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評分 |

三葉鸚鯛874 次觀看屬隆頭魚科,俗稱西仔魚,幼魚體白色或淡綠色,吻部淡綠色,體各鱗片具一紅色細橫線,頭部具有許多紅色短線及點。成魚體紅褐色,頭部綠色,體側橫帶較不明顯,各鱗具紅色細橫線,頭部具橙色點及短線。體長可達五十公分,屬珊瑚礁或岩礁區之熱帶魚類,通常於海藻堆中棲息,幼魚亦可在潮池中捕獲。以小魚、甲殼類及軟體動物為食,可作為海水觀賞魚,亦可食用,但肉質並不細嫩,略為粗糙。 (4 個評分)
|
|

惜別 地點:林投826 次觀看 這是「送王」過程中,當良辰將至,王爺即將離開啟航,王爺採用之「腳力」,也就是王爺的乩童,以依依不捨的表情,向眾民丁話別,並由大法師轉達離別心情的情景。
 (2 個評分)
|
|

插角 地點:澎湖天后宮450 次觀看這裡在下端可以見到以花草為圖案的插角,左右兩個插角,圖案相互對稱,處在兩根柱子與通樑交角的下方,用以穩固柱子與通樑的結合度,使木製構件更加的牢靠。 (2 個評分)
|
|

懸魚 地點:鎮海551 次觀看在山牆上方屋坡交角處,亦即馬背或燕尾脊下方的三角形頂端部位的裝飾物,就稱做懸魚。懸魚的裝飾有泥塑、交趾陶或剪黏等營造方法,飾物則有磬、花籃、琴、棋、書、畫、瓶案、魚等圖案。 (2 個評分)
|
|

目斗嶼燈塔235 次觀看目斗嶼位於澎湖島最北方,面積僅0.21平方公里,島上有一座高約40公尺的燈塔,為全亞東最高的鐵架燈塔,興建於民國十年,由於附近暗礁密布,海流湍急,這座燈塔有著相當大的重要性。 (2 個評分)
|
|

由鯨魚洞內向外看之景觀269 次觀看 (2 個評分)
|
|

沙嘴 地點:吉貝230 次觀看沙嘴也是沙灘的一種型態,多由沿岸流或海浪搬運泥沙,在海岬尖端或海岸之轉折處沈積,形成一列高出海面的狹脊,一端與海岬或海岸相連,另一端則伸入海中,這種海積地形稱之為沙嘴。
 (2 個評分)
|
|

風化紋 地點:竹灣西北239 次觀看鹼性玄武岩中,含有豐富的鐵鎂礦物,當風化進行時,鐵因氧化而變成氧化鐵,這些氧化鐵沿著岩石的節理或裂理滲透,將節理或裂理的縫隙填充成為美麗的圖案或花紋。 (2 個評分)
|
|

牛心山 地點:赤馬東南方217 次觀看牛心山即為一個假整合面,圖中柱狀玄武岩覆蓋在砂頁岩層上,其接觸面便是假整合面。 (2 個評分)
|
|

彩繪 地點:後寮威靈宮548 次觀看 澎湖地區的廟宇非常多,彩繪的題材十分豐富,門神的彩繪安金極為常見。所謂「安金」即是安上金箔,因為金的展延性很強,用金搥製成極薄的薄片,再配合色彩安在木雕作品上,呈現極度高雅與亮麗。
 (7 個評分)
|
|

尖尾鷸322 次觀看夏羽為嘴黑色,頭上紅褐色,有黑色細縱斑,為澎湖之冬候鳥,身長約19公分
,常小群出現在沙洲沼澤水田等淺水地帶,本地以菜園濕地、東衛水庫為主要
覓食渡冬區。
 (5 個評分)
|
|

進士第837 次觀看進士第是澎湖唯一進士蔡廷蘭於考中進士以後,回鄉祭祖時所造的故居,位於馬公市興仁里(舊稱雙頭掛)。蔡廷蘭生於嘉慶六年(西元1801年)八月二十日,自幼聰穎,五歲開始讀書,八歲能作文,十三歲進學補學官弟子員。每試名列前茅,通判蔣鏞很器重他。生前曾受聘於臺灣縣引心書院(今台南市)、台南崇文書院、澎湖文石書院主講,四十四歲中進士後,歷任江西省峽江縣、豐城縣知縣、江西鄉試同考官及水利同知等職。 (5 個評分)
|
|
576 張圖片,共 48 頁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