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圖片 - 07澎湖的傳統建築 |

彎枋 地點:馬公城隍廟490 次觀看位於兩木柱或斗栱間,呈圓弧板狀。因為構建所在位置而有正弧形和左右弧形之別。題材則有花鳥、獸類、水族等。
這裡所見頂部上下兩兩相疊的彩繪花鳥、書法,形狀呈圓弧形的就是彎枋。
|
|

屋瓦 地點:潭邊487 次觀看這間古厝的屋瓦,除有板瓦、筒瓦、瓦當、滴水外,在大厝身的屋頂則採用了水泥瓦。這種水泥瓦約在民國四十年代左右開始使用,顏色有灰色與紅色兩種,是取代板瓦的一種屋瓦。
|
|

石門虎 地點:西文聖真寶殿483 次觀看石門枕因為形狀有如箱子,所以又稱為門箱。又因為早期生活較為困苦,乞丐往往坐在此地向進出廟宇上香的香客乞討,所以也稱為乞丐石。今天大家生活富足了,這種景象不再有了,但大家應知惜福才對。
|
|

石鼓 地點:馬公城隍廟482 次觀看在石鼓螺紋的下方,一般雕飾著牡丹、梅花、靈芝、仙草,鼓側雕飾雲松、仙鶴,角柱採用竹節,分別象徵富貴、吉祥、長壽與君子風範的代表。因此石鼓也成為廟口另一道的屏障與祈福系統。
|
|

石獅 地點:東吉啟明宮482 次觀看你看!東吉啟明宮前的這尊石獅很辛苦吧!微開的嘴巴,皺著眉頭,在這兒已經遭受數十個寒暑的風吹雨打太陽晒了,但仍然每天盡忠職責的守著廟口,令人佩服。
|
|

隨 地點:澎湖天后宮482 次觀看隨是位於興建物中心軸線平行的兩柱間樑載下方的木構件,上面雕刻的題材多用人物或花鳥,雕刻的方式則採用透雕較多。
|
|

屏堵 地點:澎湖天后宮476 次觀看這是澎湖天后宮正殿屏門的透雕作品,表現的主題是「雪中小萼見英雄」,作品中的小萼是指梅花,英雄則是老鷹。這一作品採用透雕方法處理,亦即把題材上的花鳥以外的部份雕鑿鏤空,再配上長盤圖襯底,顯得非常的高雅。
|
|

斗座 地點:澎湖天后宮474 次觀看 這是以八仙的人物與坐騎為題材,承接上方樑木與下方壽樑間的木構件。澎湖天后宮三川殿正面,在「天后宮」廟名牌下面兩樑間,就雕刻有南極仙翁與八仙的斗座,除了人物外,還有不同的坐騎及法器,這樣把八仙的人物造型、坐騎、法器雕刻出來的,稱為明八仙。
|
|

門樓 地點:池東470 次觀看澎湖的合院建築,往往在左右間仔外緣中間砌築一道圍築,在圍築的中央留有一個大門,做為進出房屋的通路。大門上多砌有門樓來裝飾,門樓的造形有八卦頭、如意頭、師公塔、燕尾式等等,成為本縣合院建築的一種特色。
|
|

斗座 地點:文澳城隍廟470 次觀看斗座是承接斗栱與樑木,或樑木與樑木間的木構件。目的在傳遞重量,一般都以八仙等人物,獅子、大象、狗、兔等獸類,或者用花草等為題材,由於廟宇中常見以獅子為斗座,所以也常稱為「獅座」。
|
|

彩繪 地點:馬公三官殿466 次觀看 這是充滿國畫筆趣的作品,為彩繪大師陳玉峰先生的大作,主題是「東坡試硯」,堵頭則採用卷草紋飾處理。
|
|

石鼓 地點:文澳城隍廟461 次觀看在鼓面上雕飾著仙鶴、雲松與梅花鹿,象徵著長壽與福祿。但欠缺了螺紋的圖飾,失去了「椒圖」的真正涵義。
|
|
100 張圖片,共 9 頁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