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圖片 - 02澎湖的地理景觀 |

殼灰岩 地點:小門嶼327 次觀看為沈積岩的一種,完全由生物的介殼,及其遺骸堆積而成,其中有的混雜石英粒或粘土。在生物碎片中以有孔蟲的微小外殼最常見,其膠結物均為細晶的方解石。由於形成年代新,固結的程度不是很好,加上受到雨水淋洗和溶解的影響,外表常呈細小蜂窩狀的孔洞,極易辨認。
|
|

風化作用 地點:花嶼327 次觀看堅硬的岩石暴露在地表或空氣中,時日長久,受到了物理風化與化學風化作用,起先表面會失去光澤或改變顏色,然後表面會發生鱗片或粒狀的脫落,經年累月後,岩石終會化為土壤或散沙,這種使岩石由硬變軟,由整塊而碎散的現象,就稱為風化作用。
|
|

石英斑岩 地點:花嶼325 次觀看斑岩是淺成岩的一種,是花嶼島上最普遍的岩石,其斑晶以石英為主者,稱為石英斑岩,分佈於花嶼東南岸,因風化嚴重,顏色變成黃灰色或白灰色。
|
|

火口地形 地點:桶盤嶼322 次觀看當海水退潮時,在西南方的海蝕平台上,露出一似火山口的環狀構造,中央穹起的岩塊,有如一朵蓮花,當地人稱它為「蓮花台」,可能是熔岩噴出的一個小小的火山口的遺跡,直徑約25公尺,中央凸出的小丘直徑約5公尺,是野外教學與觀光的最佳場所,也是澎湖地區最袖珍的火口地形。
|
|

灘岩 地點:竹灣南側321 次觀看這是在海邊的灘岩,雖少部分受到海浪沖擊而崩脫,但不失其壯觀。
|
|

海蝕平台及海崖 地點:七美321 次觀看澎湖地區由海蝕作用形成的海崖及海蝕平台中,海崖的岩石,大都為較緻密的玄武岩;海蝕平台則大都是多孔狀的玄武岩或火山角礫岩層。七美龍埕的海蝕平台即為火山角礫岩層,附近的海崖則大多都是緻密的玄武岩。
|
|

雨溝和蝕溝 地點:竹灣321 次觀看雨水流經地表,形成的細小淺溝,即稱為雨溝。當雨溝繼續擴大,形成深狹的溝谷是為蝕溝。這是竹灣北岸石英砂風化的泥層,眾多的雨溝和蝕溝鏤刻地表的情形。
|
|

砂頁岩層 地點:內垵西港319 次觀看此岩層常出現在兩層玄武岩層之間,其厚度自幾公分到數十公尺不等,且多呈薄層狀的層理,顏色常富有變化,層理大多以水平分佈,有些地區含有薄層的褐鐵礦層。
|
|

海蝕洞 地點:大貓嶼318 次觀看這是大貓嶼的一個海蝕洞。
|
|

海蝕拱門 地點:小門315 次觀看如果伸入海中岩塊,最初被侵蝕的海蝕洞,繼續的淘刷深入,終至被貫穿而中空者,稱之為海蝕拱門,又稱為天然橋或海蝕門。澎湖地區最有名的海蝕拱門就是小門嶼的鯨魚洞,而規模最大者則在大貓嶼。
|
|

灘岩 地點:小白沙嶼314 次觀看主要成份為珊瑚碎屑及貝殼碎片,膠結程度非常良好。但長期的海浪侵蝕後,又被割切得支離破碎,加上人為的破壞,整個景觀顯得非常零亂,相當令人惋惜。
|
|

砂頁岩層 地點:小門314 次觀看這是小門西岸附近的砂、頁岩互層。
|
|
100 張圖片,共 9 頁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