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評分 |

大倉嶼250 次觀看大倉島四周有廣大的海蝕平台,漲退潮之間的面積相差三倍之多,成為該島的特色,尤其每月朔望的大退潮時,岩盤露出,可涉海至對岸白沙島的城前,目前已成為觀光重要活動項目。位於漁港西側的貝殼沙灘,是戲水弄潮的最佳地點。大倉嶼周圍海域石滬眾多,也成為遊客網魚撿拾珠螺和其他貝類的好去處,更有設備完善的度假小木屋,供遊客過夜。 (1 個評分)
|
|

虎井嶼1063 次觀看 相傳島上曾有一隻老虎躲在乾涸的井中,所以才名為「虎井」。島的輪廓像一隻煙斗,東西長4公里,南北寬1公里。兩端的大玄武岩塊,俗稱東山、西山,兩山之間寬約100公尺的地峽,由珊瑚碎屑和貝殼沙形成,村落建於其上。
虎井附近海域,傳說有一座荷蘭人所建的紅毛城,沈沒於海中三百多年,另有一說為隋朝所築。惟其真實性尚待查究,潛水公司曾多次派員前往探勘,發現石牆和六角形石柱,但未證實為沈城。另外日軍發動太平洋戰爭,侵略東南亞各國時,總指揮所「南進指揮部」即設於虎井島的西山,在地下構築大規模的工事,分為十幾個辦公室,加上官兵營房,全部面積有200坪。日軍偷襲珍珠港的密碼「虎虎虎」,就是由南進指揮部虎井得來。
 (1 個評分)
|
|

桶盤嶼─(全景)246 次觀看 位於馬公南方約6浬的海面上,有一座由玄武岩石柱羅列環抱而形成的島嶼,兩端彎延突出,中為灣澳,狀似海中倒蓋的桶盤,因而被稱為桶盤。
桶盤嶼是澎湖群島中玄武岩柱節理最發達的一座島嶼,島四周均由垂直柱狀玄武岩圍繞。每一岩柱高約20公尺、寬約1.5公尺,顏色因氧化變成淺棕色,頂部則風化成球狀構造,所以有澎湖黃石公園的美譽。
在桶盤嶼西南方的海蝕平台上,有一似火山口的環狀構造,每當海水退潮時,露出中央隆起的岩塊,猶如一朵蓮花,當地人稱之為蓮花台,是澎湖地區少見的特殊火山地形。
 (1 個評分)
|
|

東嶼坪270 次觀看位於望安島之南約10海浬,面積只有0.46平方公里,在南側海岸至西側的東嶼坪村附近,有潔白沙灘,梯田林立,景色極美,宛如世外桃源。 (1 個評分)
|
|

東吉燈塔692 次觀看東吉嶼在澎湖群島的東南方距離馬公港23海浬,為早期澎湖往臺灣之海運中繼站,素以水路凶險,緊臨黑水溝著稱。故島上建有黑白相間燈塔一座聳立於藍天白雲下與四周之綠草相映成趣。由於空中交通發達,東吉島之重要性已不如往昔,島上人口嚴重外流,目前人口僅剩三十餘人,對外交通反而與台南較密切。澎湖俗諺:「東吉出查某,西吉出菜脯」。據推測可能跟早期東吉船隻與外地往來頻繁有關,女子取得胭脂水粉較易,又懂得打扮,所以獨讚東吉女子,即使在今天,從島上存留的紅瓦高樓,依然可窺見當時的繁華景象。 (1 個評分)
|
|

西嶼落霞253 次觀看夕陽西下,成群的漁船出海捕魚的盛況。 (1 個評分)
|
|

位於興仁里進士第公園內的蔡廷蘭銅像499 次觀看 (1 個評分)
|
|

濱刀豆的莢果肥肥的323 次觀看 (1 個評分)
|
|

賽芻豆:豆科 攀緣植物310 次觀看大家好!我叫做賽芻豆。我的葉子歪基,也就是主葉脈兩邊的葉片不對稱。我的花紫黑色。我的莢果和枝條之間成相當大的角度。我喜歡攀爬,在竹灣山麗山莊北面的產業道路邊牧場圍籬上可找到我的蹤跡。 (1 個評分)
|
|

苦苣菜:菊科 食用植物352 次觀看嗨!你們認識我嗎?可別以為我是蒲公英喔!我叫苦苣菜。有些人叫我鵝仔菜,還有人稱我苦菜。我所開的花是黃色的。我的葉子邊緣有鋸齒,不過不會刺人的,請別怕!我的幼苗嫩莖葉可以吃,以前農家用來餵牛。 (1 個評分)
|
|

龍葵:茄科 食用植物370 次觀看大家好!我是龍葵。竹灣人叫我烏染仔。我的花很像番茄花,但花冠是白色的。我全身都可以吃,像我的嫩葉可說是最美味的野菜,可以炒食煮湯煮粥;我的果實青綠轉黑後可以吃,但不能吃太多了,吃多了對胃可不好。 (1 個評分)
|
|

無刺仙人掌玲瓏可愛的小紅花348 次觀看 (1 個評分)
|
|
576 張圖片,共 48 頁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