齒縫,故有鸚鵡魚之稱,體色起初為黃色,各鱗片中央有藍色,體側有五條藍色橫帶。後來雄魚變為綠色,各鱗片邊緣呈淡紅色,頰部下方有一不規則之綠色寬帶。其為本科魚中最美味的一種,為熱帶沿海礁岩間美麗的魚類。定住性強,尤其是在海流暢通並著生茂盛海藻的岩礁破裂之處,夜間依著海藻停棲,日間才出來索食。主要以海藻蝦蟹為食。 (5 個評分)
|
|

石英岩脈 地點:花嶼392 次觀看石英岩脈的形成原因與玄武岩質岩脈相同,唯一不同的是其組成成份為石英(SiO2)。 (5 個評分)
|
|

波紋鸚鯛814 次觀看屬隆頭魚科,俗稱蘇眉、龍王鯛,體呈長橢圓形,高大側扁,口小,額頭隆起,背鰭及臀鰭後部延長,尾鰭圓形,體呈綠褐色,且有紅褐色波狀細橫紋,頭部具藍綠細波紋,後方各鱗末具一褐橫紋。 (7 個評分)
|
|

花身雞魚1571 次觀看屬於條紋雞魚科,俗稱花身,體型橢圓,側扁,呈鱸魚狀。鰓蓋下棘發達,背鰭棘部有一黑斑,尾鰭上下葉有斜走之黑色條紋,體側有三、四條濃褐色縱帶,每帶之前後略向上彎曲,故為弧狀。最大體長三十公分;一般沿岸釣獲者大概在十~二十公分之間,為沿海各沙灘下最普遍的魚種,廣布於各沙灘、河口之港灣及蚵棚。春秋之間成群游向淺岸覓食,攻擊性頗強烈,以捕食蝦、蟹、環蟲及小魚維生。幼魚在梅雨後到初夏之間常大群溯入河口覓食。 (7 個評分)
|
|

松島艦紀念碑924 次觀看 位於風櫃蛇頭山北方海岸,日據時代,日艦松島艦發生爆炸,導致日軍損兵折將,死亡的日籍官兵葬於此處,日軍並矗立松島紀念碑以為憑弔。 (7 個評分)
|
|
576 張圖片,共 48 頁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