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上傳 - 06澎湖的名勝古蹟 |

東嶼坪270 次觀看位於望安島之南約10海浬,面積只有0.46平方公里,在南側海岸至西側的東嶼坪村附近,有潔白沙灘,梯田林立,景色極美,宛如世外桃源。十二月 27, 2006
|
|

西嶼坪278 次觀看位於東嶼坪西北方約700公尺,面積更小,居民不到十戶,主要以捕魚維生,東、西嶼坪之間海域,裙礁地形十分明顯。十二月 27, 2006
|
|

東吉燈塔692 次觀看東吉嶼在澎湖群島的東南方距離馬公港23海浬,為早期澎湖往臺灣之海運中繼站,素以水路凶險,緊臨黑水溝著稱。故島上建有黑白相間燈塔一座聳立於藍天白雲下與四周之綠草相映成趣。由於空中交通發達,東吉島之重要性已不如往昔,島上人口嚴重外流,目前人口僅剩三十餘人,對外交通反而與台南較密切。澎湖俗諺:「東吉出查某,西吉出菜脯」。據推測可能跟早期東吉船隻與外地往來頻繁有關,女子取得胭脂水粉較易,又懂得打扮,所以獨讚東吉女子,即使在今天,從島上存留的紅瓦高樓,依然可窺見當時的繁華景象。十二月 27, 2006
|
|

東吉嶼石柱253 次觀看位於島上東北東側的海崖附近,有殘留的玄武岩柱群,及崖錐地形,十分壯觀,值得觀賞。十二月 27, 2006
|
|

望夫石341 次觀看傳說許久以前,在七美人塚附近住著一對恩愛夫妻,丈夫每天出海捕魚,妻子習慣每天傍晚到海邊等待郎君回航。某天狂風大作,從此她的丈夫再也沒有回來,但她依舊苦守海畔,終於不支累倒。後來海崖竟化為人形,尤其小腹還特別突出,恰以一名孕婦,人們認為那是婦人的化身,便命名為「望夫石」,又稱「石假人」。十二月 27, 2006
|
|

月世界298 次觀看頂隙位於七美北岸,廣大黃棕色的粉砂性土壤,因土質透水性不佳,表層鬆軟,經年受風吹雨打而致寸草不生,整個地形景色十分荒涼,當地人稱之為澎湖的「月世界」。
十二月 27, 2006
|
|

鴛鴦谷風景區316 次觀看鴛鴦谷於日據時代為村民防空避難之所,也是二次大戰時日本自殺艦艇的基地,整座山谷築有11個防空洞,因境內多水潭,時有鴛鴦出現,故名之。由此眺望馬鞍山嶼,景致怡人。十二月 27, 2006
|
|

中社古厝287 次觀看原名花宅古聚落,於清康熙年間形成,迄今已有三百餘年的歷史。民國60年,蔣故總統經國先生巡視花宅時,因其地理位置為望安島四村之中,加上全村住宅均為數百年的石建築,是十分難得的百年古厝,因此改名「中社」,是目前澎湖地區保留較完整的集體古厝民宅。十二月 27, 2006
|
|

天台山草原245 次觀看這裡一望無際的草原迄邐至四周,常見牛羊放牧其中,猶如歐洲的阿爾卑斯山,令人心曠神怡,俗慮盡消。十二月 27, 2006
|
|

大小貓嶼269 次觀看位於馬公西南方約20餘海浬處,因形狀很像相對而蹲的貓兒而命名。大貓嶼最高頂峰,海拔79公尺,是澎湖最高頂點。本島由玄武岩和火山集塊岩構成,周圍陡峭。海鳥多築於峭壁石縫中,是鳥類的天堂。貓嶼賞鳥以燕鷗為主,其中以白眉燕鷗、玄燕鷗數量最多,其次是蒼燕鷗、小燕鷗等。十二月 27, 2006
|
|

大小貓嶼由遠處看形似相對而蹲的貓兒317 次觀看十二月 27, 2006
|
|

七美雙心石滬429 次觀看雙心石滬建造至今,相傳有百餘年,該石滬是利用迴游性魚類,漲潮隨潮水而來,及不會轉直角的特性,退潮時魚兒自然受困其中,漁民再進行捕撈,可說是先民智慧的結晶。石滬中的精典之作。十二月 27, 2006
|
|
100 張圖片,共 9 頁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