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鄉土教材線上藝廊


首頁 :: 登入
相簿目錄 :: 最新上傳 :: 最新留言 :: 熱門圖片 :: 最高評分 :: 我的最愛 :: 搜尋

最高評分
1-4-35.jpg
文石手珠 地點:將軍578 次觀看早期文石製成圓珠,除了串成項鍊外,便是製成佛珠,近期來,由於掛在手腕上的手珠大為流行,於是文石手珠而不甘示弱的插上一腳,成為手珠成列中的一員。
(3 個評分)
1-2-32.jpg
柱狀節理玄武岩 地點:大果葉269 次觀看這是大果葉採石場的柱狀玄武岩,從這片礦場的露頭,可以認識土壤發育的過程。
(3 個評分)
1-2-34.jpg
微輝長斑岩 地點:望安天台山231 次觀看從這裡可以看到微輝長斑岩片狀節理的景觀。
(3 個評分)
2-7-06.jpg
石鼓 地點:馬公城隍廟482 次觀看在石鼓螺紋的下方,一般雕飾著牡丹、梅花、靈芝、仙草,鼓側雕飾雲松、仙鶴,角柱採用竹節,分別象徵富貴、吉祥、長壽與君子風範的代表。因此石鼓也成為廟口另一道的屏障與祈福系統。
(8 個評分)
2-7-05.jpg
石鼓 地點:馬公城隍廟529 次觀看廟宇門口的石鼓,除了建築功能外,形狀與圖案也有文化信仰的內涵。由於形狀似鼓,具有震撼與威儀的意義;鼓面雕刻環繞的螺紋及龍的圖案,正是「龍生九子」中「椒圖」的意義轉化。傳說中椒圖似螺蚌,天性好閉,象徵著門戶的密閉與牢固。
(8 個評分)
2-8-11.jpg
濟公活佛       地點:興仁濟公廟1716 次觀看  濟公活佛也有稱作「濟顛和尚」、「濟公聖佛」、「濟公禪師」、「濟顛僧」,一般簡稱濟公,農曆二月初二生。
  濟公活佛是宋代浙江天臺人,俗姓李,名道濟,父親李茂春,母親王氏,夢見吞日光而生下濟公。十八歲時,父母雙亡而投入杭州西湖靈隱寺,剃度為僧。濟公為了便於渡世,當假裝顛狂,所以大家又稱他為濟顛和尚。
  當濟公住在淨慈寺時,寺院不幸被火燒毀,需要大批木材重建。濟公來到嚴陵(浙江富春山)化緣,施法把袈裟罩住山頭,便將所有的巨木都拔了起來,隨著江水流到杭州,告訴寺中和尚,木材運抵香積井了,大家都不相信,前往觀看,果然有六個壯漢從井中將木頭吊出,這六個壯漢據說就是六甲神。有關濟公的神跡流傳很多,民間刊行的「濟公傳」一書中有許多神話傳說的記載。
  濟公在宋嘉定年間坐逝,安葬在杭州大慈山虎跑寺塔中,當他臨終前曾做了一首偈陀說:「六十年來狼藉,東壁打倒西壁,於今收拾歸來,依舊天青水碧。」濟公寂滅之後,曾有和尚相遇於錢塘江邊的六和塔。特別託他們帶一封書信回寺,信中寫道:「憶昔面前當一箭,至今猶覺骨毛寒,只因面目無人識,又往天臺走一番。」大家咸認濟公乘願再來。
  台灣奉祀濟公,相傳始於光緒七年(西元1881年)中法戰爭前,由增援臺灣的淮軍部隊奉靈而來的。

(13 個評分)
1-3-04.jpg
澎湖爵床穗狀花序紫色花冠617 次觀看
(10 個評分)
1-3-68.jpg
白花牽牛的花白色,花喉也是白色429 次觀看
(5 個評分)
1-3-43.jpg
大花咸豐草:菊科 涼茶植物426 次觀看我是大花咸豐草。有人叫我白花婆婆針,還有人叫我豬哥草。花裡黃外白,在竹灣有一種只有白花的田鬼針和我很像,可不要把我們哥倆給搞錯了。不要看我到處都是,不稀奇。我可是解熱清草茶上品,也可治糖尿病喔!
(5 個評分)
1-3-07.jpg
澎湖大豆小小的豆莢586 次觀看
(5 個評分)
1-4-21.jpg
文石眼 地點:將軍686 次觀看此一文石眼的同心圓層次,厚度和顏色,深深的吸引了賞析的目光,真的令人愛不釋手。其顏色由棕黃、金黃、棕紅、墨綠、灰黑、黃色等,配合得相當耀眼與突出;一圈圈的同心圓猶似以圓規畫出的一般,叫人嘆為觀止。
(5 個評分)
1-4-06.jpg
米粒石 地點:赤崁619 次觀看米粒石是因岩石由米粒般的顆粒所組成而稱之,出產於大赤崁。近年被發現後,由於結晶個體很大,可以雕刻較為大型的神佛人物及文玩器皿,加上顏色甚為古典,所以也受大家喜愛。
(5 個評分)
576 張圖片,共 48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