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澎湖的名勝古蹟 |
 |
|
|

二崁陳家大厝248 次觀看 正廳的神案及神龕隔板的彩繪。
|
|

葉日出243 次觀看葉村位於澎湖本島最東邊的漁村,早以葉日出之美聞名,站在村後山丘上,每當晨曦火輪由海洋中上昇,光芒萬丈,華麗奪目,在晴朗的天氣,可看見中央山脈,與西嶼落霞同為澎湖八景之一。
|
|

風櫃飛濤296 次觀看 此地附近的海岸因柱狀節理玄武岩發達,加上澎湃的海水長期侵蝕,形成特殊的海蝕地形,如海蝕洞、海蝕溝。由於海浪深入岩層底部,再由地面上的岩縫中噴射而出,彷彿風箱鼓風,故名「風櫃」。
|
|

大小貓嶼266 次觀看位於馬公西南方約20餘海浬處,因形狀很像相對而蹲的貓兒而命名。大貓嶼最高頂峰,海拔79公尺,是澎湖最高頂點。本島由玄武岩和火山集塊岩構成,周圍陡峭。海鳥多築於峭壁石縫中,是鳥類的天堂。貓嶼賞鳥以燕鷗為主,其中以白眉燕鷗、玄燕鷗數量最多,其次是蒼燕鷗、小燕鷗等。
|
|

大小貓嶼由遠處看形似相對而蹲的貓兒313 次觀看
|
|

七美雙心石滬425 次觀看雙心石滬建造至今,相傳有百餘年,該石滬是利用迴游性魚類,漲潮隨潮水而來,及不會轉直角的特性,退潮時魚兒自然受困其中,漁民再進行捕撈,可說是先民智慧的結晶。石滬中的精典之作。
|
|

巨獅風景區282 次觀看鯉灣到大獅風景區之間,為連續的柱狀玄武岩海岸,由於海蝕不斷,形成多處海蝕溝與海蝕洞,非常壯觀,尤以大獅風景區最奇特,此地有一交錯熔岩經海蝕後,狀似蹲坐的雄獅,景致千變萬幻。
|
|

小臺灣海蝕平台374 次觀看由東崁北上到大崎,又是不斷的海蝕溝和海蝕洞。於牛母坪有一處海蝕後與陸地分離的海蝕柱,因形似一頭牛蹲坐在海中而得名,灣內則有數塊大小不一的海蝕平台,其中一塊像極臺灣島外形,又稱小臺灣,是優良磯釣場。
|
|

望夫石338 次觀看傳說許久以前,在七美人塚附近住著一對恩愛夫妻,丈夫每天出海捕魚,妻子習慣每天傍晚到海邊等待郎君回航。某天狂風大作,從此她的丈夫再也沒有回來,但她依舊苦守海畔,終於不支累倒。後來海崖竟化為人形,尤其小腹還特別突出,恰以一名孕婦,人們認為那是婦人的化身,便命名為「望夫石」,又稱「石假人」。
|
|

月世界293 次觀看頂隙位於七美北岸,廣大黃棕色的粉砂性土壤,因土質透水性不佳,表層鬆軟,經年受風吹雨打而致寸草不生,整個地形景色十分荒涼,當地人稱之為澎湖的「月世界」。
|
|

鴛鴦谷風景區315 次觀看鴛鴦谷於日據時代為村民防空避難之所,也是二次大戰時日本自殺艦艇的基地,整座山谷築有11個防空洞,因境內多水潭,時有鴛鴦出現,故名之。由此眺望馬鞍山嶼,景致怡人。
|
|

中社古厝287 次觀看原名花宅古聚落,於清康熙年間形成,迄今已有三百餘年的歷史。民國60年,蔣故總統經國先生巡視花宅時,因其地理位置為望安島四村之中,加上全村住宅均為數百年的石建築,是十分難得的百年古厝,因此改名「中社」,是目前澎湖地區保留較完整的集體古厝民宅。
|
|
100 張圖片,共 9 頁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