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評分 - 澎湖鄉土教材幻燈片 |

入神 地點:中屯永安宮1120 次觀看 神像俗稱為「金身」,一金身必先「入神」,神靈才能威嚇。入神又叫「開光點眼」,必須依據一定的儀式辦理,開光的人則由道士、大法師、小法均可,開光的部位有額頭(腦)、雙眼、雙耳、鼻、口、軀幹、雙手、雙腳等。開光需用新毛筆一支、鏡子一面,用毛筆沾雞冠血加辰砂,點在開光的部位,並有一定的祝詞,一面點一面唸。這是永安宮關聖帝君開光點眼的儀式。
 (5 個評分)
|
|

石門枕 地點:澎湖天后宮600 次觀看廟宇邊門的門柱前,多數都有石門枕。石門枕和石鼓、石獅同樣具有穩定門柱的功能。石門枕的側面雕刻著麒麟、花鳥等,有的只以線條點綴。 (5 個評分)
|
|

七美人塚571 次觀看七美人塚位於七美鄉南港村,建於明洪武二十年(西元1388年)。洪武年間,倭寇海盜時常入侵大嶼島(即今七美島),殺人放火,姦淫擄掠,無惡不為。當時島上有七烈女,恐怕遭受凌辱,為保全貞節投井自盡。鄉人為之掩井而葬,後來,井上生長常青樹(日本人稱「一葉萩」,學名為「葉底珠」)七株,至今已歷時四百餘年,然清春四溢,葉枝嫩依舊。後人有感於七烈女的貞烈,立石碑刻「七美人塚」四字,並於其旁築圍牆。七美原稱「大嶼」,民國三十八年,為了永傳七烈女的貞節事蹟於後世,於是改易大嶼為「七美嶼」。 (5 個評分)
|
|

苦檻藍的花有撩人的紫紅色斑488 次觀看 (5 個評分)
|
|

櫻花蝦964 次觀看是一種清潔蝦,其六條白色觸角,以及身體和螯腳有紅白相間的體色,十分明顯而易於辨認,一般常見到他們成對成群的棲息在珊瑚礁縫隙、洞穴或礁崖突出等清潔站裡,他們白天出來活動,但是當晚上魚睡覺時,也會出來幫魚兒清潔身上受傷的部位或其寄生蟲,他們是利用第二步足的指鉗挑取食物,至於大螯腳則是被用來誇耀和恐嚇的,成熟的雌雄個體,體型大小相似,而且成對棲住在相同的位置,可達數年之久。 (5 個評分)
|
|

大雞善嶼287 次觀看 (4 個評分)
|
|

花嶼燈塔275 次觀看位於島嶼西北端的花嶼燈塔,光照十餘海浬,素有「花嶼之光」的雅號。 (4 個評分)
|
|

西嶼落霞303 次觀看 (4 個評分)
|
|

姬牽牛的花黃白色,花喉是紫色的430 次觀看 (4 個評分)
|
|

八哥303 次觀看全身為黑色光澤,體長約為26公分,在澎湖是留鳥,常在紅綠燈柱中產卵,因
仿聲音能力甚強,常可仿人類之說話音調與內容,因此常被捕捉飼養。飛行時
在翅膀下有明顯的兩塊白斑,而以七美島上的族群最多。
 (4 個評分)
|
|

文石雕刻 地點:494 次觀看這是茶具組件的文石雕刻,是一個茶壺配著三個小茶杯的組合。作者別出心裁的構圖,細緻的雕出竹節的紋路,大膽構思,小心入刀,使人細玩有味,愛不釋手。 (4 個評分)
|
|

小白鷺264 次觀看特徵是嘴、腳為黑色,腳趾黃綠色,身長約61公分,在澎湖幾乎一年四季皆
可見到,但以冬天較常見,是此地最常見且數量頗多的候鳥。
 (4 個評分)
|
|
576 張圖片,共 48 頁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