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鄉土教材線上藝廊


首頁 :: 登入
相簿目錄 :: 最新上傳 :: 最新留言 :: 熱門圖片 :: 最高評分 :: 我的最愛 :: 搜尋

最高評分
2-8-54.jpg
祀茶       地點:澎湖天后宮747 次觀看澎湖的廟宇,每當有廟會活動及建醮或主神誕辰日,或有「交陪廟」主神前來作客時,依例都需熱誠款待,如以酒宴誌慶就叫做「祀酒」,如僅用香花、茶果供奉,就叫做「祀茶」。
  「祀酒」與「祀茶」都必須選派善男或信女擔任「茶房生」,來擔任服務的工作,而由「禮生」責整個宴會的過程。祀茶時先恭稟菩薩下殿奉茶,儀式完畢後,再稟請菩薩上殿就位,完成整個祀茶儀式。

(4 個評分)
2-8-55.jpg
祀酒       地點:馬公南甲海靈殿724 次觀看祀酒又稱為「祀宴」,祀酒進行前,需先設備餐具,然後恭稟菩薩下殿奉筵,這時茶房生就要依禮按序將菩薩端到各位置上就座。奉筵時,只在席上擺出山珍海味,煙酒品,由眾神共食者,稱為「硬宴」。如由禮生宣唱,分程進酒及進筵,就叫「軟宴」,祀軟宴時所耗時間較久,儀式也較繁多。
  宴畢由禮生宣唱升座離席,離席前並有犒賞,由主神或客神之主客發賞,以賞賜各效勞生之辛苦。

(4 個評分)
2-8-14.jpg
福德正神       地點:竹灣福德廟1642 次觀看福德正神即為「土地公」。臺澎民間也稱「福德爺」、「土地公伯」、「伯公」、「后土」,或者簡稱「土地」的。福德正神係福祿神祇的意思。土地公乃是古代社稷崇拜的變體,目前本省守護墓地的土地公則也稱為「后土」。
  關於土地公是人鬼的傳說很多。一說土地公係周代一位上大夫的家僕,名叫張明德。因其主人在遠地擔任官職,張明德陪伴主人愛女尋父,中途遇到大風雪的侵襲,他為挽救受凍小女主人的生命,自己反而凍死了。臨終時,空中忽然出現「南天門大仙福德正神」九個大字。後來這位上大夫因感念忠僕捨身成仁的忠義,為他塑像建廟供奉,周武王也封贈「后土」。又有孟姜女挽老翁為她丈夫守墓而成為「后土」的傳說。
  土地公的信仰和農業社會實有密切的關係,民間祭祀土地公,目地在求風土、農作等的豐富,因此土地公廟到處可見。土地公的神格不高,但是他被視為造福鄉里、施德萬民的「福德正神」,土地公廟一般由於規模不大,但數量卻多的無法統計,用「田頭田尾土地公」的俗語來形容,倒也十分恰當。
  臺澎民間十分重視土地公的祭祀,把祭祀土地公叫做「做牙」,每逢農曆初二、十六生意人都要拜拜,而以農曆二月二日土地公的生日叫做「頭牙」及十二月十六日的祭拜稱做「尾牙」最為隆重,足見這福祿慈祥的土地公,在民間心目中的地位。
  澎湖地區「福德正神」的廟宇,比較有眾多信徒的,計有啟明里的福德祠、中央里的景福祠、鳥嶼福德宮、竹灣福德祠、竹灣福德廟、池西福德廟、合界福德宮、吉貝福德宮等。

(5 個評分)
1-1-73.jpg
有管海葵985 次觀看屬腔腸動物門臘葵科俗稱千手海葵,體似海葵,體壁外層細胞分泌之黏液與泥沙混合而成一鞘。無其他骨骼,觸手細長,顏色多變化。但大部份為白色。觸手對外來刺激非常敏感,即使有魚碰觸,也會立刻縮入管中,雖能利用觸手捕捉食物,但多數依靠水流攝取食物殘片。
(5 個評分)
1-1-78.jpg
短腕章魚809 次觀看 俗稱石居,海中有一群生物,在經過長時間的演化之後,腳長到頭上來了,這群生物包括了章魚、魷魚及烏賊,牠們同軟體動物綱中的頭足類,他們的腳不只是當作腳在使用,也是牠們捕食的利器和繁衍後代的重要工具。
  頭足類的運動主要靠噴射的反作用力,先吸水入體腔,再由一小管噴出,可有不同的方向及速度,波浪狀擺動的軟鰭除負擔小部份的推進力之外,也有保持平穩控制方向的功能,流線的體型和完美的推進系統,使頭足類如噴射機般遨遊海中,如遇到危險時,有時也會噴出煙霧來混淆敵人視聽。
  章魚每次會產下數千至數萬顆像米粒般大小的卵,產下後母章魚會以吸管噴出氧氣充足的水流,讓卵有比較好的生長環境,而孵卵期間,母章魚會有禁食的現象,一旦小章魚一出生,母章魚就會死掉了,而這一群新生的小生命,大概只有幾隻能長大成人,繼續牠們母親的使命。
  多棲息於岩石或珊瑚礁海岸,春夏在淺水區活動,夜裡退潮常藏身於潮池間,主要以各種大型甲殼類為食。潮間帶淺水潮池內之章魚,多用特製鉤鉤取。利用夜間章魚在睡覺時,以燈光照射尋找,在不警醒的前題下,火速將章魚鉤出洞穴。


(5 個評分)
2-7-33.jpg
馬背 地點:許家645 次觀看 馬背又稱馬脊,馬背是曲脊呈現圓虹狀,形似馬背而稱之。其樣式有配合五行之說而分為金、木、水、火、土五種,相傳是以屋主與該房屋所在環境的方位、朝向的陰陽五行屬性為依據而建造。
這是金字形的馬背,由於線條簡潔,營造容易,是澎湖地區傳統建築中最常見的馬背形式之一。

(3 個評分)
1-3-33.jpg
無刺仙人掌的肉質莖互相連生,很神奇吧!400 次觀看
(3 個評分)
1-2-96.jpg
礫灘 地點:七美下巷258 次觀看礫灘為澎湖海灘的一種形態,是由玄武岩的礫石所組成。當柱狀玄武岩崩落後,受到海水動能的作用,逐漸磨蝕,擦蝕而成為卵石或崩裂為小石塊,這些大小不一的石礫堆積而成為礫石海灘。

(3 個評分)
1-4-46.jpg
文石欣賞 地點;東吉472 次觀看這是充滿了玄武岩晶洞的文石結晶,後來又被氧化鐵染成了棕紅色,再經過人為拋光後,呈現了光滑細緻的外表,成為擺設案几的高貴雅石。

  此塊文石因碳酸鹽類擠滿了晶洞,致使無法生成葡萄狀晶癖,當然也看不到同心圓的紋路了。

(3 個評分)
2-5-25.jpg
黃頭鷺275 次觀看在澎湖的鷺科中,算是較為特殊,因為此種為唯一的夏候鳥,最大特徵是夏羽
的黃色頭,嘴為黃色,因體型與小白鷺相近,以此為辨別方式,身長約為50公
分,常常跳上本地的黃牛背上啄食其身上的寄生蟲,故又稱為牛背鷺。

(3 個評分)
1-4-28.jpg
將軍文石 地點:將軍561 次觀看將軍文石的質量與望安文石同為澎湖之冠,其色澤則是更加的變化多端,以出產於門仔邊、桅仔板山、大礁頭、草叢仔尾、東坪仔與將軍國小南側海岸等處最具特色,文石作墨綠色或褐色,常有葡萄狀晶癖,具同心圓花紋,眼多作金黃或白色,質地細密,屬上等文石。
(3 個評分)
1-1-54.jpg
臭都魚擬周圍環境改變體色773 次觀看
(3 個評分)
576 張圖片,共 48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