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評分 - 07澎湖的傳統建築 |

聖旨牌 地點:澎湖天后宮510 次觀看聖旨牌又稱為「玉旨牌」,是各廟宇門面上的廟名匾,提示著廟中供奉的主神。聖旨牌雕工一般都極精緻,除了正中的廟名文字外,周邊常見的是三條盤龍,一龍盤在上緣,頭在正中,另二龍首下尾上,左右夾持。一般採用紅底金字及金龍,色調對比極為搶眼。 (3 個評分)
|
|

西施脊 地點:時裡水仙宮605 次觀看有些廟宇的屋脊,在大脊上再加上一條脊帶,而二者之間留有孔隙之屋脊稱之為西施脊。其作用在增加高聳華麗的氣勢。
這種廟宇的屋脊也稱為西施脊,燕尾式的屋脊成曲線向上揚起,拋向天空,畫出美麗的弧線。
 (3 個評分)
|
|

彩磚 地點:大赤崁764 次觀看 這是果類及花卉造形的彩磚,尤其中間的果類造形,有壽桃及石榴,壽桃象徵長壽;石榴則象徵著多子,符合了屋主的期許心願。 (8 個評分)
|
|

牆堵 地點:沙港460 次觀看這間古厝的身堵、腰堵、裙堵,以及門柱、窗戶、轉角等門面,都是採用玄武岩當建材。雖然身堵和裙堵的玄武岩砌法乍看似為亂石砌,但仔細的觀察,你會發現這是「六包一」的手法,也就是中間一塊,其周圍以六塊包裹著的匠師營造方法。山牆部分以紅色朱泥粉刷,與黑色玄武岩形成了強烈的對比效果。 (2 個評分)
|
|

泥塑 地點:二崁陳家古厝795 次觀看 泥塑是以灰泥塑形後,在表面上塗漆、洗石子或以線畫修飾的建築裝飾作品。由於造價不高,作品尺寸也可隨需要而調整,因此在澎湖地區廣受歡迎,無論廟宇、傳統民宅或西式洋樓,都常見其蹤影。
這是二崁陳家古厝仿巴洛克式風格的泥塑,正中央安置了一個時鐘,在民國元年的當時是極為先進的。 (11 個評分)
|
|

彩繪 地點:馬公三官殿466 次觀看 這是充滿國畫筆趣的作品,為彩繪大師陳玉峰先生的大作,主題是「東坡試硯」,堵頭則採用卷草紋飾處理。
 (5 個評分)
|
|

泥塑與剪黏 地點:澎湖天后宮674 次觀看 這是澎湖天后宮三川殿正脊下山上的鯉魚吐水造形,此一作品可說結合了匠師的巧思,將之營造成為廟宇屋頂上的視覺焦點。脊面上另有鳳凰、牡丹、麒麟的剪黏。 (9 個評分)
|
|

舖面與柱珠 地點:馬公城隍廟560 次觀看地面舖排的地磚,除了排列不同圖案來增加美感外,並能隱含某些期盼。例如舖成人字紋與丁字紋,即有祈求人丁旺盛的涵意。
柱珠是介於地面和柱子連接的部位,造形與雕刻圖案深具意義,例如琴、棋、書、畫等。
 (9 個評分)
|
|

交趾陶 地點:澎湖天后宮820 次觀看 這是澎湖天后宮三川步口的虎堵,也是澎湖所見最大的交趾陶,小虎抬腳逗著老虎玩,老虎微露嘴巴,露出兩顆牙齒,所以稱為「露齒虎」。畫面構圖簡潔,老虎造形樸拙有趣,虎腳下的土坡以火山渣綴飾,極具鄉土氣息。 (8 個評分)
|
|

牆堵 地點:池東673 次觀看傳統建築的門面,因為是展現屋主財富的重要位置,所以建築講求華麗,一般較富有的多有木雕或石雕裝飾,雕鑿的精緻程度也會隨視線和實用上的考量而有所變化。這間古厝雖有些敗壞,但門框用整支玄武岩柱打造;三爪窗也採用玄武岩打造;見光半截的裙堵,也用玄武岩鑿成長方形,再以「丁字砌」建造,女兒牆則採用鏤空上釉花磚點綴;門樓採用凹壽式(倒吞)手法,造形非常典雅;轉角下段採用玄武岩柱,上段則用燕尾磚砌建,顯得相當突出與搶眼。 (4 個評分)
|
|

交趾陶 地點:澎湖天后宮949 次觀看 交趾陶也常稱做「交趾燒」,是一種多彩軟陶,其材料可塑性大而造形生動,又多在釉藥中添加鉛做為助熔劑,燒成的溫度甚低,因此色彩亮麗,光澤動人。但因表面含有鉛毒,故不宜把玩。
這是澎湖天后宮三川殿下脊前面的人物交趾陶,正脊上面的「龍馬負圖」則屬於泥塑剪黏。
77泥塑 地點:二崁陳家古厝 (12 個評分)
|
|

彩繪 地點:馬公三官殿453 次觀看 這也是充滿國畫筆趣的作品,也是彩繪大師陳玉峰先生所繪製,堵頭用卷草紋飾處理,堵內枋心則彩繪「聞雞起舞」的故事。
 (5 個評分)
|
|
89 張圖片,共 8 頁 |
 |
 |
|