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澎湖的傳統建築 |
|
|
|
燕尾脊 地點:鎮海502 次觀看燕尾脊是屋脊兩側起翹上揚,尾端又分叉,極似燕子的尾巴,是澎湖廟宇最常見的屋脊造形;民宅則據說只有當過官的家族才能採用,此說尚未見於史籍記載中,是否如此則有待考證。
|
|
西施脊 地點:時裡水仙宮599 次觀看有些廟宇的屋脊,在大脊上再加上一條脊帶,而二者之間留有孔隙之屋脊稱之為西施脊。其作用在增加高聳華麗的氣勢。
這種廟宇的屋脊也稱為西施脊,燕尾式的屋脊成曲線向上揚起,拋向天空,畫出美麗的弧線。
|
|
屋瓦 地點:鎮海684 次觀看澎湖傳統建築所使用的屋瓦有二種:一種是上有琉璃釉的「琉璃瓦」,另一種是不上釉的素燒紅瓦。而素燒紅瓦又有民間常用的細薄帶弧度的「板瓦」與官署廟宇使用的形似竹筒的「筒瓦」兩種。使用筒瓦的屋頂,在筒瓦的最下方,必須用一種圓形上飾有圖案或文字的「瓦當」來收邊,兩個瓦當中間的瓦槽,則用近似三角形的「滴水」(又稱「雨簾」)來處理,形成一種連續的圖案。
|
|
屋瓦 地點:潭邊484 次觀看這間古厝的屋瓦,除有板瓦、筒瓦、瓦當、滴水外,在大厝身的屋頂則採用了水泥瓦。這種水泥瓦約在民國四十年代左右開始使用,顏色有灰色與紅色兩種,是取代板瓦的一種屋瓦。
|
|
門樓 地點:池東464 次觀看澎湖的合院建築,往往在左右間仔外緣中間砌築一道圍築,在圍築的中央留有一個大門,做為進出房屋的通路。大門上多砌有門樓來裝飾,門樓的造形有八卦頭、如意頭、師公塔、燕尾式等等,成為本縣合院建築的一種特色。
|
|
聖旨牌 地點:澎湖天后宮509 次觀看聖旨牌又稱為「玉旨牌」,是各廟宇門面上的廟名匾,提示著廟中供奉的主神。聖旨牌雕工一般都極精緻,除了正中的廟名文字外,周邊常見的是三條盤龍,一龍盤在上緣,頭在正中,另二龍首下尾上,左右夾持。一般採用紅底金字及金龍,色調對比極為搶眼。
|
|
屏堵 地點:澎湖天后宮513 次觀看屏堵成長形片狀,有各種大小尺寸以配置在門扇等組合構件上,一般分為頂堵、身堵、腰堵、裙堵,雕刻題材以象徵各種意涵的靈獸、花鳥和人物典故為主。
這一屏堵在頂堵上雕刻著花鳥,身堵上雕著螭虎圍爐圖案,並點綴有南瓜、蝙蝠、牡丹、梅花等。
|
|
屏堵 地點:澎湖天后宮551 次觀看這是澎湖天后宮正殿前的屏堵,這六片木雕門扇的雕工與構圖都十分精彩,並且極富書畫氣息。其身堵雕刻的主題分別是「楒下三燕迎春風」、「鳳凰富貴長春圖」、「花中君子喜鴛鴦」、「秋深百舌弄蜻蜓」、「雪中小萼見英雄」、「雪落蒼松鶴步遲」等。
|
|
屏堵 地點:澎湖天后宮471 次觀看這是澎湖天后宮正殿屏門的透雕作品,表現的主題是「雪中小萼見英雄」,作品中的小萼是指梅花,英雄則是老鷹。這一作品採用透雕方法處理,亦即把題材上的花鳥以外的部份雕鑿鏤空,再配上長盤圖襯底,顯得非常的高雅。
|
|
隨 地點:澎湖天后宮475 次觀看隨是位於興建物中心軸線平行的兩柱間樑載下方的木構件,上面雕刻的題材多用人物或花鳥,雕刻的方式則採用透雕較多。
|
|
斗栱 地點:馬公城隍廟423 次觀看斗栱是屬於支承的構件,位於柱頭、額枋、屋頂之間,或是藻井表面。斗形木塊有四、六、八角形或成方形、碗形、花瓶形…等。栱是與斗交亙重疊而形如弓或如肘的構件,多鑿成拐子龍、螭虎頭、象、鳥頭等等。
|
|
斗栱 地點:西文聖真寶殿380 次觀看這處斗栱是在出檐部位的柱頂,由鳳頭的栱疊上一個方形的斗,再由斗上疊著拐子龍的栱,然後由龍頭栱支承著屋檐的重量。傳統建築中的木構件,即是這樣充分的應用了力學的原理。
|
|
100 張圖片,共 9 頁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