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澎湖天后宮
|
天后宮原稱「娘媽宮」,馬公之名即淵源於此,相傳建於明朝萬曆二十年(西元1592年),是目前臺灣全省最古老的廟宇,被列為一級古蹟,是澎湖人們的信仰中心。其建築巍峨壯麗,均為唐山名匠精心雕砌之作,廟內文物豐富,廟後進的左邊壁上有臺灣最古的一方石碑,刻著「沈有容諭退紅毛番韋麻郎等」,這是智勇雙全的沈有容斥退紅毛番的動人故事。
清康熙二十二年(西元1683年),水師提督施瑯領兵攻臺時,海路風平浪靜,得安渡到達,因此以為得到媽祖的保佑,戰勝後遂上疏奏請加封天后,「媽祖宮」遂改名「天后宮」。現在天后宮的格局應該是日據大正十一年經過一次全面改建的產物。這一次的重建,由日本人發起,而由臺廈郊主持,聘請原籍廣東潮州的澎湖大木匠藍木先生負責施工。民國十二年改建完工的天后宮,經廿多年的風雨侵蝕,不但屋瓦有多處的腐蝕,大部份的泥塑裝飾也受到嚴重破損,直到民國六十八年,澎湖天后宮被內政部評定為國家一級古蹟後,才委託臺灣大學城鄉所進行廟宇整修的規劃工作,到七十四年才告完工,由於這次的修護工作相當尊重當年藍木師傅所設計的型制,才使得這座開台天后宮,迄今仍保存著一些莊嚴秀雅的神采。
|
|
對圖片評分 (目前得分 : 2.1 / 5 於 17 個評分)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