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鄉土教材線上藝廊


首頁 :: 登入
相簿目錄 :: 最新上傳 :: 最新留言 :: 熱門圖片 :: 最高評分 :: 我的最愛 :: 搜尋

相簿首頁 > 澎湖鄉土教材幻燈片 > 07澎湖的傳統建築

標題  +   - 
檔名  +   - 
日期  +   - 
位置  +   - 
2-7-51.jpg
斗座 地點:文澳城隍廟455 次觀看斗座是承接斗栱與樑木,或樑木與樑木間的木構件。目的在傳遞重量,一般都以八仙等人物,獅子、大象、狗、兔等獸類,或者用花草等為題材,由於廟宇中常見以獅子為斗座,所以也常稱為「獅座」。
2-7-47.jpg
斗栱 地點:西文聖真寶殿377 次觀看這處斗栱是在出檐部位的柱頂,由鳳頭的栱疊上一個方形的斗,再由斗上疊著拐子龍的栱,然後由龍頭栱支承著屋檐的重量。傳統建築中的木構件,即是這樣充分的應用了力學的原理。
2-7-46.jpg
斗栱 地點:馬公城隍廟419 次觀看斗栱是屬於支承的構件,位於柱頭、額枋、屋頂之間,或是藻井表面。斗形木塊有四、六、八角形或成方形、碗形、花瓶形…等。栱是與斗交亙重疊而形如弓或如肘的構件,多鑿成拐子龍、螭虎頭、象、鳥頭等等。
2-7-64.jpg
木雕之美 地點:馬公城隍廟395 次觀看 木雕在澎湖俗稱「鑿花」,是屬於傳統建築中的「細木作」部份。手藝好的木雕匠師,作品精緻美觀,令人嘆為觀止。
這是馬公城隍廟三川步口的木雕,最下面是員光,左側是花籃吊筒,中央的斗座有獅和狗的造型,斗座上有斗栱和彎枋,右上斗栱挑出的「雞頭」做成「龍咬珠」的形態,非常的精彩。
2-7-03.jpg
柱珠 地點:澎湖天后宮544 次觀看澎湖天后宮是國家一級古蹟,廟中柱子很多,柱珠的形狀也極具變化,柱珠上的圖案線條也極簡潔,甚至有些柱珠完全留白,讓大家有更多的想像空間。
2-7-02.jpg
柱珠與磉石 地點:澎湖天后宮596 次觀看柱珠又稱柱礎,其形狀有圓形、方形、六角、八角等,一般上面均有不同圖案的浮雕,表示著吉祥的意思。在實用功能上是間隔木柱與地面接觸,以防潮濕腐敗。
磉石位於柱珠的下方,其作用在承受並分散來自上方的重量,形狀一般以方形居多。
2-7-19.jpg
柱 地點:後寮威靈宮394 次觀看除了龍柱外,一般廟宇的金柱,都會雕刻對聯,但衙署內的柱子有的是不留任何字跡。柱子的材質,早期除了木柱外,以玄武岩柱及花崗岩柱居多;六十年代時,則以水泥柱或大理石柱居多,近期則又為青斗石柱所取代。至於形狀,則有圓形、四方形、六角形、八角形、梭形等。
2-7-18.jpg
柱 地點:西文祖師廟393 次觀看一般廟宇在三山步口(廟宇入口簷下),都會有二根龍柱。所謂龍柱即是在石柱上雕刻著蟠龍,有的是一根石柱上雕著一條龍,有的是一根石柱上雕著二條龍,有的更配上八仙或歷史人物;有的線條刻畫簡潔,有的線條刻畫繁複。
2-7-17.jpg
柱 地點:西文祖師廟518 次觀看柱的主要作用在支撐屋頂下壓的重量,並且把重量分散到台基,由其使用地位不同而有各別的稱呼,一般位在廟宇三川步口的稱為「龍柱」、位在室外檐廊下的稱為「檐柱」、位在山牆中央部位的稱為「山柱」、位在兩山柱之間的稱為「中柱」、位在室內,但除了山柱與中柱以外的柱子統稱為「金柱」。這是廟宇的龍柱,採用福建出產的青斗石打造雕刻的。
2-7-36.jpg
燕尾脊 地點:鎮海495 次觀看燕尾脊是屋脊兩側起翹上揚,尾端又分叉,極似燕子的尾巴,是澎湖廟宇最常見的屋脊造形;民宅則據說只有當過官的家族才能採用,此說尚未見於史籍記載中,是否如此則有待考證。
2-7-16.jpg
牆堵 地點:沙港448 次觀看這間古厝的身堵、腰堵、裙堵,以及門柱、窗戶、轉角等門面,都是採用玄武岩當建材。雖然身堵和裙堵的玄武岩砌法乍看似為亂石砌,但仔細的觀察,你會發現這是「六包一」的手法,也就是中間一塊,其周圍以六塊包裹著的匠師營造方法。山牆部分以紅色朱泥粉刷,與黑色玄武岩形成了強烈的對比效果。
2-7-15.jpg
牆堵 地點:池東656 次觀看傳統建築的門面,因為是展現屋主財富的重要位置,所以建築講求華麗,一般較富有的多有木雕或石雕裝飾,雕鑿的精緻程度也會隨視線和實用上的考量而有所變化。這間古厝雖有些敗壞,但門框用整支玄武岩柱打造;三爪窗也採用玄武岩打造;見光半截的裙堵,也用玄武岩鑿成長方形,再以「丁字砌」建造,女兒牆則採用鏤空上釉花磚點綴;門樓採用凹壽式(倒吞)手法,造形非常典雅;轉角下段採用玄武岩柱,上段則用燕尾磚砌建,顯得相當突出與搶眼。
100 張圖片,共 9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