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評分 |

葉日出248 次觀看葉村位於澎湖本島最東邊的漁村,早以葉日出之美聞名,站在村後山丘上,每當晨曦火輪由海洋中上昇,光芒萬丈,華麗奪目,在晴朗的天氣,可看見中央山脈,與西嶼落霞同為澎湖八景之一。 (2 個評分)
|
|

濱刀豆:豆科 海濱植物345 次觀看大家好!我住在海濱,我的莢果長得像把短刀,所以大家叫我濱刀豆。我長得肥肥的,所以又有人叫我肥豬豆。我那濃綠色的葉子比馬鞍藤大,我的花是紫紅蝶形花,而馬鞍藤的花是紫紅漏斗形的花。我的種子可當燙人的童玩。 (2 個評分)
|
|

濱防風繖形花序美得迷人474 次觀看 (2 個評分)
|
|

辟邪物 地點:湖西南寮370 次觀看 「辟邪」的目的在驅凶避厄。
澎湖地區的辟邪物,從公設在村口、海邊、港口、風口或巷道路口的石塔、石敢當,到私設於門口的照壁,門楣上的八卦、獅劍、虎劍、白虎鏡,墀頭上的獅子、花瓶,屋頂上的烘爐、陶甕,屋角的石敢當等,可說造形與種類極其繁多。
這是蹲坐在墀頭上的獅子,歷經了數十年的歲月,依然盡忠職守的護著屋主的安全。 (1 個評分)
|
|

豎仙 地點:安宅周王廟386 次觀看 這裡的豎仙站在倒吊的牡丹花上,雕刻的是一位手持扇子的神仙。
 (1 個評分)
|
|

石塔 地點:鎖港693 次觀看 這是位於鎖港聚落中的石塔,也是澎湖最高大的石塔,將近有三層樓的高度。
石塔因其高大似小山,具有彌補風水缺陷的作用,所以也是社里的象徵物。此石塔的位置,原本有一高起的沙丘,是社里的靠山,因受強勁東北季風不斷的吹襲,終使沙丘逐漸消失,所以在今址建造高大的石塔以彌補靠山消失。
鎖港這樣的石塔有二座,均為八層的石砌,加上一層的符咒碑,一稱「北塔」,一稱「南塔 (1 個評分)
|
|

燕行鳥229 次觀看在澎湖屬於不普遍的夏候鳥,會在四、五月份抵澎湖的無人島上繁殖,其繁殖
地為帶有一些草叢的開闊地,身長為24公分,頗為懼人, 較不易親近,為澎
湖夏候鳥中較早南返的族群。
 (1 個評分)
|
|

風化紋 地點:竹灣西北221 次觀看棕褐色的氧化鐵及金黃色的風化紋,構成一幅美麗的圖案,尤其一圈圈金黃色的圓, 好似文石眼一般的亮麗與特別。 (1 個評分)
|
|

魔鬼簑1262 次觀看屬魚科,俗稱獅子魚,魔鬼簑與其他簑一般,擁有魚類特有的突出表情和龐大口部,胸鰭特別發。胸鰭腹鰭暗褐色,有較大之斑點。魚鰭雖大,可是游泳技巧卻是十分拙劣,攻擊性相當強,幾乎對任何東西都會加以襲擊,背鰭上的魚刺是主要的武器,魚刺含有屬於神經性的毒。魔鬼簑以美麗的圖案和巨大的魚刺出名,游泳速度非常慢,經常安靜地藏在岩石後面,等待食物通過,用巨大的口部將食物吞入腹中,背鰭的魚刺尖銳有毒,魚刺外面通常有一層保護膜,敵人出現時,保護膜會破裂,讓刺直接刺入對方身體,主要捕食海底小魚,偶而以蝦或蟹為食。為澎湖地區毒魚排行榜第二名。 (17 個評分)
|
|

大口鸚鯛1204 次觀看脊椎動物門隆頭魚科,唇厚、多肉質狀,下唇中央有凹溝。體黑色具五條白色橫帶,胸部白色,頭淺黃色或淺綠色,具藍邊的粉紅色帶,尾鰭黑色,或黑黃色,幼魚眼周圍具幅射狀白色帶。幼魚喜歡在淺海的礁區活動,以在底部的浮游甲殼類為食,成魚活動範圍較廣,在岩石、珊瑚礁、砂地的混合區出現,以底棲動物為食,尤其是住在沙中的多毛類,海膽軟體動物,有孔蟲等。 (11 個評分)
|
|

蒼燕鷗503 次觀看身長約30公分,在澎湖屬於夏候鳥,每年5月至9月會陸續來澎湖的無人島上繁殖,一窩約1~3枚蛋,以丁香魚為主食。
 (7 個評分)
|
|

石獅 地點:馬公觀音亭506 次觀看 廟宇的中門門柱前,常有與石鼓功能相同的石獅,左邊是玩弄彩球或金錢的雄獅,右邊則是撫戲幼獅的雌獅。傳說獅子能避邪守護,因此在傳統建築上到處裝置著這種動物。
馬公觀音亭的這對獅子,並非以石頭打造,而是以石灰、糯米漿、黑糖水混合塑成,並分別由匠師林勇與陳海樂各塑一頭,原先安置於總鎮署門口,日據時拆總鎮署時,地方士紳將之移來觀音亭。
 (12 個評分)
|
|
576 張圖片,共 48 頁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