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鄉土教材線上藝廊


首頁 :: 登入
相簿目錄 :: 最新上傳 :: 最新留言 :: 熱門圖片 :: 最高評分 :: 我的最愛 :: 搜尋

相簿首頁 > 澎湖鄉土教材幻燈片 > 06澎湖的名勝古蹟

標題  +   - 
檔名  +   - 
日期  +   - 
位置  +   - 
2-6-27.jpg
七美人塚536 次觀看七美人塚位於七美鄉南港村,建於明洪武二十年(西元1388年)。洪武年間,倭寇海盜時常入侵大嶼島(即今七美島),殺人放火,姦淫擄掠,無惡不為。當時島上有七烈女,恐怕遭受凌辱,為保全貞節投井自盡。鄉人為之掩井而葬,後來,井上生長常青樹(日本人稱「一葉萩」,學名為「葉底珠」)七株,至今已歷時四百餘年,然清春四溢,葉枝嫩依舊。後人有感於七烈女的貞烈,立石碑刻「七美人塚」四字,並於其旁築圍牆。七美原稱「大嶼」,民國三十八年,為了永傳七烈女的貞節事蹟於後世,於是改易大嶼為「七美嶼」。
2-6-53.jpg
七美雙心石滬421 次觀看雙心石滬建造至今,相傳有百餘年,該石滬是利用迴游性魚類,漲潮隨潮水而來,及不會轉直角的特性,退潮時魚兒自然受困其中,漁民再進行捕撈,可說是先民智慧的結晶。石滬中的精典之作。
2-6-48.jpg
二崁陳家大厝246 次觀看 正廳的神案及神龕隔板的彩繪。
2-6-47.jpg
二崁陳家大厝261 次觀看正廳、入口豐富的石雕壁堵及水車堵上的交趾陶。
2-6-46.jpg
二崁陳家大厝282 次觀看陳家大厝建於民前一年,歷時兩年完工。建造者為陳嶺、陳邦兄弟,建屋時年四十餘歲。因在台南經營中藥致富,乃回故里興建大宅。
該宅融合了閩南建築與二崁民宅之特色,雕樑畫棟,甚為精美,陳宅正面為三間起,左右兩伸手圍成院落,後另增一個院落,並在第三進做一個擴大的軒,規模甚大。
2-6-12.jpg
位於興仁里進士第公園內的蔡廷蘭銅像493 次觀看
2-6-59.jpg
中社古厝286 次觀看原名花宅古聚落,於清康熙年間形成,迄今已有三百餘年的歷史。民國60年,蔣故總統經國先生巡視花宅時,因其地理位置為望安島四村之中,加上全村住宅均為數百年的石建築,是十分難得的百年古厝,因此改名「中社」,是目前澎湖地區保留較完整的集體古厝民宅。
2-6-13.jpg
觀音亭495 次觀看位於馬公市媽宮城北門外,即今之救國團青年活動中心的附近。建於清康熙三十五年(西元1696年),為澎湖遊擊薛奎所倡建的,內供奉南海觀世音菩薩,是本縣的佛教聖地。中法戰爭時,寺內的十八羅漢、名貴古物及觀音佛像兩尊、鐘等均被法軍掠奪一空。劫後廟貌全非,至光緒十七年(西元1891年),總兵吳宏洛才捐銀重建。民國十六年、民國四十八年各又重修一次,四十八年重修時並增建「望潮亭」一座。
2-6-14.jpg
觀音亭夕照503 次觀看夕陽浪花晚風,足以拂去人們一身的疲勞,所以每當黃昏的時候,此地便成了居民、觀光客的最佳去處了,夕陽西下於此觀景,落霞滿天,是澎湖美景之一。
2-6-01.jpg
澎湖天后宮1296 次觀看 天后宮原稱「娘媽宮」,馬公之名即淵源於此,相傳建於明朝萬曆二十年(西元1592年),是目前臺灣全省最古老的廟宇,被列為一級古蹟,是澎湖人們的信仰中心。其建築巍峨壯麗,均為唐山名匠精心雕砌之作,廟內文物豐富,廟後進的左邊壁上有臺灣最古的一方石碑,刻著「沈有容諭退紅毛番韋麻郎等」,這是智勇雙全的沈有容斥退紅毛番的動人故事。
清康熙二十二年(西元1683年),水師提督施瑯領兵攻臺時,海路風平浪靜,得安渡到達,因此以為得到媽祖的保佑,戰勝後遂上疏奏請加封天后,「媽祖宮」遂改名「天后宮」。現在天后宮的格局應該是日據大正十一年經過一次全面改建的產物。這一次的重建,由日本人發起,而由臺廈郊主持,聘請原籍廣東潮州的澎湖大木匠藍木先生負責施工。民國十二年改建完工的天后宮,經廿多年的風雨侵蝕,不但屋瓦有多處的腐蝕,大部份的泥塑裝飾也受到嚴重破損,直到民國六十八年,澎湖天后宮被內政部評定為國家一級古蹟後,才委託臺灣大學城鄉所進行廟宇整修的規劃工作,到七十四年才告完工,由於這次的修護工作相當尊重當年藍木師傅所設計的型制,才使得這座開台天后宮,迄今仍保存著一些莊嚴秀雅的神采。
2-6-94.jpg
小白沙嶼玄武岩255 次觀看小白沙嶼南部的玄武岩柱狀節理發達,東部和南部均有優美的彎曲狀玄武岩,長約300公尺,高約20餘公尺,景觀相當壯麗。
2-6-93.jpg
小白沙嶼沙灘257 次觀看小白沙嶼位於島嶼北方海面上,因島西南方有大片白色沙灘而得名,是游泳、戲水的最佳場所,海底景觀更是美不勝收,為東海上戲水的新天堂樂園。
100 張圖片,共 9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